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黄庭坚。姜夔《续书谱》称:“近代山谷老人,自谓得长沙三昧,草书之法,至是又一变矣。”黄庭坚的草书确实改变了唐代草书的很多东西。

黄庭坚的草书作品除了具有分组构成的一般特征外,还频繁地使用一种“空间粘合”的构成方法(见图一)。分组线构成时,本来并不相融合的内外部空间汇合一处,当然也可算一种粘合,不过它们都是以轴线运动或点画运动的自然趋势为契机而组织空间的。但黄庭坚的粘合却是在轴线和点画都缺乏联系的情况下(如“道”“是”等与下一字笔势全无关联),以与内部空间密度、性质相近的空间将两字进行对接。这种对接有时天衣无缝,数字浑融一体,如图二c,完全成为一个严密的节奏段落。由于粘合的单字轴线大大偏离原轴线位置,这个段落的轴线总是产生出人意料的节奏变化,如图二b中“汝”字的特殊处理使轴线突然向左偏折,一行平直的轴线因此出现意想不到的波澜。

这使人回忆起黄庭坚行书的构成方式(见图三)。两者都类似于垒砌的块石,只要粘接得足够牢固,一块小小的面的结合也能悬挑起硕大的体积。粘合得不太牢固的时候当然另当别论。这些地方的过渡空间与内部空间未能很好融合,单字仍然是孤立的,加上缺乏运动上的联系,连续的空间在这里断裂。这不是一般的断点,两轴线端点的距离远远大于其他作品中断点所形成的缝隙。这些孤立的空间使作品产生一种生涩感。有时,即使是粘合得比较好的空间,也会给人带来类似的“空-时”失调的感觉(见图二a、d):时间突然停顿,你前面只是一片精巧的、略带矫饰的空间。

黄庭坚刻意对被粉碎的空间进行了新的组合。这些是用杰出的智力精心安排的结构,出人意表,别开生面,并启发人们去寻找那一切尚未被征服的空间。不过,对空间的精心构筑已使他的作品中空间节奏超过时间节奏而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对唐代草书时间节奏穿透一切空间的重要修正。我们说黄庭坚草书的空间特征处于主导地位,不在于速度的快慢,甚至也不在于用笔连贯性的强弱,而在于某些不够流动的、艰涩的空间,在于空间与时间的矛盾破坏了我们期待强烈的空间节奏变化所应该带来的一往无前的感觉。

时间是精神世界存在的主要形式(它几乎不占据空间),所以时间的变化、运动的变化同精神状态的关系更为切近,更富有抒情意味。书法作品中时间特征的主导作用可以保证作品的抒情基调,而空间特征处于主导地位时,则容易导向装饰性。如等线体篆书,其中几乎只存在空间分布,时间不过留下一个淡淡的影子,它无疑是一种装饰性字体。楷书中时间特征保留得稍多一些,但绝大多数作品仍然以空间分布为主要目标,这严重地影响到楷书的抒情力量。我们当然不能说黄庭坚的草书缺乏抒情性,不过他确实不曾除尽雕琢的痕迹。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