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惠是我国首席拍卖师,与其说是他选择了拍卖师这个职业,倒不如说拍卖这个行业选择了他。他从小就住在中国最悠久的文化街琉璃厂,每次放学,有时间总是会去那里逛逛。耳濡目染、时间浸润,他喜欢上书法篆刻,对充满中国艺术神韵的琉璃厂产生了由衷的向往。大学毕业以后,他没有去分配的报社工作,而是去了自己神往已久的位于琉璃厂的荣宝斋工作。他认为能把自己的爱好和事业结合在一起,是一件极为幸福的事情。

 1995年,中国首家艺术品拍卖公司成立了,由于他是地道的北京人,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口才好,对事物有着很天然的敏感,骨子里对书画和篆刻的热爱,使他自然而然地走上了拍卖台。最初开始学习怎样做一个拍卖师,刘新惠可是下了不少的功夫。他说:“我学习拍卖,既没有出过国,去观摩外国拍卖师的现场表现,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机会,接受过高人的指点,而是拿家用摄像机到拍卖会现场,录下著名拍卖师高德明先生的场面动作,回家反复分析琢磨,一点一滴学习来的。”

 拍卖师只起到监督的作用

 有人把拍卖师比喻成拍卖会的“指南”、“灵魂”,或者“导演”,也有人将拍卖师当成拍卖戏中的主角儿。刘新惠觉得自己不是那样的人。作为中国第一批专业拍卖师,他感到,与其说自己有多“风光”、“自豪”,不如说自己肩上有很重大的责任。在拍卖中,拍卖师的每一次加价,都是在买方举手示意下完成的,决不是拍卖师的主观臆断,拍卖师以他的专业能力营造了一种氛围,使拍卖现场呈现出一种竞争的气氛,但这只能在拍卖中起到百分之十的影响力。到头来,买方才是拍卖场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人,他们才是场上的“灵魂”。拍卖师有些类似“裁判”,就好像在球场上,在比赛的进攻或防守过程中,裁判只起到监督的作用,决定进不进球是球员,而不是裁判。

 做了10年的拍卖师,刘新惠最难忘的事情是:1995年在荣宝斋工作时,下班回家看电视上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里,说的一对父子之间的事。在节目快要结束时,儿子拿出了一本很老的像册,里面都是一些他们家传下来的“东西”,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宝贝”,想找一个懂行的人来给鉴定一下。刘新惠是个有心人,在节目播完后他马上打电话到中央电视台,要到了节目中那家人的电话号码,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电话,为当时他所在的拍卖公司征集到了最重要的一批拍卖品,那可都是一些非常有艺术价值的藏品啊!通过这件事情,刘新惠觉得身边的很多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做一个有心人,把握好身边的每一个机会,都会对自己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正如古人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拍卖师,就要有好的洞察力,很强的敏感度,才可以收到好的“东西”。 

    一个喜爱书画、篆刻的文化人

 刘新惠自己也是喜欢收藏的,在做拍卖师的这10年里,他也买了不少的好“东西”。当他走下拍卖台时,他的身份就不再是拍卖师,而是一个喜爱书画、篆刻的文化人。他也会去拍卖会上买东西。例如几年前,他在一次拍卖会上买到一套吴蒲堂刻的240方印章,而且全部是出版过的,是中国篆刻史上很重要的宝物,但是由于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篆刻艺术,不知道那是很宝贵的历史财富,刘新惠就把它们买了下来,并捐给了西泠印社。这是西泠印社20年来收到的最重要的捐品,现在还在那里展览陈列着。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