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志先生在5月22日《中国书画报》A2版上发表的《浅谈书法家学者化》一文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求书法家个体甚至整个群体“学者化”是不现实的。但我觉得,要求书法家努力做一个学者型的书法家,这是必需的,也是可能的,这个目标并不高。

 第一,因为这是书法艺术命题中的应有之意。中国书法蕴涵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知识,仅这一点,就够书法家学习、研究一辈子。书法家没有学者的态度、风格、精神乃至学识是不行的。特别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汉字的日常实用性功能已经转化为同时具有观赏、研究价值的艺术性功能,已经转化为相对独立的一门学问。

而且随着现代生活的复杂交融及各种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书法这门学问也势必受其他相关学问的影响和作用,甚至它还直接包含有其他相关学问的成分。这就决定了要当好一个书法家,必须先做一个学习、研究书法及相关知识的学问家,必须注意广泛汲取多方面的养分。书法家不养成自觉学习知识、研究学问的习惯,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即便是天性、禀赋好的书法家,也需要不断有学识的蒙养,需要勤奋刻苦地学习、积累多方面的知识。

王德志书法作品

 第二,因为先贤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正如王德志文中所举的例子,北宋大书法家苏东坡就是一位集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诗人等于一身的大学问家,意大利伟大艺术家达·芬奇就是一位集哲学家、诗人、作曲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等于一身的大学者。还有李白、蔡襄、赵孟頫董其昌、翁同龢、启功等,无一不是饱读诗书、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这种榜样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当好书法家的成功之路。诚然,限于当下的客观条件,要求书法家都像前人那样成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学者,是不可能的。但是沿着先人开辟的成功道路,逐渐养成勤于学习、思考、探索的良好习惯,向学者型方向努力前进,则是可以的。否则,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不仅会有愧于先贤的榜样作用,而且也是一种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负责任的表现。

王德志书法作品

 第三,因为严峻的现实对书家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平心而论,今天的中国书法界,学者型甚而学者化的书法家是有的。远的不说,健在的就有王学仲、沈鹏、欧阳中石等。但从另一方面看,严峻的现实也的确让人担忧。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现象。一是如王德志所讲的“达官贵人”粉墨登场。

这“达官贵人”主要是四种人:官员、学者、大腕儿、大款。不是说所有当官的、做学问的、大明星、大企业家对书法都没有禀赋潜质,不能成为书法家。他们中对书法艺术颇有造诣者亦不乏其人。这是事实,不能以偏概全、一概否定。问题是,许多人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误区,认为写字容易,认为有地位、有权势、有金钱、有影响就“高人一等”,当“书法家”算什么?所以,有人就敢随意出手、大胆涂鸦,就敢妄称自己是“书法家”(而且还是“著名”的),就敢出大大的、厚厚的、重重的集子,就敢上媒体忽悠众人,甚至连基本笔画都搞不明白就敢以“大师”自居、以“××第一人”自诩。老实说,有些人在社会上已经够有名、有利、有地位、有影响了,可为何老要往书法家队伍里挤呢?难道他们不懂“名”是把双刃剑吗?本来你不出手、不登场,人家也不知道你不行;可这么一“粉墨”,不就成了“狗屎不臭自己挑开臭”了吗?这就有点儿不自重了。

王德志书法作品

说得不客气点儿,这是在玩弄书法,以至于把书坛的是非都搞乱了!二是书法家自身文化的缺失。只要举目四望,你就会发现,当下能有几人在潜心读书、钻研学问?有的是浮躁、作秀、拉关系、急功近利;你就会发现,有些入展、获奖甚至获大奖的作品缺乏功力、缺乏内涵、缺乏书卷之气,有的是瘸手拐脚、任笔为体、错别漏字,甚至幕后交易、请人代笔;你就会发现,有的地方的书协已经变成了“衙门”,“坐堂者”变成了把持书坛、拉帮结派、攻击排斥异己的“衙内”。知识的荒芜、文化的缺失,导致不少书家成了文化知识的“贫血儿”,导致了书坛怪胎迭出、奇象环生。如此下去,怎甚了了!面对现实,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书法家,应当也必须努力做一个学者型书法家。这是义务,也是责任。

王德志书法作品

 第四,因为未来的发展大势所趋。随着科技的发达、社会的进步,文化裂变的态势日趋明显,知识更新的速度愈来愈快。这种必然的趋势和逼人的形势,使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要做到“笔墨当随时代”,进行探索创新,就离不开文化裂变、知识更新的大背景;离开了这个大背景,包括书法在内的任何艺术都会显得苍白而无生命力。所以,书法艺术要发展创新,一定要将学习研究传统与学习研究新知识、新文化结合起来。而这一历史责任就落在具有一定现代文化知识的学者型书法家身上了。大家都清楚,虽然这种结合是一种缓慢、艰难的过程,虽然物欲横流的现实为这种结合设置了重重障碍,虽然眼下还没有摸索出成功经验,甚至在吃“螃蟹”过程中还闹出了某些笑话,但是用新知识和新文化来丰富、完善、发展书法艺术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只要在我们的书法家队伍中产生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型书法家,我们就一定能用时代新知识浇灌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书法艺术之花,构建起像“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清尚质”那样具有时代特色和风格的当代中国书法艺术。

王德志书法作品

 为了担负起历史的责任,我们的书法家的确有必要确立做学者型书法家的目标。学者、学者,关键在学。一是要懂得一个道理,这就是“知学”,即知道学习对于自己、对于事业的重要性。老子讲:“为学者日益。”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古人懂得致力于学习的人,知识会一天天增加,懂得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所以都注重学习。因为只有学习,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差距,产生不断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这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可做起来却很难,因为人是有惰性的。

王德志书法作品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当今书界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有些人总喜欢夜郎自大,认为“老子第一”,因而排斥学习,固步自封。这就更不可取了。二是要掌握好的方法,这就是“懂学”,即懂得如何更好地学习知识。学习的方法很多,各人悟性不一,方法也各异。但是有一条,就是要增强针对性,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老老实实、一点一滴地学习思考,直至弄明白为止。有些人急于求成,老想走捷径。须知“捷径”是有的,但没有相当功夫者是行不通的。三是要发扬一种精神,这就是“苦学”,即刻苦地学习、矻矻地追求。

王德志书法作品

要像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那样,像智永为临八百本《千字文》三十年不下寺楼那样,像米芾“写过麻笺十万”那样,不为近利遮眼,不为物欲干扰,让自己静下来、沉下去,寂寞起来。当然,这谈何容易!谁不见,当下有人通过左忽悠、右炒作,上拉关系、下走门子,三下五除二,就成名成家了。最近在网上就发现一个人,字写得谈不上“书法”,且时写错字,但他就敢为某特首书写大名作冠名用,就敢为港、澳地区某著名企业家题联。如此等等,一来二去,就名利双收了。昙花是好看,然而君不想,一旦被忽悠者明白过来了以后怎么办呢?我看还是多学学古今成功者那种“苦行僧”精神为好,做好学问,终不吃亏。四是明确一条途径,这就是“博学”,即广闻多识,博采众长。黄山谷所讲“广之以圣贤之学,书乃可贵”,可谓一语中的。世界上再聪明、再有能耐的人,也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

书法家所从事的是富有深厚文化知识内涵的崇高艺术事业,更应该奉行“开卷有益”之道,不计时日,广泛吸纳书法艺术及与之相关甚至不直接相关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人生,通过这一途径更好、更快地抵达书法艺术“自由王国”的彼岸。五是激发一种毅力,这就是“深学”,即潜心入骨,深入研究。

要探求事物内在的规律,把握真谛,加深自身的学养;不下深工夫,不深入“虎穴”,不深度修炼,就学不到真功夫,得不到真东西,修不成正果。而要达此目的,又非一日之功所能及,必须有持之以恒的顽强的毅力。孙过庭的《书谱》,三千七百余言,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丝丝入扣,博大精深。没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对钟、张、“二王”等众多书法家艺术特点及书法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是不可能写出如此熔古铸今、富有创见的宏大书论的。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到启示:做学问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切忌识之皮毛、浅尝辄止。

 以上“五学”,讲的道理很一般,主要是自己在习书过程中的切身感受和教训、体会。我想,只要坚持这“五学”,就有可能离学者型书法家的目标越来越近。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