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峨眉有深深的 情结,写有“磊魂尽消胸次未,昆 仑伯仲写峨眉”“蜀州山水擅中 州,五十年来寤寐求。今夜岂期逢 绝景,峨眉山月半轮秋”等诗句。 在《峨眉》写生册上,陈树人还写 有十七首关于峨眉景色的写生诗。 陈树人重视写生的习惯,贯 穿其艺术生涯。他认为“写生为 绘画基础。无写生经验而成之绘 画,等于无基础之厦屋”[8]。正如 前述,陈树人经常在写生稿上以线 条将景物速写出来,并简单标明其 形态和颜色。画作题字中常见“抄 景”“复写”一词,表示其作品源 自实景写生。

高剑父曾说,陈树人 的作品,“运笔、敷彩,尤其是用 粉,都拿师法做出发点,而参合 徐、黄、恽,共冶一炉,加上自己 的经验和写生观感,经过心灵锻炼 而蜕化出来”。[1]193关于写生技术, 陈树人曾说,“无论直接间接,观 自然而最先领受者,感兴也。唯此 感兴,须真挚以表现之。

陈树人 秋枝群雀 纸本设色 78cm×36cm 1930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表现之 者,在技术已。苟无技术,虽有感 兴,末由表现。技术之习练,其 可忽诸。一言蔽之曰:养成正确 描出景物形色之力,画家之至要 也”[9]。陈树人山水作品中的点景 人物,常见一蓝色长袍戴帽者及同 游女伴,应是将自己和妻子居若文 入画,有趣之余,亦能体现其写生 纪游的特点。 陈树人认为:“构图乃绘画 最重要件,属于形式美方面者。 线之组织,形之配合,浓淡之区 分而已。苟能不悖形式美之法则,足以与人以快感。”[10]11-12其山 水画构图特点,有学者总结概括为 “平、直、奇、险”四个字。[6]16-17 平主要是用来表现有平远景致的江南 山水,构图上往往采取天地各一半, 使地平线置于画面的中间或是作三分 之一的地方,给人宁静、平稳、开阔 的感觉。直则是侧重表现画面的主 体,用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将山峰画 成垂直形体的构图,突出主峰,使近 山清晰,远山小而模糊。

陈树人 鼎湖飞瀑 纸本设色 109cm×47.8cm 1931年 居若文女士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奇就是指构 思巧妙、奇特,例如其代表作《鼎湖 飞瀑》,该作品构图饱满,白色飞瀑 由远而近,由小而大,自上而下形成 了一个“梯”形,气势不凡之态跃然 纸上。又如《鄱湖一览》,近山从左 右两侧而出,两边的斜线构成了一个 英文“V”字形,中间有如慢慢拉开 的帷幕,可看到远山、云霞、湖水、 树木,层次分明,韵味无穷。

险就是 在构图上表现出山势的雄劲、险要。 陈树人入蜀后,多采用这种画法,如 《天门石》等。 陈树人山水画的线条,独具特 色。一方面,根据描绘对象特点, 运用不同的线条,例如江南山水灵 秀润泽,线条多圆润、轻巧,三 峡、峨眉则多陡峭险峻之山,线条 多雄劲峭削,转折处还多起棱角, 突出峰峦峡谷的态势;另一方面, 画法引进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则, 并极少用皴擦笔法,将山岳结构抽 绎为简括几何形态,或者以简略洗 练的线条来表达山石。 在设色方面,色彩接近平涂,类 似于西洋画中的硬笔淡彩速写,甚至消 弭了墨色浓淡变化。

陈树人 棕榈双鸟 纸本设色 83cm×56.3cm 陈树人家属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他在用色上尤其喜 欢用绿色,大多数山水的主色调都以绿 色为主。陈树人认为以沉静之绿去调和 万种色彩是恰当的。并极度推崇绿色, “宇宙皆绿色,山野田圃,遍目尽绿, 海也绿空也绿。苟以红色代此绿色,四 望皆红,吾人将发狂耳。春华秋实,骇 紫纷红,而包环之者绿也,然则能调和 万种色彩者,非此沉静之绿,更有何色 以当之”。[11] 陈树人山水作品源于自然,不同 时期的作品对绘画有独到追求,无论是 画风清新淡雅的作品,还是沉雄苍茫的 作品,均不失诗意盎然。正如倪贻德所说,陈树人“在自然的观照中,发现了独自的构图,独自的 线条,独自的色彩,独自的诗意”[12]。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