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皇帝朱瞻基以画闻名,文献中常常将他与宋徽宗相提并论。《列朝诗集》中说他“点染写生,遂与宣和(宋徽宗赵佶)争胜”。朱瞻基精心研磨书画,在位期间,曾使宣德画院出现盛况。据记载,当时宫中聚集了许多画家。他们呈献了作品,朱瞻基就会对其逐一评论。朱瞻基每次作画,“必召画史于旁,稍不如意,即令修饰”(见沈齐宁《彝斋麝鸣录》)。他还常将自己的画作赏赐于下臣,并在画上书年月及受赐者的姓名。如他曾作《山水图》赐赠刘渊然,书《招隐歌》及《翎毛图》等赐赠贝泰,作《寿星图》、《秋香图》、《梅竹图》赐赠夏原吉。清代徐沁在《明画录·宸绘叙》中写道:“有明翰墨,莫尚于景陵(宣德),缣素点染,天机横溢,颁赐臣列,目为至荣。”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万年松图》(上图为作品局部)是朱瞻基为其母后祝寿而创作的。此画为纸本设色,引首纵33厘米、横83厘米,画心纵33.15厘米、横453.1厘米,作于宣德六年(1431)。松树耐寒,经严冬

而不凋,备受画家青睐。画家多将它入画,不仅仅是因为它终年常青,而且还因为它那千变万化的形象和动人的姿态。画家常借画松树祝颂老人庆典,表达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纵观古今画家画的松树,构图可谓千变万化。朱瞻基在《万年松图》中采用横卷式构图,截古松的主干,取松枝横斜之态入画。横出的松枝弯弯曲曲地铺展于整幅画上,增强了画面的张力。画中,古松苍翠,松叶旺盛,松干粗壮,富有活力。古松偃伏,其皮嶙峋,其势斜逸,犹如祥麟游空。粗细不同的松枝,虬曲盘旋,宛如横空起舞,有很强的动感。从主干上伸出的两个枝杈,把画面分成两部分:左边那枝平卧斜出,回折、舞动之态似盘曲天瑞;右边那枝俯仰多姿,似蛟龙腾跃。它们在伸缩、曲直中使画面达到平衡与统一。苍郁、坚劲的松针,凸显出老松树的阳刚之气。松针纤细错落,团团簇簇。枝头的每丛针叶都刻画得劲健有力。一般画家画的松针都纠结成堆;而朱瞻基画的松针则参差、茂密而又根根清晰,彼此交叠而不重合,前后呼应,颇具自然之美。缠绕在松枝上的野藤,与松树形成了刚柔对比。低垂的藤条随风摇曳,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松鳞斑驳的树干、俯仰交叉的树枝、锋芒四射的松针等,都展现出松树苍劲、挺拔的风貌和顽强不屈的生命力量。画中的松树,喻示了画家对母后寿诞的祝福之意。

  朱瞻基以艺术家的眼睛和心灵,对《万年松图》中的松树做了剪裁、概括和提炼。他以局部特写的形式,突出了细节描绘,表现出古松生机勃发、英姿飒爽的气势。在技法处理上,他用比较放逸的水墨写意法绘出松树,但又不失其真,基本继承了宋、元文人水墨画的传统。他用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和浓淡不一的笔墨,既生动地刻画出松树的形态和质感,又充分表现出松树凌空舞动的动态。他用沉稳的线条勾出松鳞,笔法纷繁多变。以水墨圈点、勾皴的松树皮,使松树略显圆润。枝干勾后加皴,以水墨渲染。松针先以中锋勾勒,再染以淡淡的花青,虽然用笔不多,但非常醒目。松针用笔遒劲、缜密,前后叠掩,似乱不乱,于繁密中又有空隙。画面清新悦目,给人以明秀、端庄之感。松干、松枝上疏疏密密的苔点,使画面繁而不乱、简而不浮。斑斑苔点传达出跃动的生命信息和蓬勃的精神力量,使古松更显苍郁、繁茂。整幅画面在均衡、统一的节律中,营造出松树旺盛的生命力。

  画中题有“宣德六年四月初一日天子皇帝瞻基敬写《万年松图》奉仁寿宫清玩”的跋语。此画原为明代内府收藏;明末流入民间,为望铎所有;清乾隆时入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对它有著录。

  朱瞻基(1399—1435),即明宣宗、宣德皇帝,为朱元璋的曾孙。他在位的11年,社会政治、经济相对稳定,文化艺术较为发达。尤其在书画上,内府书画的收藏盛况绝不亚于宋代宣和、绍兴两朝。朱瞻基是明朝较有作为的一位帝王。他思想活跃,修养深厚,雅尚翰墨,工绘事,山水、人物、花果、翎毛和草虫无不臻妙,堪与宣和(赵佶)争胜。他亦擅长书法,师法华亭沈氏兄弟(沈度、沈粲),书风圆熟、遒劲。 

  其存世绘画作品除《万年松图》外,还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苦瓜鼠石图》、《武侯高卧图》、《莲蒲松荫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花下狸奴图》、《戏猿图》,以及流入海外的《五猫图》等。其书法作品有行书《新春诗》、楷书《雪意歌》,均藏于故宫博物院。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