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书画作品欣赏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弘一大师绘罗汉图


道元法师题写弘一大师语录“天心月圆”

弘一法师书画作品欣赏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生于1880年,1918年出家,1942年逝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他的一生,以出家为界,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出家前,他是名扬四海的风流才子,兼擅书法篆刻、绘画、音乐、戏剧、诗文;他所创作的歌曲,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几乎家喻户晓;他在日本发起话剧社,亲自饰演茶花女,开创了中国话剧事业;他是中国最早画西洋画和教授西洋画的人之一……出家后,他是誉满天下的佛界大师,中国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弘一法师是一个没有自己寺院的云游和尚,是一位律己至严的“苦行僧”。他彻底抛却了一切世俗享受。出家24年,他的被子、衣物,还是出家前置办的,补了又补,一把洋伞则用了30多年。所居寮房,除了一桌、一橱、一床,别无他物;24年里,均以衣服代枕。他持斋甚严,每日早午二餐,过午不食,饭菜极其简单。有官员请他赴宴,他回字条曰:“为僧只合住山谷,国士宴中甚不宜。”他致力于律典的整理,写出《四分律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等重要著作…… 

       弘一法师60岁那年,写了一首偈语,词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暗示自己将不久人世。1942年9月24日、25日,他讲律时精神略倦;10月1日起发低烧,但仍每日写字,饮食渐少;10月5日起只喝水,拒服药;10月6日命侍者学人妙莲法师至榻前记录遗言及“助念”。他并无致命之病,但他要“走”了;10月10日下午,写“悲欣交集”4个字,是为绝笔;10月13日,他“走”了…… 

        望着这位圣者——弘一法师的涅槃瑞相,我的心灵为之震撼。身着旧衣裤,赤足,头枕右臂侧卧,面容安祥;身下是单薄的木板床,床下是破旧的草鞋,此外了无一物——但整幅照片,看上去是那样素朴、纯真、自然。我了解弘一法师的故事,我知道,我所凝望的,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弘一法师在俗时的学生丰子恺曾说:弘一法师不是“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是为了人生根本问题而做和尚的。人的生活可分为三层;一层是物质生活,就是衣食;二层是精神生活,就是艺术;三层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弘一法师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所以,他不满足于一二层的生活,不断攀援,终于做了一个真正的和尚……凝望这珍贵的照片,我相信丰子恺所言不虚。

弘一法师的涅槃瑞相

弘一法师的涅槃瑞相

李叔同绘《山茶花》(水彩画,留日时作品)
1911年李叔同作静物  材质、形制:布面 油彩 尺寸:40×57cm 2008-4-29


圣者之死                                         茗心堂

弘一法师的涅槃瑞相    早已不是圣人的时代了,然而望着这位圣者——弘一法师的涅槃相,我的心灵仍为之触动。身着旧衣裤,赤足,头枕右臂侧卧,面容安祥;身下是单薄的木板床,床下是破旧的草鞋,此外了无一物——但整幅照片,看上去是那样素朴、纯真、自然。我不是一个佛教徒,但我了解弘一法师的故事,我知道,我所凝望的,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生于1880年,1918年出家,1942年逝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他的一生,以出家为界,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出家前,他是名扬四海的风流才子,兼擅书法、篆刻、绘画、音乐、戏剧、诗文;他所创作的歌曲,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几乎家喻户晓;他在日本发起话剧社,亲自饰演茶花女,开创了中国话剧事业;他是中国最早画西洋画和教授西洋画的人之一……出家后,他是誉满天下的佛界大师,中国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法师是一个没有自己寺院的云游和尚,是一位律己至严的“苦行僧”。他彻底抛却了一切世俗享受。出家24年,他的被子、衣物,还是出家前置办的,补了又补,一把洋伞则用了30多年。所居寮房,除了一桌、一橱、一床,别无他物;24年里,均以衣服代枕。他持斋甚严,每日早午二餐,过午不食,饭菜极其简单。有官员请他赴宴,他回字条曰:“为僧只合住山谷,国士宴中甚不宜。”他致力于律典的整理,写出《四分律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等重要著作……      弘一法师60岁那年,写了一首偈语,词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暗示自己将不久人世。1942年9月24日、25日,他讲律时精神略倦;10月1日起发低烧,但仍每日写字,饮食渐少;10月5日起只喝水,拒服药;10月6日命侍者学人妙莲法师至榻前记录遗言及“助念”。他并无致命之病,但他要“走”了;10月10日下午,写“悲欣交集”四个字,是为绝笔;10月13日,他“走”了……    弘一法师在俗时的学生丰子恺曾说:弘一法师不是“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是为了人生根本问题而做和尚的。人的生活可分为三层;一层是物质生活,就是衣食;二层是精神生活,就是艺术;三层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弘一法师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所以,他不满足于一二层的生活,不断攀援,终于做了一个真正的和尚……凝望这珍贵的照片,我相信丰子恺所言不虚。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弘一法师涅槃瑞相”

                          文友

弘一法师的涅槃瑞相   参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人生亦然。  我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是精神的感化。  这张照片,抚去了压在我心头的纷烦。我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一脸轻松,我想我也和迦叶尊者一样破颜微笑了。  照片上的弘一法师横卧着,粗布衣裳,赤足,头枕右臂。一双草鞋,我不经想起苏东坡的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照片上的弘一法师眼睛闭着,面容安详,身下是单薄的木板床。生前已是悲喜交集的他,与孔子不忧不惧,庄子天地为被褥,佛空空也空,又是不同的。他是看见山看见水的人,悲的,欣的,是遇见佛了。  误入人间的游子,终于归家了。  这只是一张纪念性的照片,没有太强的艺术表现力,顺光,全景,展现了大师的姿态和生活环境,从中我们读出了大师的悲天悯人,物质追求的极度贫乏,正是他精神境界无比饱满的写照。这张照片若做了新闻照片,只是把大师的感召公布于世;若成为弘一法师画册之一,也只是给佛界增添一笔。但是,它真实地记录了大师的光芒,放在我们心里,可以开出莲花。  悲者,念及苍生之苦而慈悲;欣者,放下痛苦,无可畏怖而心喜。悲喜交集,生如夏花灿烂,死如秋叶静美。入世与出世,在尘世间理会佛理真谛。  (一)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涉世之初,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是本原,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  早年李叔同很容易让人想起宋初的柳永,富有才气,喝酒吟诗,很是公子哥模样。渐渐地,为自己,他愿获得自由的爱情;为祖国,则望闯出一条救亡兴邦的康庄大道。  然而现实中,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以主宰一个人婚姻的社会里,李叔同没有选择婚姻的自由;千疮百孔的近代中国,也叫他深深失望。情感的煎熬,婚姻的不幸,社会的黑暗让他认识到人生的痛苦。  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的他,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的他,思想纯粹,固执地相信着,可却处处碰壁,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近百年中国文化发展史,李叔同被学术界公认为是通才和奇才,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认识自我境界,他走到了超越自我层面。  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在现实里迷失方向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有的人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尝过红尘的诱惑,摘下虚伪的面具,李叔同把自己献给了艺术,成长为一位“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看透人间悲欢离合,写下了脍炙人口,至今流传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花开花落,生死无常,何况是离别。他已嗅到佛法的一丝气味,去寻找新的人生方向了。  (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生当乱世,历尽百劫,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当了和尚。李叔同成了弘一法师,从此进入了他人生的第三阶段,就是丰子恺先生所说的“爬上三层楼”的阶段。  受戒后持戒极严的他,完全按照南山律宗的戒规:不作住持,不开大座,谢绝一切名闻利养,以戒为师,粗茶淡饭,过午不食,过起了孤云野鹤般的云水生涯。“非佛经不书,非佛画不画,非佛事不做,非佛语不说”。或如好友夏丐尊所形容的,从“翩翩浊世佳公子”,一变而为“戒律精严之头陀”。  这种变化,是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追求什么,放弃什么,这时,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丰子恺曾说:弘一法师不是“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是为了人生根本问题而做和尚的。人的生活可分为三层;一层是物质生活,就是衣食;二层是精神生活,就是艺术;三层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弘一法师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所以,他不满足于一二层的生活,不断攀援,终于做了一个真正的和尚。  这珍贵的照片,使我相信丰子恺所言不虚。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殊难窥破,淡然处世,放下尘怨,正是大师之素志。照片上的弘一法师右肋而卧,神态安详,看破生死,看淡喜悲,令人不胜景仰。  苦海无涯,佛法无边,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第三层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怀一颗慈悲之心,做一个行善之人。“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不断反省,不断思索,自觉,觉他,觉行才能圆满。  静静地赏人生路上的山水,品清风明月,相看两不厌。  因为大师让我们懂得,所以我们慈悲。

                          圣者涅槃

                               文家

弘一法师的涅槃瑞相

弘一法师侧卧于单薄的木板床上,着旧衣裤,赤足,了无余物。法师面容安详、纯真、自然,无丝毫与死神抗争之痕迹,犹如一片静美的秋叶默然飘落——来去皆从容,生死无分别,此佛门之最高境界也。

19421014日,弘一法师涅槃瑞相

弘一法师在圆寂之前两年曾作一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以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似谶语暗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弘一法师圆寂前三日,从容写下四字:“悲欣交集。”此为绝笔。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2)生于盐商家庭,晚清进士出身,曾留学日本,是一个少见的多才多艺的风流才子、传奇人物。他是著名的戏剧家、文学家、书画家,也是艺术教育家。他在书法、绘画、音乐、戏剧、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和成就。他创作的歌曲《送别》、《春游》《早秋》等广为传唱……然而,他却在功成名就、如日中天之际,于1918年看破红尘,抛却一切世俗的享受和名利,毅然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专修南山律宗,以青灯钟鼓为伴,坦然地过上了芒鞋破钵、寂寞清苦的生活。他没有自己寺院,是云水和尚、苦行僧。他从出家到圆寂的24年中,坚持每日早午两餐,过午不食,每夜皆以衣代枕……

弘一法师有云:“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鲁迅先生曾说过,原是王子的佛祖释迦牟尼,是因为“醉饱之后,目睹了宫女的睡态之丑,于是慨然出家”(此说似有对佛祖不敬之嫌)。那么,弘一法师是为什么出家呢?俗人如钓徒等辈当然难以理解。对大多数红尘中人来说,可能永远是一个不解之谜。

弘一法师出家前的弟子丰子恺先生曾作过这样的解说——“人的生活分三个层次,第一为物质生活,即衣食住行;第二为精神生活,即艺术活动;第三为灵魂生活,即宗教信仰。弘一法师不是因走投无路而遁入空门的,是为了解决人生根本问题而做了和尚的,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此言可能不虚,但是,到底什么是“人生根本问题”呢?

钓徒愿求教于哲人、智者或先觉者,阿弥陀佛,善哉……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

弘一法师绝笔:悲欣交集

涅槃:梵文Nirvana的音译,意译为圆寂——此为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即断灭生死轮回,对“生死”诸苦及其根源“烦恼”的最彻底的断灭后,而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在佛教典籍中,一般亦作为死亡的代称。

拜祭弘一法师

                                           云飞月


弘一法师的人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从一个风流的浪荡少年,转变为才华横溢的教育家,然后又成为一代得道高僧。可以说很少有人的经历有这么传奇。

李叔同,俗名李叔同,1880年生于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弘一法师(1880-1942) 弘一法师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而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弘一法师1918年出家,1942年逝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他的一生,以出家为界,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出家前,他是名扬四海的风流才子,……出家后,他是誉满天下的佛界大师,中国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弘一法师是一个没有自己寺院的云游和尚,是一位律己至严的“苦行僧”。他彻底抛却了一切世俗享受。出家24年,他的被子、衣物,还是出家前置办的,补了又补,一把洋伞则用了30多年。所居寮房,除了一桌、一橱、一床,别无他物;24年里,均以衣服代枕。他持斋甚严,每日早午二餐,过午不食,饭菜极其简单。有官员请他赴宴,他回字条曰:“为僧只合住山谷,国士宴中甚不宜。”他致力于律典的整理,写出《四分律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等重要著作……  ­

 弘一法师60岁那年,写了一首偈语, 词云: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暗示自己将不久人世。1942年9月24日、25日,他讲律时精神略倦;10月1日起发低烧,但仍每日写字,饮食渐少;10月5日起只喝水,拒服药;10月6日命侍者学人妙莲法师至榻前记录遗言及“助念”。他并无致命之病,但他要“走”了;10月10日下午,写“悲欣交集”四个字,是为绝笔;10月13日,他“走”了…… 


 弘一法师的涅槃瑞相

望着这位圣者——弘一法师的涅槃瑞相,我的心灵为之震撼。身着旧衣裤,赤足,头枕右臂侧卧,面容安祥;身下是单薄的木板床,床下是破旧的草鞋,此外了无一物——但整幅照片,看上去是那样素朴、纯真、自然。我了解弘一法师的故事,我知道,我所凝望的,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居士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中国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


  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名文涛,字叔同、息霜、释名演音,法号弘一。曾任《太平洋日报》文艺主编、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美术教员,1918年出家,后为佛教律宗高僧。著有《李庐诗丛》、《护生画集》、《寒茄集》、《南山律宗传承史》等。
     1999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机关刊物《中国书法》杂志社与《书法导报》联合社会各界,评出了中国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以下名字按评选得票数排列)
    吴昌硕(1884-1927)浙江安吉人,名俊、俊卿,原字仓石,中年后更字昌硕,七十岁后以字行,别号老缶。吴昌硕的书法以石鼓文为绝,其石鼓文融合篆刻用笔,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其行书融进了清代大家王铎的风格。吴昌硕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等。


    林散之(1898-1989)祖籍安徽和县,生于江苏江浦,原名以霖,号散之。曾任中国书协名誉理事、江苏书协名誉主席。早年学工笔人物画、书法,30岁前其书法得力于唐;后师从黄宾虹。先生尤擅草书。他以王羲之为宗,怀素为体,自成园转深雅、苍劲连绵的风格,擅山水画,工诗文。著有《江上诗存》、《林散之书法选集》。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更生。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其书法尊崇帖法,富有创见。其著作《广艺舟双楫》对后世书坛影响很大,另外还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南海先生诗集》等。
    于右任(1878-1964)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右任,别署刘学裕,号古愚,笔名神州旧主、太平老人。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辛亥革命。其书法特点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可谓融碑帖于一炉。于先生尤擅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曾创作《标准草书》,擅诗文著作有《右任诗存》、《右任文存》、《于右任书法》等。
    沈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人。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瓠瓜。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五四”期间曾任《新青年》编委,建国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其书法以楷书、行书见长,其书作于清俊圆润中,呈劲健透逸之姿。著有《历代名家学术经验辑要释疑》、《书法沧丛》、《二五书法管窥》、《沈尹默书法集》、《秋明室杂诗》。
    沙孟海(1900-1992)浙江鄞县人,原名文若,号石荒、兰沙。少承碑学流风,得吴昌硕指授。曾作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协副主席、浙江省书协主席、西冷印社社长。著有《沙孟海论书从稿》、《沙孟海书法集》、《沙孟海翰墨生涯》等。
    毛泽东(1893-1976)湖南省湘潭韶山冲人,字润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其政务之余喜爱诗词,书法擅狂草,用笔恣意、气势磅礴,章法洁构变化万千,著有《毛泽东选集》五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集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等。


    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后易名沈,号无量,别署啬庵。幼承庭训,习古文辞、诗赋。民国初期历任孙中山大本营秘书、参议,黄博军校教官等职,之后从事教育和著述,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其碑帖兼融、甭散稚拙,雄浑俊逸。著有《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哲学史》、《诗经研究》、《佛学大纲》、《楚辞新论》、《谢无量书法》等。
    齐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精诗文、绘画、篆刻、书法。其书法功力深厚、苍劲豪迈。建国后,历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出版有《齐白石作品集、《齐白石画集》、《白石诗草》等。


李叔同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多才多艺的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他早岁以书艺驰誉当世,出家后持戒精严,并融书法、佛理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