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览中13次获奖,入选第二、三、六、八 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全国第九、 十一、十二、十三届(行、草两体入展)国展等各项全国展50余次。作品 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李琪 行书 王原祁《仿云林<溪山春霭图>》一则(局部)

在各种书体中,草书更能表情达意,挥洒心性,舒散怀抱。 在凤翥龙翔、风樯阵马的氤氲笔墨中,喜怒哀乐、忧悲愉佚等情 感皆发乎书、寓于书。或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 越”的豪情壮志,或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羁旅 哀愁,或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笃定, 草书皆能全面、深入地刻画、诠释作者的心思与情致,即“达其 情性,形其哀乐”。 

我学草书,以晋唐小草为基,尤以《十七帖》《书谱》用 功最勤。一为刻拓,一为墨迹,刀笔相师,相互借鉴,相互成 全。《十七帖》上接章草,犹含篆隶笔意,用笔藏露相参、中侧 兼施、方圆互用,格调高古。而《书谱》则是文翰合璧的传世佳 作,二者皆为学习草书的经典范本。 

李琪 行书 王原祁《仿云林<溪山春霭图>》一则 248cm×70cm 2024年 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选作品

在临帖中注重理解,把握古人的书写节律,从而在长期的 书写实践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书写节奏,而这种书写节奏也是 自身心理节奏的客观真实反映。书贵心悟,应勤学善思,得其关 要。并非人云亦云,单纯以逼肖古人为目的。因此我一直注重读 帖,总是将古人法帖与我的书写经验、习惯、认知、审美趣向进 行碰撞、交融、思辨,增减、取舍、提炼后,再做研习。对于继 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书法家协会曾提出“植根传统,鼓励创 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十六字创作方针,我认为非常切合 当前的书法创作现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对于古代 经典,既要深入学习,夯实基础,又要创造性地吸收、转化,切不可拘泥于古人。

李琪 行书 王时敏《题自画》 248cm×70cm 2023年  李琪 草书 180cm×30cm 2024年 释 文:榴皮作字笤帚书,仙人游戏信有 之。磨墨一斗丈六纸,狂草须让杨风子

这取决于审视、理解经典法 帖的角度和高度,也取决于自身的知识储备、 阅历与修养。古人的很多作品都是临古和仿古 性的,但皆是亦古亦新,独具风神。 在临帖和创作之际,不过分苛求于形 态,也不着意经营安排,而是追求放笔挥 洒、从容不迫的书写感觉,笔性的自由表 达。

李琪 楷书 苏轼《题跋》录 70cm×35cm 2023年

笔势生字势,节奏生气韵。通过笔势的 自然生发进行书写节奏、虚实关系、墨色层 次的变换调和,来营造气韵生动的效果。正 如董其昌所言“作书最要泯没棱痕,不使笔 笔在纸素成板刻样”。我一向追求空灵洞 达、萧散简约、平淡自然、清逸古雅、气韵 生动的艺术境界。

气韵是我颇为注重的艺术 要素,张彦远尝言:“若气韵不周,空陈形 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前些年我的草书创作以小字创作为主, 近两年兼攻大字草书,仍以晋唐草书为主基 调,兼取明清意韵。苏轼尝言:“凡世之所 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 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 有余。”大字创作绝非将小字进行简单的尺 寸、比例放大,书写的动作、节奏也要进行 相应的调整,“拓而大之”是需要作者对传 统经典具有创造性“改造”和“加工”的勇 气和自信。

李琪 草书 沈梦麟《文敏公<兰亭帖>》138cm×33cm 2024年 释文:茂林修竹已荒墟,定武 兰亭岁月除。回首吴兴松雪老,风流不减右军书   李琪 行书对联 248cm×30cm×2 2022年 

这一方面王铎给我非常有益的启 示。王铎的创新,是对晋、唐、宋书法传统 的整合,是对以“韵”“法”为尚的反向开 拓。因此我在进行大字草书创作时,也适当 加入明清大草中的纵横跌宕的笔势和一些碑 的元素,更加注重线条的舒展和遒劲以及字 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协调呼应,追求笔 断意连、气足神完。

董玄宰谓:“盖用笔之 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 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 “心手双畅,偶然欲书”为最佳创作境 界,不为法所缚,不为事所牵,一任心性流 淌,“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 外”,洗尽铅华,遗形取神,陶写本真,我心 向往之。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