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庆伟获得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这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说意料之外,是因为他的风格个性化还不太明显,属于雅俗共赏一路,在当下书法评审追新、追奇和魏晋行草书风占主流的大环境下,很难入评委法眼;说意料之中,是因为他的书法基础扎实,技法全面,行草和楷书写得都比较到位、精准,且不失自然、活泼,这样又容易凭实力最终获得评委的青睐。

曲庆伟书法

笔者与曲庆伟较熟。记得几年前他在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优秀中青年书法高研班学习时,笔者时常去那里,一来去看望老领导、老朋友,二来去听听各位教授、专家的独到见解和高论,听听他们的教学和笔者所学习的北京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的课程设置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这样与曲庆伟就时常见面。那时他的楷书还是以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为基调,写得比较活泼,不落俗套。

曲庆伟获“兰亭奖”一等奖的作品(下图为作品局部)主要有两个特点:

曲庆伟书法

第一个特点:此作是以北魏墓志为基点,转折和提钩又融合褚楷的一些笔法。作者增强了部分点画在运笔过程中手上的细微顿挫节奏变化,丰富了撇画和捺画的艺术语言及表现手法,强化了点画、转折和提钩的一些方笔和北魏墓志刀刻的痕迹,并加大了字形结构的上下长度,压缩了字形结体的左右比例,使得字形总体呈长形。其在笔法上汲取了北魏和唐楷的一些特点加以整合,使得这件楷书作品在结字上有别于魏碑和唐楷。这一点是曲庆伟这件获奖作品的独到之处、个性所在。有些人认为这种楷书的点画、结字处理可能有失魏碑或唐楷的水准,有些地方可能显得刻板、不灵活。笔者也认为曲庆伟的楷书是有缺点的,但是一件艺术品的缺点往往是它的特点,特点往往也是它的缺点。

曲庆伟取法的北朝诸墓志,以平正工整、茂实刚劲著称。《元怀墓志》镌刻精妙,用笔秀劲,结体宽博,布局疏朗。《张玄墓志》用笔方圆兼备,横画或圆起方收、或方起圆收,长捺一波三折,撇角含分隶遗意,不少用笔有行书意,结体含动势。其书法峻宕朴茂,结体扁方,既有北魏的神韵,又有唐楷的法度,堪称北魏碑版之佼佼者。《张猛龙碑》为北魏刻石精品,书法以方笔为主,兼施圆笔,结字中宫紧收,四面呈放射状开张。其线条变化多端,似无规律可循,书写“从心所欲”,但绝“不逾矩”,历代名家对此碑可谓推崇备至。褚遂良《大字阴符经》行笔极为灵活,点画、转折有行书笔意,部分重捺笔画还有隶书意味,轻重与虚实结合得很好。以上这些都是曲庆伟取法的源头,但他汲取的又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文化方面的吸纳和补充。

第二个特点:曲庆伟这件作品具有大气势。笔者未见到原作,但从作品局部照片来看,这件作品应该具有尺幅大、字数多、气势大、冲击力强的特点。大尺幅作品在大场面的评审现场显得更加适合,而中等偏小尺幅的作品,到大场面就显得有点“势单力薄”了,所以大尺幅、大气势的作品在评审中还是占有一点优势的。曲庆伟的这件作品是五个获“兰亭奖”一等奖作品中唯一没有用新奇章法取胜的。也就是说,这次获奖对他多年积累的书法功力和书法苦旅给予了最高奖赏和完美总结。

为什么曲庆伟能从一个书法入展专业户变成一个书法最高奖项“兰亭奖”的楷书状元?为什么他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得益于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两年学习时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人大的两年学习以及后来加入慕鸿书社,让他跳出原来就字写字的狭隘理解,使得他的书法和文化视野扩大,心胸变得宽广、变得更加自信,书写变得从容,审美眼光变得更加“全国化”和“国际化”。其书法更能入古,更加具有契合古人的心性和感应。两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他学到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完成了对文学、美学、史学、佛学、哲学、儒学、道学等传统文化的重新理解和补充与修正,领悟了一些书坛名家的独到见解,又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指正中收获了许多。这是他技法、文化、心性、视野全面升级的重要阶段。

从曲庆伟获奖前的经历来看,有人这样认为,“兰亭奖”这样高规格、最权威的书法展览,一定要推出有实力、有思想、有积累的书法家,参展条件可以用两个标准:一是50岁以下的参展作者,要有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各项展览(包括商业展)入展十次的经历;二是50岁以上的会员,则条件不限。不能推出那种在书斋里一年半载打磨或临摹一件作品而一飞冲天的“卫星”。书法人就像树苗一样,在大棚中长出来的和在自然环境中长出来的肯定有区别:一个长得快,但易断而难以长高;一个长得慢、见效慢,但很结实,能长久、能长大。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