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吴茀之(名谿,以字行)是一位写意花鸟画名家。其实,他不但在花鸟画领域成绩卓著,山水画也出手不凡,只是因为他创作的山水画数量很少,故而未得到太多的关注。

1928年刊印的《茀之画稿》中就收录了六幅山水画,风格近似吴昌硕。吴 之现今存世最早的山水画应该是他于1935年春天创作的《黄山莲花峰》。1934年,他曾与姜丹书、潘天寿同游黄山,次年即创作了《黄山莲花峰》、《天门览胜》等画作。此后,对黄山似乎情有独钟的他又于1962年与潘天寿相偕游览黄山,且创作了一套尺幅很小的册页,描绘了黄山秀丽的景致,笔墨十分精到。除此之外,1945年客居重庆时,吴茀之还曾仿八大山人笔意作过一幅山水画,并且在画作题款中说明了创作此画的原因——他在友人处看到一帧八大山人的册页,叹为观止,因而拟其笔意画了一张。由此可见,他对山水画的研究也非常用心。而且,这幅画虽是仿八大山人,却用笔爽利,有自己的面貌。

       在吴茀之创作的山水画中,最具艺术性的当属他于1955年7月完成的巨幅画作《灵峰》,此作是他去雁荡山写生回来后绘制的佳构:在狭长的画面中,一座孤峰顶天立地,形象突兀。画作笔墨苍劲中见腴润,气势恢弘。吴 之的山水画以勾勒点苔法为主,少皴擦与渲染,可以说是以花鸟画的笔法画山水画,故能简洁生动。 

1955年秋,吴茀之撷取杭州飞来峰景区一角,创作了一幅立轴山水,此画也堪称其山水画中的精品。画中,寺庙的红墙外古木参天、曲径通幽,高耸的经幢掩映在蓊郁的树荫中。此作笔墨劲挺,层次明了,画面的视野虽不宽广,但寺院优雅的意趣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尤让人称绝的是画中的点景人物—— 一位母亲手牵小儿从寺门口拾级而下,台阶尽头坐着一位三轮车夫,遥望母子二人,耐心等待。人物描绘得生动传神,极富生活气息。吴茀之在人物画上的造诣,由此作即可见一斑。在画面的右上端,他还题诗一首:“云林风色醉金 ,雨过蔷薇桂又开。写取寺门红一角,浮图高矗镇飞来。”

笔者曾在一位藏家手中见到过一幅吴茀之的山水画(见左图),名为“懒性从来水竹居”,横29厘米,纵107厘米,因年代久远,画纸已呈浅褐色。此画近景绘江畔山峦间瓦屋数间,四周松竹环绕,屋中一人正伏案读书,江中漂泊小舟一叶,舟中还有一人正在观景;远景中一孤峰独立江岸。画作右上角题款曰:“懒性从来水竹居。壬午中秋后七日写于剑津,略拟清湘法,吴茀。”此处的壬午年是1942年,剑津是福建南平,清湘指的是石涛

1941年,吴茀之受潘天寿之邀到南平任福建省师专艺术科教授,此作当画于他在师专任教期间。

近日,笔者翻阅了解放前余绍宋主编的《东南日报》特种副刊《金石书画》(半月刊)的影印本,偶然在该刊的第48期(1936年1月5日出版)上见到了一幅石涛的山水画,所画内容及构图与吴茀之的那幅画基本相似。《金石书画》是当时影响很大的书画类报刊,吴茀之可能是从该刊上看到了石涛的这幅画,有所启发后创作了《懒性从来水竹居》。《懒性从来水竹居》与石涛画作的最大区别是:紧邻江畔的屋舍掩映在竹林中,这在石涛的画作中是没有的。而吴 之的这幅山水画最精妙的笔墨恰恰就在这片竹林,竹叶随意点染,疏密得当,似有江风吹拂,翠影乱舞,将杜甫的“懒性从来水竹居”诗意巧妙地表现出来。

所以,吴茀之可称绘画上的多面手,他的山水画和他的花鸟画一样,也极具艺术之美,同样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艺术造诣。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