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傅亚成来说,获得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的一等奖,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是终身难忘的。常言道,机遇常常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数十年的筚路蓝缕,终于问鼎书坛最高奖,这是他坚守传统的回报,也是他苦心经营的结果。

傅亚成 书法欣赏

 笔者常常想起一位哲人这样的一句话:“思想有多高,路就能走多远。”傅亚成可谓是一位有思想的人。他学习书法的历史并不长,也没有所谓的“书法童子功”,只是在工作岗位上的一次偶然经历,改写了他以后的人生轨迹。这缘于1983年的一出折子戏。戏曲科班出身的傅亚成要出演《人面桃花》中的一个角色。因为剧情要求,他出演的角色在剧中需要当场用毛笔书写一首诗。从未拿过毛笔的傅亚成,如何才能闯过这一关?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去苦练!这一练还真练出了效果,戏台上的毛笔字书写博得了阵阵掌声。这掌声激发了他学习书法的热情。也正因为这样特殊的环境、特殊的经历产生了这样特殊的热情,使得他无意间被这个古老的传统艺术所折服。他决心下苦功从一笔一画练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他探寻着古老的书道足迹,一路上行,直追秦汉;他由汉隶入门,继而转道石鼓。一个书法门外汉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上了书法艺术的宏伟殿堂,接连摘取了一顶顶书法展赛的桂冠。际遇成就了他的人生传奇:他没能成为舞台明星,无意间却成为了书坛明星。

傅亚成书法

就傅亚成这件获奖的大篆作品(见右下图)来看,确实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新在哪里?新就新在作品整体章法设计的匠心独具上。从整篇作品章法来看,新颖别致,呼应有序,时代感强,设计巧妙,气息高雅。这是一般书法作者难以做到的,或者是不敢想的,甚至是没有想到的。就单个字来讲,可能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可达到、不可逾越的高度。也就是说,当代能写出这样水平的篆书的人很多,但能有这样章法设计和运用的却寥寥无几。

傅亚成 书法欣赏

傅亚成的作品取法石鼓文,根植于秦汉,又能汲取当代人的艺术营养。秦石鼓文始发现于唐代岐阳,文刻于十个鼓形石上,石高约一米,径约六十厘米,每块石上环刻着四言韵文诗一首,记述了秦国国君田猎的事情。石鼓文介于钟鼎文与小篆之间,在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石鼓文的艺术性极高,被尊为“千古篆法之祖”。其地道的中锋用笔,略去了金文中刻意装饰的痕迹,以一种自然而不乏修饰的笔法,表现出线条的圆润;其结字方正匀称,庄重典雅,谨严而不刻板,静穆兼具灵动。

傅亚成 书法欣赏

从字面上看,傅亚成早期可能汲取了河南书法家刘颜涛的一些用笔和结字成分,能看到刘字的影子,这是融古化今的巧处和高处,也是他的过人之处。刘颜涛是当代篆书高手和已经确立个人风格的代表人物。从傅亚成作品的章法上看,可能受到北京书法家刘洪彪的影响。刘洪彪在书法章法上的率先探索,在当代书坛可谓是独领风骚、独具慧眼,受益者众,丰富了当代书法展览效果和展厅效应。傅亚成获奖作品的小字释文、题跋等与刘洪彪的章法理念甚为契合。

有些书法爱好者死守字帖,不能应时而变。笔者个人的观点是,结字和用笔要根植传统、问道古人,章法和墨法要紧跟时代、着眼创新。因为古人没有今天的展览机制和展厅效应,也没有今天的长篇巨制和丰富的纸张材料。当今,新的展览需求必然会催生出适应它的新的形式。

傅亚成 书法欣赏

书法在诸多艺术形式中是最善于直击人的心灵、宣泄感情的一门独特艺术。古人说,“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也”。书法又是“无字之诗”、“无音之乐”,能使人精神愉悦,没有社会名利场的浮躁、贪婪、功利之态。

傅亚成 书法欣赏

傅亚成涉猎广泛,戏剧、音乐、舞蹈、导游、烹饪、体育等样样都拿得起来。这涉及到一个新的话题——通感。艺术是相同的,有的人通感不好,有的人通感很好,一点就通,还能触类旁通。傅亚成把音乐的流畅起伏以及高低强弱运用到书法节奏的起伏变化中,又把舞蹈中的每个形体动作糅合到书法线条的组合上。一部交响曲即是一幅作品,音乐有起有伏,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委婉动听;书法有疾有徐,提按使转各显其妙,浓淡干湿变化无穷,分行布白错落有致。仔细揣摩,二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件书法在数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除具备一定的书法实力外,最后胜出的关键往往是章法的独特设计和墨法的出奇运用。傅亚成的这件作品即是如此。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