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夏昶的《墨竹图》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17-06-03 16:3851880
明 夏昶 墨竹图 嘉德2014 成交价66.7万元竹,这种生长于大自然的绿色植物,在崇山峻岭、阡陌旷野或寻常人家的庭院中常常见到。竹子具有傲霜耐寒的特性。千百年来,它既为平民百姓所喜爱,又深受文人雅士的赞赏。纵观中国绘画史,以竹子为表现内容的画家数不胜数。自唐代起,就有擅画竹子的画家,如吴道子、王维画人物、山水之余又画竹。不过,他们画竹多是在人物画或山水画需...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夏昶的《墨竹图》 夏昶 《墨竹图》 马一角 夏半边 第1张

夏昶的《墨竹图》 夏昶 《墨竹图》 马一角 夏半边 第2张

夏昶的《墨竹图》 夏昶 《墨竹图》 马一角 夏半边 第3张

夏昶的《墨竹图》 夏昶 《墨竹图》 马一角 夏半边 第4张

夏昶的《墨竹图》 夏昶 《墨竹图》 马一角 夏半边 第5张

明 夏昶 墨竹图 嘉德2014 成交价66.7万元

竹,这种生长于大自然的绿色植物,在崇山峻岭、阡陌旷野或寻常人家的庭院中常常见到。竹子具有傲霜耐寒的特性。千百年来,它既为平民百姓所喜爱,又深受文人雅士的赞赏。纵观中国绘画史,以竹子为表现内容的画家数不胜数。自唐代起,就有擅画竹子的画家,如吴道子、王维画人物、山水之余又画竹。不过,他们画竹多是在人物画山水画需要的基础上稍加几笔,故难成一格。至宋代,文同把竹子作为一门画科进行表现,并加以研究,创立了写意墨竹法。文同的写意墨竹不同于工笔画竹,也不同于后来的大写意画竹。到明代,经济走向繁荣,绘画创作的氛围也活跃起来,超过了之前任何一个时期。画家选择何种题材入画,既与画家的个人喜好有关,又与此题材的受众范围和市场空间有关。夏昶选择画竹也是如此。

 夏昶是以画竹而闻名的明代文人水墨画家,时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誉。他的竹画形制既有横披式,又有竖幅式。他会根据所绘物象的不同情况来采取不同的构图方式。比如,在描绘立于坡石或水边的竹林时,夏昶多用横披式画幅,采用全景式构图:前面的竹干、竹叶用笔顿挫有力、用墨浓重;而后面的坡石则多用枯笔和披麻皴表现,有时也用宋人的斧劈皴。若是汀岸水草,则间以碎笔点写,或先以细线勾出水纹、波浪,再在中景、远景用淡墨画出几株疏朗的竹子。这一前一后、一疏一密、一浓一淡等多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无疑增强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力。观他的竹画,有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心境澄澈、神清气爽。

 我们现在欣赏的这幅《墨竹图》(见图),是夏昶众多墨竹佳构中的代表。此图为纸本水墨,纵151.2厘米,横54.3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画面上,画家仅画了竹子,没有添加其他物象。活脱脱的一丛竹子横空出世般从左下角伸出,一直伸到画的顶端,占据了整个画面。一般来说,画家单独截取自然界中的竹子,用笔墨将其生动地表现出来,这并没有什么奇巧、特别之处,是一种很普通的构图方式。但夏昶的《墨竹图》表现的是竹子迎风摇曳时姿态最佳的瞬间动态,颇有意趣。他用这种裁景法表现竹子的神韵、意趣,体现了他以小观大的表现手法。此图的构图方式类似于宋人的折枝花鸟画和马远的“马一角”、夏圭的“夏半边”,不作完整物象形态的展现,也没有全景式的铺陈,而是选取物象某一有特点的角度加以表现。这样的构图方式,往往隐含着一种朴素的观察世界、表现世界的真挚感情。

 画家要画好竹子,首先对竹子的自然生态要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下笔有神、率意十足。其次,要用合适的笔墨语言表现出竹子的“巧”与“秀”。竹子的表现手法大大不同于山水、树木的表现手法。画山水不怕复笔,要的就是层层积墨,通过多遍点染勾画,取得浑厚苍茫的效果;画树木也可以采用重重勾皴的手法,特别是画苍松虬枝;但在表现“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的竹子(宋郭若虚语)时,常令画者“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宋刘延世语)。画家如果以“拙”、“方”、“笨”的审美理念写竹子,常常无法得其形,更无法得其韵;如果以“巧”、“秀”的审美理念去表现竹子,就容易将其神韵表现出来。夏昶在笔墨运用上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理念,因而绘出了如此秀丽多姿的竹子。

夏昶的《墨竹图》主要以浓墨画竹叶,以淡墨写竹干。不过,为了分出画面的前后层次,他又用较淡的墨色添加了少许竹叶。从左下角伸出的竹干伸到画顶,甚至伸出画外,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竹干用笔爽利、遒劲,落墨肯定、饱满。在这片天地中,挺拔的竹干是潇洒迎风、丰秀逼人的竹子的“骨架”,支撑着茂密的竹子,也支撑着整个画面。在这幅不小的墨竹画上,所有的笔墨都处理得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没有任何的复笔。落墨即是形,形中也融合了神、姿、意、韵;出笔巧妙,不浮躁、不单薄、不纤弱。这些得益于画家长期的笔墨锤炼。与文同相比,夏昶运笔、落墨更为洒脱,更注重写意。

 明代文人水墨画家在技法上臻于成熟,用笔、用墨痛快、精到,不同于宋人以工致手法所作的小写意画。他们强调“人巧不敌天真”,且三五笔就能表现出所绘物象的神韵,远胜于用笔工整、敷彩浓丽的工笔画法,因此明代的写意画十分盛行。这从夏昶的墨竹作品中也能窥其一斑。夏昶的墨竹画与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追求奔放淋漓的笔墨方面是一致的。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xia-de-mo-zhu-tu.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