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入画”之路踽踽前行
2011年春节,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收到宁夏书画院特聘副院长王枰以特快专递邮寄的《王枰中国画集》。我被这本画集中的作品打动了,也为他的路正和勤奋而击掌。 一直以来,王枰坚持用日课的形式借鉴、学习古人的图...
书画广角
2017-07-30 10:54
0
1482
新疆大山水,山水画家的新视野
西部经济大开发带动了新疆山水画的发展,画家渴望能在新疆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热土上开掘出艺术的新绿洲。有评论家说,在绘画过程中,画家过分强调地域性会影响作品的艺术性。画界对这种说法尚有争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鲜明的...
书画广角
2017-07-30 10:36
0
6018
绘画创作中“情”与“采”关系之我见
南北朝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言:“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
书画广角
2017-07-30 10:32
0
1923
艺术美学特质白描、素描之争
中国艺术是指包括书画、戏曲在内的所有中国本土艺术。笔者认为,在讨论中国画白描、素描教学之争的问题上,我们若把相通的艺术拿来一并思考,也许对重新审视、厘清这个纠缠了几十年的问题不无裨益。 说“纠缠了几十...
书画广角
2017-07-29 20:55
0
2318
试析“眼”和“手”的关系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三种情况:眼高手低、眼手接近和超常发挥。 先谈谈前两种情况。“眼高手低”和“眼手接近”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每一次循环,都会把眼和手的水平推进一步,从而使欣赏水...
书画广角
2017-07-29 20:50
0
3402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下面,我们看一下评论者的身份及对吴冠中的评价: 一、真正的行家。这些评论者一般都有几十年对中国传统艺术深刻研究和实践的经验,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对国粹艺术的忧患意识。如阮荣春在《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的...
书画广角
2017-07-29 20:12
0
5950
解读吴冠中现象(上)
勿庸置疑,吴冠中在当今中国画坛是最“秀”的人物。不管是他那令人惊羡的屡创新高的拍卖记录,还是史论家、批评家对他品头论足、直言不讳的超霸评点率;不管是他单刀直入地解剖“病变”的当今画坛,由“逆耳忠言”所引起的轩然...
书画广角
2017-07-29 20:07
0
3972
“行草夹杂”现象与竖式作品之关联
中国书法笔法的发展在唐代基本告一段落,于是人们开始在章法上寻找出路。晚明以前,受历史遗留习惯的影响,作品多以横式为主。竖式始于宋代,盛于明代。宋代出现了条幅,纵略大于横。条幅需要装裱悬挂,所以字体变大,行数减少...
书画广角
2017-07-29 19:52
0
3115
“天下第一行书”之我见
提起《兰亭序》,国人无不津津乐道,真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当问到“天下第一行书”为何时,大多数人更是不假思索地回答:“王羲之的《兰亭序》。”由此可见,《兰亭序》对后世之影响是多么深远广大,而其“天下第一行书...
书画广角
2017-07-29 19:15
0
2662
麦积山壁画与中国画的守正创新
矗立于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在中国的四大石窟中可能是声名最不显赫的。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公元384年,共有194个洞窟,藏有从公元4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近一千五百年间的石胎泥塑、石雕造像近八千件,壁画一千多平米。在这...
书画广角
2017-07-29 19:03
0
3052
从《十七帖》看《神龙兰亭》的真伪
《兰亭序》是东晋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禊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崇山峻岭下,茂林修竹边,王羲之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
书画广角
2017-07-29 17:55
0
2929
评吕晓《髡残绘画研究》
在近六百年的明清绘画史上,明末清初一百五十余年的绘画史可谓是最为壮阔的一段历史,明星灿烂,照亮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星空。对这一段历史进行深入挖掘,剖析其重要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一直是学术界、美术界、美术史论界的...
书画广角
2017-07-29 17:52
0
2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