中国的山水画强调的是心灵之寄,它是作者悟性的载体 和情感的符号,是作者个性、气质、修养的综合体现。山水 画所特有的独立性、纯粹性使其本身自然或不自然地带有了 宗教感——让人向往,让人崇敬。这就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情 怀,中国山水画所体现的山水精神。我们搞中国画创作,就 应首先悟得其中的奥妙,若浅尝辄止,或人云亦云,或自以 为是,必将永为门外之人。
许俊 临夏写生——毛沟 50cm×50cm 2023年
祝允明语:“天下之理本皆顺,而事有逆 ;天下之心本皆顺,而情有逆。”事与愿违,是常有之事;情与心逆,是 人之常情。顺乎其自然,自顺也。 宋人方回语:“天无云谓之清,水无泥谓之清,风凉谓 之清,月皎谓之清。一日之气夜清,四时之气秋清。空山大 泽,鹤唳龙吟为清。长松茂竹,雪积露凝为清。荒迥之野笛 清,寂静之室琴清。”心静则万物清,心清则万事新,静心 而为则事事清,不在事清而在心清也。
关于学习
“心”与“吾”的合二为一,便造就了一个“悟”字。 在佛教的本意里,悟是一种心理体验。得悟者,可谓心领神 会。常有学生问:“习画有无捷径?”可以说:“无。”因 为每个习画者心理体验不同。也可以说:“有。”即心领神会。“捷径”就是在“有”的认知和“无”的智慧的“体 验”中得来。
许俊 临夏写生——炳灵寺一景 50cm×50cm 2023年
《诗人玉屑》中言:“文章必自成一家,然后可以传 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作画亦 如此。画贵独创,然首先对传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也就 是首先要能“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然后才是“自成一 家”,李可染先生言“以最大功力打进去,以最大勇气打出 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何为之,全凭个人把握。差之 毫厘失之千里,方寸之间将是个人艺术修养和传统功力最充 分的展现,定位也就在其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学习中国画研习传统就是要“入乎 其内”,它是“出乎其外”的先决条件,是成之有效的途径。要创作出既有传统又有新意的作品,然不了解传统之法 又谈何创新?盲人骑瞎马难有所为,也不可能进入博大精深 的境界之中而有“高致”了。其中奥妙无穷。
许俊 丰碑 240cm×124cm 2015年
钱钟书先生解释何为传统时说:“一时期的风气经过 长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时代的发 展,滋长了新的风气,新的风气造就了新的作品,新的作品 标志着传统的发展。一个艺术家总是在特定的文艺风气的范 畴之内进行艺术创作,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继承传统,才 会创新,才是正道。 潘天寿先生讲过:“画坛地位极宽,可供人随时随地割 据一方管领数百年。”人贵有自知之明,既通晓画史,又精 研画理,且勤于创作,方可找到自己的最佳方位。这是一个 画家成功的前提。
《易》曰:“道成而 上,艺形而下。”黄宾虹先 生曰:“道可坐而言,艺必 起而行。”道艺融为一体, 即能言能行,用心用力,绘 画之学方可大成。偏于一 隅,必入歧途。 学习中国画与西洋画 有别。学西洋绘画多从写 生开始,习中国画则是从 临摹入手,从临摹前人的 作品中学习传统。但如何 在传统中领悟中国画的奥 妙,则又是因人而异了。 对此清代画家龚贤有精辟 之论:“古人之书画,与 造化同根,阴阳同候,非 若今人泥粉本为先天,奉 师说为上智也。然则今 之学画者当奈何?曰:心 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 势,取证于晋唐宋人,则 得之矣。”
许俊 黄山起云图 240cm×140cm 2009年
清人石涛语:“笔 墨之功,先师古人,又师 造化,以成大家为不难 矣。”是谓学中国画必 先师古人,师古人必先临 摹古人之迹。然鉴古非为 泥古,不能只学了体貌而 丢掉了内在的精神,也不 能囿于古人的理法而限制 了笔墨的发展。宋人范宽 曰:“与其师诸人,未若 师诸物;与其师诸物,未 若师诸心。”
由心领悟自 会有神遇,有神遇方可迹 化也。 黄宾虹先生在《论画 宜取所长》一文中写道: “赵子昂诫其子雍作界画 (工笔山水画)可知古人 艺事,无不从规矩准绳而 来,步趋合轨,由勉强以 臻自然。”故学山水画, 应从唐宋入手,从严谨之 法入手,从师古人之迹, 到师古人之心,方可领悟 传统之精华。宾翁接着讲 道:“一技之微,与年俱进,学然后知不足,而师心 自用,矜其私智,以唾弃一 切者,皆由不学无术之过 也”。“始循乎法之中,终 超乎法之外,大含细入,其 技乌得不神乎?”吾曰:其 画必高妙矣。 《文心雕龙》曰: “学慎始习,斫梓染丝, 功在初化,器成采定,难 可翻移。”其意是说:学 习之初要慎重,正如制木 车轮染丝织品,取决于开 始的好坏,器物制定,色 彩染成,就难以更改了。 学画亦如此。清人王昱在 《东庄论画》中写道: “画有邪正笔力直透纸 背,形貌古朴,神采焕 发,有高视阔步旁若无人 之概,斯为正派大家。若 格外好奇,诡僻狂怪,徒 取惊心炫目,辄谓自立门 户,实乃邪魔外道也。初 学见识不定,误入其中, 莫可救药,可不慎哉?” 无怪乎陆俨少先生说: “如果路子不正,后来悟 到,虽欲跳出,极为吃 力。”
许俊 汕头写生——莲花峰海边所见 50cm×50cm 2023年
前人之语,吾辈当 深以为鉴。 清人黄钺效仿司空图 《诗品》而作《二十四画 品》,其专以林壑理趣而 言,然分品多有繁复,如 大体归类的话:高古、冲 和为一类,苍润、沉雄、 朴拙、圆浑为一类,超 脱、明净、空灵为一类, 奇崛、纵横、淋漓、健拔 为一类,荒寒、清旷、幽 邃为一类,简洁、澹逸为 一类,精谨、俊爽、韶秀 为一类,而气韵、神妙、 性灵在各类中都可有所体 现。只要是把某一类倾 向,推向极端加以表现, 就会产生成功之作,然最 为关键的是把握这个度。 譬如登山,山那边便是悬崖,爬山的过程固然艰辛,但也要掌握好分寸,跑得过猛, 很容易过之而坠入悬崖之下。站在山巅之上,才能领略无限 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