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876-12798
做最专业的书画艺术权威网站!
如此有个性的草书是谁写的?
有“生”有“拙”张英才山水画
国画《让妈妈们喂奶》真假辨析
画家王秉初其人其画
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任何一种艺术门类也都有自己的语言,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由内而外,为外界感知。清人刘熙载称:“诗放情曰歌,悲如蛩螀曰吟,通乎俚俗曰谣,载始末曰引,委曲尽情曰曲。...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08-1114480
他已是龙钟老态,非往昔风采,手拄拐杖,缓缓而行,身着宽大的丝绵衣裤,越发显得单薄……老人家好像没有看见我,只顾使劲地拄着拐杖径直奔向自己的目标。顺着他奔走的方向看去,有个小伙子站立...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08-1118860
宋人罗大经曾言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罗氏就在这样的氛围下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08-1116560
国画大师齐白石说:“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以事于画。见古今之长。摹而肖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这句话道...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08-1117910
从宋代开始,“程式化”的笔墨技法逐步形成。先看看所谓“院体”画的情况。在当时的皇家画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是花鸟画。“院体”花鸟画虽然最重“形似”,但还是形成了一套精工勾勒又重彩渲染的...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08-1119190
自成一家方为贵。既然从艺,都有这种想法,似乎不这样就无艺术理想可言。成不了书家而成为奴,历来为人所忌。书奴代表了不思开拓、创造,因循守旧、泥古不化等非活化素质,也是缺乏才气、能力的...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08-1113210
或许是“抓周”时抓到一支笔的缘故,我早就对笔墨有一种特殊的感觉,神圣而庄严。从小,我对留有墨痕的纸,尤其是宣纸,都是小心翼翼,轻拿轻放到了有时要抑着呼吸的地步。在我看来,那是一样让...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08-1111760
“敞开笔墨”,是我在书法实践中的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我的一种艺术理想。“敞开笔墨”有两层含义:一是敞开思维,不要僵化地去认识笔墨内涵。要站在当代文化的立场,开放地认识笔墨、对待笔墨...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08-1119820
宋人黄庭坚在《书陶渊明诗后寄王吉老》中谈自己读陶诗的感受时说:“血气方刚时读此诗,如嚼枯木。及绵历世事,如决定无所用智,每观此篇,如渴饮水,如欲寐得啜茗,如饥啖汤饼。”怎么会有如此...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08-1126730
汉字千百,形态各异,笔画的多寡也不相同。每一个书家都善于书写汉字中的某一些字,情有独钟的,造型优美的,可以发挥的,能够体现特色的——这些字易于让书家显示出才华。这和写诗作文一样,有...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08-1119970
清末画坛,吴昌硕以其深厚的学养功底和惊人的胆识气魄,立异标新,独树一帜,开创了“吴派”画风,一时之间,吴门弟子遍布天下。在诸多门人之中,诸乐三当为其中翘楚!诸乐三与吴昌...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08-1022900
欣赏李耕的这幅《麻姑晋酒图》(见右图),一派古意跃然纸上:藤条缠绕着古松,斑驳的树干宛若苍龙的鳞甲;几枝古梅探出石崖,花蕾缀满枝头;错落的岩石旁,两位长者在石桌边稳坐,...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08-1018360
萧淑芳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作人艺术馆馆长及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名誉会长,是当今中国女画家中的杰出代表。她曾师从徐悲鸿、汪慎生、齐白...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08-1019660
中国画非常讲究“画外意”。所谓“画外意”,即通过画家在画面上描绘的物象和营造意象,令观者产生联想和想象。宋吟可先生的这幅《春雨》图,对“画外意”的体现可谓淋漓尽致。该幅...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08-1016460
一般说,来楚生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是 “阔笔花卉”。人们欣赏那种大刀阔斧,痛快淋漓的奔放与豪迈的风格。其实,他的细笔花卉也是颇具功力的。灵芝,又称紫芝,中国人...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08-1021390
需要软文推广请留言
272723
广告服务
220283
参赛者:山东邹城-汤锋
103523
参赛者:甘肃白银-刘晓涛
87433
怎样临摹汉简专题页1-36全
94553
访客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