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唐寅沈周、文征明名画赏析
唐寅《骑驴归思图》,绢本,淡设色,纵77.7厘米,横37.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为唐伯虎的创新杰作。图画峻险山崖、盘曲栈道、急湍危桥、葱郁林木、骑驴旅人。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皴拉长拉细, 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明代画家唐寅作。立轴,绢本,淡设色,纵77.7厘米,横37.5厘米。此图为唐伯虎的创新杰杰作。图国峻险山崖,盘曲道,,急湍危桥,葱郁林木,骑驴族人,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拉长拉细,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庐山高图》

明代画家沈周作。立轴,纸本,淡设然,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图中山峦层叠,草木丰茂,飞瀑高悬,云雾浮动,此图构图、布局颇具匠心,黑色浓淡怪次逐渐变化。作者取于王蒙技法,善于组合稠密高叠的石岩,进而形成转折交搭的层峦,再位置大小林木、复合为整一的自然美,疏密,松紧,有条不紊。

文征明被称为中国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先后两次创作《真赏斋图》,两次都是文征明亲笔所绘,这两幅画都被保存了下来。同样的命题,文征明画两次,从这可以看出其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这两版《真赏斋图》分别被保存在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真赏斋图》第一版是为友人创作,是一幅私人书画收藏作品,所以它并没有完全按照文征明的意愿来展现,只是真实还原了真赏斋中的景物,这就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第一版《真赏斋图》。在完成这幅作品时,文征明已经八十岁了。八年以后,在文征明八十八岁高龄时,他又画了第二版《真赏斋图》,这幅图中,文征明为了表现自己心中闲逸居所的形象,重新完善了真赏斋庭院的布局以及房屋的结构,还对画面构图做了较大调整,完成了一次艺术再创造作。

 


 第一版《真赏斋图》

 对比观看两幅《真赏斋图》会发现在第二版中,文征明保留了一些画面,斋堂中依旧是树木郁郁葱葱,假山与细竹环绕着庭院。在茅屋里都有两位衣冠整齐的男子,他们隔案对坐,眉眼清晰自然,似乎在评赏着案上的画卷。两人身旁的几案上分别陈列着一些古卷书籍以及鼎彝等青铜礼器,两人身后还站着一位神情恭敬的童子。两幅图的不同处也有很多,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在第二版画中,直接删除了第一幅画中左侧一半的画面,包括远山、竹林、河流、石桥,以及站立在河边的一老一小两个人物;另外一个不同就是在画面的右侧,第二版画删掉了两位煮茶的少年,并且将三间茅屋压缩成了两间。细微处的区别需要仔细分辩才能看到胡端倪,屋中人物的姿态,桌上的摆设位置和数量,还有就是树木种类的变化。其实在第二版《真赏斋图》中还有一处最为敏感的变化,让这两幅画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境。第一版画中远处的竹林、茅屋前的树木都有阵风拂过画面,平静中隐藏着寒冷的感觉;而第二版画中没有了风动的意境,纯粹是一处幽静的世外桃源。这些细微的调整不得不让人佩服文征明的才华,仅仅在点滴之间,就将一处居所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

 


 第二版《真赏斋图》

 在这两幅《真赏斋图》中,落款与题诗都提到了真赏斋的主人华中甫,本名华夏,是明代著名的书画收藏鉴赏家。真赏斋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重要古玩收藏场所,文人墨客他们都一些珍玩,经常就到真赏斋互相鉴赏交流。华夏是文征明的挚友,文征明也经常去真赏斋与华夏一起品茶论道。在华夏偶然得到了一副王羲之的《袁生帖》真迹,就立即找来文征明一同欣赏,后来文征明还为此作诗一首讲述这件事发生的始末。华夏还收藏了许多的夏商周三代的鼎彝,都是难得的精品。在《真赏斋图》两版画中,文征明都在斋堂中的几案上画出了书卷与青铜器。华夏与文征明有如此紧密的来往,就要求文征明为真赏斋作画一副,文征明欣然应允。

一版二版《真赏斋图》对比(上为一版,下为二版)


《真赏斋图》明代画家文征明作。为好友华夏(字中甫)而作。华夏在无锡隐居时,曾在在太湖边修建了别墅——真赏斋。他收藏金石书画凡四十余年,鉴赏水平很高,时称“江东巨眼”。此图是画家八十八岁时(公元1557年)所作。构图简洁别致,主题突出,用笔苍润,秀挺,富有表现力。图右画太湖石一组,展现出一个幽静秀美的天地,古松、高梧中修竹丛生,掩映着一幢草堂书屋。室中主宾隔案对坐,似展卷交谈,传神的几笔把人物写得生动而准确,使整个画面完整精美.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