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真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艺委会主任。作品曾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优秀作品提名奖、第十四届全国美展铜奖、第三届、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 第三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200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金奖等全 国性奖项。近期承接8项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项目。

李传真 陈孟昕 传教士与中国晚清往事 纸本重彩 300cm×260cm 2018年

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以视觉语言书写时代史诗,与国 家命运、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 价值。它既不同于传统文人画中以笔墨山水寄托情怀的创作 理念,也区别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受现代主义和消 费文化影响而更注重个人表达和视觉奇观的艺术潮流。主题 性美术创作通常以宏大叙事为框架,以历史事件、英雄人物 和时代风貌为题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价值体系下进行艺 术表达。它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和人民性,力求以鲜明的主 题、典型的形象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弘扬时代精神,塑 造民族形象。 

李传真 吴筱蘅 暖 纸本工笔 240cm×210cm 2024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所 提到的:“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 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 与呼。”[1]这一论述精辟地阐明了主题性美术创作在国家发 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 家建设的蓬勃发展,主题性美术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 期,涌现出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讴歌人民英雄的优秀作 品,它们不仅记录了历史的进程,更塑造了民族的记忆,成 为中国美术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探索中,李传真通过其工笔 重彩人物画实践,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艺术活力。她立足 传统工笔重彩技法,在艺术语言的运用上不断突破创新,逐 步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李 传真对历史叙事、社会现实、民族风情等多维题材都有着深 入的探索与思考,展现出对不同主题独特的艺术洞察。值得 关注的是,她始终保持着对艺术语言的探索热情,在构图形 式、造型趣味、色彩配置等方面持续突破,不断拓展工笔重 彩在当代语境下的表现边界。这种兼具传承性与创新性的艺 术实践,不仅丰富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艺术表现,也为其未 来发展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范式。 

一、主题性美术创作与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历史渊源

为了更好地理解李传真在主题性绘画创作中个性鲜明的 工笔重彩风格,有必要先简要阐明一下主题性美术创作与工 笔重彩人物画的历史渊源。 何为“主题性”?“主题性”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对作品 “主题”的提炼与深化,是对作品内在意蕴的深入思考和生 动表达。

李传真 工棚·家 纸本工笔 240cm×200cm 2014年

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主题性’并不是狭义上的 ‘意识形态’‘政治路线’等,而是有关民族精神、历史认 知、文化传承、时代担当的写照”(转引自崔晓蕾《国家形象 与民族精神——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的叙事语言与价值建 构》,《人文天下》2022年第9期,第80页)。一件具有鲜明主 题性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发观者对自身存在、民族命运、历 史走向、文化身份等问题的深刻思索和强烈共情。在这个意义 上,主题性使美术创作跃升为承载民族记忆、凝聚时代精神、 引领价值取向的文化载体,而不再局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综上所述,从更宽泛的视角来看,“主题性绘画从题材 上讲应该是表现有一定影响的历史、文化事件或具有深刻寓 意的作品,具有相应的历史性、政治性、叙事性、纪念性、 社会性”[2]。以这一标准审视中国古代绘画史,我们不难发现,主题性绘画创作实际上从未中断,而工笔重彩人物画 更是一以贯之地担当着主题性表达的重任。从东晋顾恺之的 《洛神赋图》,到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再到唐 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直 至清代王翚主笔的《康熙南巡图》与徐扬的《乾隆南巡图》 等,这些不同时期的工笔重彩经典之作,无不以精湛的技艺 再现了重大历史文化事件,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限于篇 幅,恕不一一赘述,但这些叙事生动、意蕴深远的杰出艺术 作品,已然从历史的维度有力印证了工笔重彩人物画作为主 题性绘画主体的悠久传统和显赫地位。 虽然工笔重彩人物画一直与主题性绘画关系密切,但不 可否认,在古代绘画史的主流叙事中,这一艺术形式最鼎盛 的阶段是唐五代,之后因文人画的迅速崛起而相对边缘化。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