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晚明陆应阳其人,史料有些许记载。《青浦县志•文苑传》:“陆应阳字伯生,郊子也。少补县学生,已而被斥,绝意仕进。……王世贞好以名笼络后进,常誉应阳。应阳不往,时论益以为高。万历时修复孔宅,应阳之力居多。卒年八十有六。应阳作诗,喜用鸿雁字,人呼为陆鸿雁。”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按相门山人,分宜(严嵩)有吴扩,华亭(徐阶)有沈明臣,袁文荣有王穉登,申吴门(时行)有陆应阳,诸人俱降礼为布衣交。”可见陆氏曾身居豪门,深得相门赏识。

  陆应阳,生卒年不详(一作1542—1627),字伯生,号古塘居士、片玉山人、应阳生、平原村长,斋名白雪斋、九英斋,江苏青浦人,晚年移居松江(今上海)。善诗文,精书法,著有《笏溪草堂集》、《游燕集》、《樵史》、《广舆记》等。

  陆氏书法流传不多,关于其书法的评论文字则更少。吴履云《五茸志逸》说陆应阳“真、草书法颜鲁公、欧阳询,求索者常满户外”。从他流传下来下来的楷书《予筹停九塞》扇面来看,确是师法欧阳询,得其峬峭险劲之势。但其草书则与颜鲁公无涉。严格说来,陆应阳的草书是行草书,间行间草:有时以草书为主,以行书为辅,如草书《挟客攀危蹬》扇面、《乱山青破石门开》立轴等;有时以行书为主,以草书为辅,如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行草自书诗卷(纵29.2厘米,横565.5厘米,下二图均为作品局部)。

  总的看来,陆应阳的行草书以欧字立骨,以米字筑基,并受吴派书家祝允明草书的影响,最终形成自己的面貌。作为折中型书家,陆应阳书法的形成具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和代表性——这也是其同时代二三流书家无奈的选择。

  明代中叶以后的书家逐渐淡化了对“二王”及唐人的取法,而以宋代“尚意”书家为主要取法对象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于是,宋人“尚意”的书风精神和形式表现技巧成为了当时一些书法名家作品的主要构成因素。在宋代“尚意”书家的标志性人物中,米芾对后人影响最大。他一反前人以法为先、意趣次之的书学主张,变为以趣为先、法度次之,顺应时代书法风尚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境界。其书法激越跳荡,节奏强烈,充分展现了宋人“尚意”书风崇尚意趣表现的精神本质。

  陆应阳与陈继儒友善,在书法审美观念上亦比较接近,共同倾向于“尚意”书法大家苏轼和米芾。陆氏行草自书诗卷着力追求的正是米芾大字行书《虹县诗》的体态和境界。在用笔上,他让笔毫平铺,大胆地中、侧锋并用,突出“刷”的趣味。但是,他虽然注意到了“刷”,却没有注意到“涩”,也就是注意到了“痛快”,没有注意到“沉着”,因而只得到了“刷”的爽利,却失去了“涩”的厚度。正因为不“涩”,所以用笔的精熟与变化没能得到充分表现,在节奏上显得比较平淡,离米芾“刷字”的用笔精髓尚有较大距离。应该说,这是后人包括陆应阳学习米字常见的问题——不得爽畅的风韵,反成流媚的病习。

  在字形上,陆应阳得到了米芾因势生形、熟而不俗、险而不怪、欹正相生、出乎自然的结字精髓。但不足的是,他缺少米芾掌控行气和章法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字与字之间缺少彼此映带、互相焕发,气势不够畅达,整体显得比较生硬。这可能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陆氏转折处折多而转少。他的转折保留了欧字内【注字1】用笔的形态,于转折处常翻毫折锋,顿挫分明;而米芾的转折处转多折少,提笔暗过,遒劲爽健。很明显,在气势的畅达上,转胜于折,这是米字深受后人喜欢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什么欧阳询没有草书,而行书又无后继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陆氏在行书中夹杂了近一半的草字——推测他的创作意图,可能是想采用间行间草的“雨夹雪”章法来突破米芾的束缚,从而自立新貌。这一想法或许是受了陆游的启发——我们可以从陆应阳此自书诗卷中找到陆游的影子。但陆应阳此作在整体气势的贯通上远不及陆游活脱畅达,草书比例过大是一个原因;而其草书的外拓法与行书的内【注字1】法自相龃龉,也是造成整体章法不协调、不贯气的重要原因。

  仔细分析陆氏自书诗卷中的草书部分,不难发现,他明显是受了祝允明的影响。据载,陆应阳万历三年(1575)尝客吴门(今江苏苏州),与居节等人交游。而居节少从文徵明游,书、画为入室弟子,是“吴门书派”的重要传承者。受居节影响,陆应阳完全有条件看到并学习吴门大家祝允明等人的作品。将陆氏自书诗卷中的草书与祝允明的草书相比较,陆应阳私淑祝允明的说法应该是比较可信的。祝氏草书奔放跌宕、意趣激越,注重形体内外的空间构筑,趋向于章法的浑然一体。陆氏此作显然借鉴了祝氏的这一章法特征:字距、行距尽量紧密,左右之间时常有字势和笔画的穿插,刻意营造出一种动荡浑然的意境。特别是“渺”、“斗”、“倒”、“蹄”、“翠”、“飞”等字,或整体夸大或部分笔画夸张,进一步加强了抒情意趣的表达。应该说,陆氏的追求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论整体境界,不及祝允明的洒脱浑然。主要原因,就是没能将行书和草书的笔势很好地统一起来。这导致最终的结果是:字势不畅,气息受阻,非但没能达到“雨夹雪”的效果,反倒给人以“夹生饭”的感觉。  对于晚明陆应阳其人,史料有些许记载。《青浦县志•文苑传》:“陆应阳字伯生,郊子也。少补县学生,已而被斥,绝意仕进。……王世贞好以名笼络后进,常誉应阳。应阳不往,时论益以为高。万历时修复孔宅,应阳之力居多。卒年八十有六。应阳作诗,喜用鸿雁字,人呼为陆鸿雁。”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按相门山人,分宜(严嵩)有吴扩,华亭(徐阶)有沈明臣,袁文荣有王穉登,申吴门(时行)有陆应阳,诸人俱降礼为布衣交。”可见陆氏曾身居豪门,深得相门赏识。

  陆应阳,生卒年不详(一作1542—1627),字伯生,号古塘居士、片玉山人、应阳生、平原村长,斋名白雪斋、九英斋,江苏青浦人,晚年移居松江(今上海)。善诗文,精书法,著有《笏溪草堂集》、《游燕集》、《樵史》、《广舆记》等。

  陆氏书法流传不多,关于其书法的评论文字则更少。吴履云《五茸志逸》说陆应阳“真、草书法颜鲁公、欧阳询,求索者常满户外”。从他流传下来的楷书《予筹停九塞》扇面来看,确是师法欧阳询,得其峬峭险劲之势。但其草书则与颜鲁公无涉。严格说来,陆应阳的草书是行草书,间行间草:有时以草书为主,以行书为辅,如草书《挟客攀危蹬》扇面、《乱山青破石门开》立轴等;有时以行书为主,以草书为辅,如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行草自书诗卷(纵29.2厘米,横565.5厘米,下二图均为作品局部)。

  总的看来,陆应阳的行草书以欧字立骨,以米字筑基,并受吴派书家祝允明草书的影响,最终形成自己的面貌。作为折中型书家,陆应阳书法的形成具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和代表性——这也是其同时代二三流书家无奈的选择。

  明代中叶以后的书家逐渐淡化了对“二王”及唐人的取法,而以宋代“尚意”书家为主要取法对象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于是,宋人“尚意”的书风精神和形式表现技巧成为了当时一些书法名家作品的主要构成因素。在宋代“尚意”书家的标志性人物中,米芾对后人影响最大。他一反前人以法为先、意趣次之的书学主张,变为以趣为先、法度次之,顺应时代书法风尚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境界。其书法激越跳荡,节奏强烈,充分展现了宋人“尚意”书风崇尚意趣表现的精神本质。

  陆应阳与陈继儒友善,在书法审美观念上亦比较接近,共同倾向于“尚意”书法大家苏轼和米芾。陆氏行草自书诗卷着力追求的正是米芾大字行书《虹县诗》的体态和境界。在用笔上,他让笔毫平铺,大胆地中、侧锋并用,突出“刷”的趣味。但是,他虽然注意到了“刷”,却没有注意到“涩”,也就是注意到了“痛快”,没有注意到“沉着”,因而只得到了“刷”的爽利,却失去了“涩”的厚度。正因为不“涩”,所以用笔的精熟与变化没能得到充分表现,在节奏上显得比较平淡,离米芾“刷字”的用笔精髓尚有较大距离。应该说,这是后人包括陆应阳学习米字常见的问题——不得爽畅的风韵,反成流媚的病习。

  在字形上,陆应阳得到了米芾因势生形、熟而不俗、险而不怪、欹正相生、出乎自然的结字精髓。但不足的是,他缺少米芾掌控行气和章法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字与字之间缺少彼此映带、互相焕发,气势不够畅达,整体显得比较生硬。这可能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陆氏转折处折多而转少。他的转折保留了欧字内【注字1】用笔的形态,于转折处常翻毫折锋,顿挫分明;而米芾的转折处转多折少,提笔暗过,遒劲爽健。很明显,在气势的畅达上,转胜于折,这是米字深受后人喜欢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什么欧阳询没有草书,而行书又无后继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陆氏在行书中夹杂了近一半的草字——推测他的创作意图,可能是想采用间行间草的“雨夹雪”章法来突破米芾的束缚,从而自立新貌。这一想法或许是受了陆游的启发——我们可以从陆应阳此自书诗卷中找到陆游的影子。但陆应阳此作在整体气势的贯通上远不及陆游活脱畅达,草书比例过大是一个原因;而其草书的外拓法与行书的内【注字1】法自相龃龉,也是造成整体章法不协调、不贯气的重要原因。

  仔细分析陆氏自书诗卷中的草书部分,不难发现,他明显是受了祝允明的影响。据载,陆应阳万历三年(1575)尝客吴门(今江苏苏州),与居节等人交游。而居节少从文徵明游,书、画为入室弟子,是“吴门书派”的重要传承者。受居节影响,陆应阳完全有条件看到并学习吴门大家祝允明等人的作品。将陆氏自书诗卷中的草书与祝允明的草书相比较,陆应阳私淑祝允明的说法应该是比较可信的。祝氏草书奔放跌宕、意趣激越,注重形体内外的空间构筑,趋向于章法的浑然一体。陆氏此作显然借鉴了祝氏的这一章法特征:字距、行距尽量紧密,左右之间时常有字势和笔画的穿插,刻意营造出一种动荡浑然的意境。特别是“渺”、“斗”、“倒”、“蹄”、“翠”、“飞”等字,或整体夸大或部分笔画夸张,进一步加强了抒情意趣的表达。应该说,陆氏的追求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论整体境界,不及祝允明的洒脱浑然。主要原因,就是没能将行书和草书的笔势很好地统一起来。这导致最终的结果是:字势不畅,气息受阻,非但没能达到“雨夹雪”的效果,反倒给人以“夹生饭”的感觉。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