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谧的诗境中陶醉——王维诗篆书四条屏创作漫谈

 在真、草、隶、篆各体中,我尤爱篆书,喜欢那遥远静谧、古穆瑰丽的格调,断断续续写了近十余年。选择篆书与我的性格相关。我素喜静,时常置身于自己的小天地里,读书写字,其乐无穷。

从刚健婀娜的邓石如篆书,到飘逸俊爽的吴让之篆书,到方整峻拔的杨沂孙篆书,再到沉着厚重的吴昌硕《石鼓文》,一路走来,书写的过程总是愉悦的,常常会有一种惬意在心中、眉间和纸上。众所周知,书法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书家个体思想、情绪甚至精神品格的折射。性格拘谨的人要创作旭、素一类的狂草,或斤斤计较之人要写一手米芾猛利潇洒的行书,都是很难的。这虽然不是绝对真理,但大部分情况确实如此。

篆书创作不仅仅涉及到创作内容、形式和风格等问题,较之楷、隶、行等还多出识篆等问题,需要功力和修养的积累。我在学习篆书的同时,还注意加强自己各方面的学识修养,对书法史、书法理论、篆刻和古文字学等进行综合研习,同时还拓宽视野,对绘画、音乐、文学、美学等加以关注,力图使篆书创作步入更高的境界。创作不是简单地抄写文字。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艺术形式的表现效果和文字内容如果能做到相辅相成,将会使书法达到更完美的境界。譬如黄山谷《李白忆旧游诗》和祝允明《杜甫秋兴诗》等皆可说明这一点。文字内容会对创作书体、章法形式、布局、幅式及材料工具的选择产生影响。

如果用清秀流美的笔调书写“还我河山”,用雄强苍迈的笔调书写“小桥流水人家”,情调就会格格不入。再如书写“东风无力百花残”诗句,用大刀阔斧的魏碑书写会显得不伦不类,不如用清秀的行楷来写更有表现力。篆书创作要根据自身的审美意识、技能含量、学识修养及性格、气质来决定。我写邓石如、吴让之多年,作品追求不激不厉、清新自然和端庄典雅的境界。近两年我在吴昌硕《石鼓文》上用功最勤,不刻意原帖老辣苍劲的味道,旨在吸收吴派《石鼓》的笔意和体势,写出天趣古朴、自然灵动的一面。

《王维诗四条屏》(见图)就是我参合吴昌硕《石鼓文》的用笔和体势,以清新典雅的笔调写成。我选录的《白石滩》、《临湖亭》、《山中》、《竹里馆》这四首诗乃王维名作,格调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纸张我选用淡蓝色水纹宣,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不知不觉中,会使人仿佛置身于波光粼粼的湖面,乘一叶扁舟,感受李青莲把酒临风、对月盈尊的时景。在创作中,我沉浸在诗的意境中,依稀听见诗中弹琴人的琴音和啸声,悠远而舒缓……心中清幽澄净之情感随着笔墨流动,流溢字里行间,使节奏更加平缓温和、变化自然。四条屏一气呵成,用了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写完自查,觉得此四条屏气韵比较贯通,较集中地展示了安宁恬静之美和情逸神飞之趣,因而还算满意。吴昌硕在书写时很多起笔并没有刻意于逆锋起笔的动作,只是利用墨的自然晕化和适度膨胀,却能恰到好处。

要达到这一效果,关键在于技巧的熟练。这是我正在锤炼和尝试的领域。我在创作中还糅合了一些徐三庚的笔意,使笔画线条更加舒展柔和、婀娜多姿,从而增添作品的流动感,更贴近原诗的意境。在结字上,我没有刻意追求吴昌硕左右错位的方法,而是力求自然大方、有守有变、有他有我。由于功力有限,这件作品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结体上有一些字比较呆板,缺少吴氏《石鼓》飞动之感,用笔上还缺少变化,有些笔画转折写得有些随意,等等。

每次进行创作篆书,都能使我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心灵世界的静谧,激起一种美的想象,时常会有一股情感的潮汐漫上自己的心堤,感受着生命中最真最美的快乐。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