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于右任“标准草书”之创制及其多重属性略论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09-13 12:49190
于右任(1879—1964),初名伯循,字右任,号神州旧主、 太平老人,室名鸳鸯七志之室。陕西三原人。光绪二十九年 (1903)举人,参与创办复旦公学、上海大学,后任陕西省政 府主席、监察院院长等职,1949 年后流寓台北。精于书法,与 同人成立草书研究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 理历代草书字体,精选规范字形,确定代表符号,于 1936...

于右任(1879—1964),初名伯循,字右任,号神州旧主、 太平老人,室名鸳鸯七志之室。陕西三原人。光绪二十九年 (1903)举人,参与创办复旦公学、上海大学,后任陕西省政 府主席、监察院院长等职,1949 年后流寓台北。精于书法,与 同人成立草书研究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 理历代草书字体,精选规范字形,确定代表符号,于 1936 年 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印行,倡导标准草书。著有《右任诗存》 《右任文存》《右任墨缘》。

内容提要:于右任以卓绝的书法成就名扬海内外,被誉为近代“草圣”。他致力于创制“标准草 书”,旨在通过规范草法方便国民书写、节省时间,这一实践对草书书写的普及及草书艺术规律 的系统总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右任“标准草书”的创制历程与多重属性,分四部分展开 研究:第一部分梳理“标准草书”的创制背景、确立原则及核心目的,第二部分剖析其审美特性 与实用价值的辩证关系,第三部分阐释民族文化底蕴与爱国情怀在“标准草书”中的体现及内在 关联,第四部分论述“标准草书”的历史意义与时代局限性。整体而言,“标准草书”对中国近 现代书法发展影响深远,其文化价值与实践经验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 

关键词:于右任;“标准草书”;创制;多重属性

引言 

于右任是我国近代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重 要人物,集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等多重 身份于一身。他出生于动荡的年代,时代的 危机更激发了其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任何 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历史必然性,于右任 创制的“标准草书”正是近代社会背景下艺 术发展的产物。

于右任“标准草书”之创制及其多重属性略论 于右任 标准草书 第1张

图1 于右任 标准草书千字文(局部)

这一实践的核心动因源于他 的爱国情怀,既是国家危难之际有志之士振 兴文化的探索,也是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 创新性传承。 “标准草书”倡导草书文字的简化 与规范化,这一理念突破了历代草书书写 的固有范式,推动草书发展树立新的里程 碑,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准草 书”在统一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融入了书 写者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创造。在当时的历 史条件下,“标准草书”的出现既是社会 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草书艺术自身演进 到特定阶段的逻辑结果。

一、于右任“标准草书”之创制 

于右任认为:“(文字)其结构之 巧拙,使用之难易,关于民族之前途者至 切。”[1]1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确立了“标 准草书”的创制原则“曰易识,曰易写,曰 准确,曰美丽”[1]3,并于1932年在上海创 立标准草书社。于右任“标准草书”的创制 具有革新意义,不仅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 播,更对草书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起到积极作 用。尤其在碑学盛行的历史语境中,这一实 践成功推动了碑帖融合,为中国书法的发展 开辟了新境界。 

(一)创制背景 

清末民初,在社会动荡与西方列强冲击 的时代背景下,众多文人志士掀起救亡图存 的爱国运动。他们反思中国积贫积弱根源, 认为旧文化滞后及汉字繁复阻碍了文化的传 播,由此开启汉字改革探索。这一时期,学 术界思想激荡,关于文字变革的主张各异: 有人主张废除汉字,视其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枷锁;有人提议以拼音文字替代汉字,迎合 时代发展需求;还有人倡导采用拉丁字母, 试图通过符号系统革新文字体系。书法家于 右任身处此潮。他初学赵孟 、“二王”, 以及欧、颜、柳等帖学,功底扎实,早期书 风工整秀润。

于右任“标准草书”之创制及其多重属性略论 于右任 标准草书 第2张

图2 于右任 江山风雨五言联 182cm×39.5cm×2 台北故宫博物院

然其深感帖学风格文弱,难契 合救亡图存所需的民族精神,遂转向雄强峻 拔的魏碑书法,推崇其中蕴含的“尚武”精 神,认为与救国强国理念契合。面对国民文 化水平低下的现实,于右任出于传承文化、 提升书写效率之考量,提出创制“标准草 书”的构想。

他深知草书识读难度大,为解 决这一问题,便展开了“标准草书”的创制 工作,力求在保持其艺术性的同时,实现 “易识、易写”的目标。 清末,碑派书法发展达到鼎盛,形成 了“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 写魏体”[2]的社会风气。西方文化的渗透与 金石学研究的深入,共同推动了碑派书法 的演进。

于右任“标准草书”之创制及其多重属性略论 于右任 标准草书 第3张

图3 于右任 宁静以致远 纸本行书 108.6cm×2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于右任生于陕西省三原县,关中 地区作为汉唐文化故地,使其得以接触大 量古代书家真迹与碑刻。在这样的文化环 境中耳濡目染,他为日后的书法成就奠定了 坚实基础。于右任在创制“标准草书”时融 入碑派书风,这一革新性实践使标准草书形 成鲜明的艺术特色。

《于右任先生年谱》 载:“是年(1889年)春,先生随伯母房 太夫人回到三原县城,住在东关石头巷先生 的叔祖于英(字重臣)家中。三原县有位塾 师叫毛班香(字经畴),此人饱读经书,满 腹文章,远近闻名。先生的叔祖与他关系甚 好,便介绍让右任入毛班香先生私塾……毛 先生的父亲亚农公……大家都称他为‘太夫 子’……这位太夫子又成了先生学习书法的 启蒙老师。他教先生临习赵孟 《千字文》 楷书……”[3] 于右任初学赵孟 ,后研习“二王” 及欧、颜、柳诸家,长期临池不辍,奠定了 扎实的帖学功底,早期书风以帖派书法的工 整秀润为主。

1905年科举制废除,书法摆 脱“馆阁体”桎梏,知识分子得以借笔墨自 由抒怀。同年,孙中山在日本创立同盟会, 于右任赴日考察时结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革命热情被激发,返沪后致力于创办报 纸。1932年,于右任召集同人成立标准草 书社,系统搜集历代草书碑帖与理论文献, 深入研析书写规律,力求构建规范化的草 书体系。经数年钻研,1936年,“标准草 书”体系正式确立,成为便于时人学习的草 书范式。刘延涛曾评价于右任道:“先生法 书炳耀寰宇,青年学子,最喜规抚,而标准 草书,发千余年不传之秘……其影响当尤为 广大悠久。”[4] 

(二)创制原则及目的 

汉字从形象到抽象、从零散到系统的 演变,经历了漫长的符号积累与体系完善过 程,其发展遵循自身内在规律。文字作为信 息传递与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生 活中具有关键作用,而书写的难易程度更直 接关联文化传播效率乃至国家发展。“易 识、易写、准确、美丽”是于右任创制“标 准草书”的核心选字原则。

于右任“标准草书”之创制及其多重属性略论 于右任 标准草书 第4张

图4 于右任 望大陆

于右任通过研 析历代草书演变规律,提炼出71个典型符 号,找出了最简便快捷的书写方法,融合章 草、今草、狂草之长,沿用章草章法以营造整齐有序的视觉效果,并选取历代书家笔下 最美观简洁的草书进行系统整理,使“标准 草书”既具备实用书写效率,又彰显艺术审 美价值。于右任毕生致力于“标准草书”的 研究、修订与推广,将个人实践与报国理想 结合起来,其创立初衷便在于实现文字的便 民实用。从他晚年所书《标准草书千字文》 (图1)可见,“标准草书”体系已达炉火 纯青之境。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yrbzcszczjqdzsxll.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