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论:“人格艺术论”践行者
陈树人信奉“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人格须高于艺术 技巧本身。陈树人拥有画家、诗人、政治家等身份,崇尚文 学修养与文人画品格,作品融诗、书、画为一体,故其更接 近于一位文人画家。他认为“诗文书画皆足表现作者人格, 可贵之艺术,莫如高尚人格之表现。至于技巧熟练,其次焉 者耳”[10]11-12。徐悲鸿认为:“若艺术以人格为出发点言之, 则陈树人先生之成功,可谓为世楷模。”[2] 陈树人的绘画作品,着眼点在于表现主观情感。徐仲 年认为:“言为心声,画为心影,树老的画像树老的为人。
陈树人 江村清兴 纸本设色 50cm×68cm 1931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不论树老所取的画材为何,他的画面所表示的一片宁静…… 用的色调极端鲜,却能免俗,予人精神上的向阳之感。”[13] 施翀鹏则认为,陈树人的绘画新颖、天真、不落古人窠臼, 具备革命精神且充满“新时间”的美[14],使人有努力进步的 灵感和朝气奋斗的激动。蔡元培曾给予陈树人的作品极高评 价,“其所为画,极轻微淡远之致,虽所取间亦有峭壁长 桥或鸷鸟猛兽,且极守透视实写之规矩。而一出其手,无不化板滞而为灵隽,转粗犷而为秀逸,是诚彻底出于优美的 个性,而于六法中之气韵,特擅其长者矣”。[15]何冀在《自 然美讴歌集》序中更将陈树人与陶潜、白居易、王安石做比 较,又赞颂其关怀家国、讴歌劳动、热爱自然的品德,“先 生哲理本恬然自得之乐,会不殊于陶潜。关怀国家休戚,同 情劳苦大众。秉志宏厚,寓于大自然中。
陈树人 影波楼 纸本设色 83.5cm×44cm 1932年 陈树人家属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而抒写和平坦荡之 音,则与白居易为近。至于细数落花,缓寻芳草,深入大自 然之情趣,尤与王安石相同”。可见,在同时代各家的眼 中,陈树人是技法纯粹,精神上正面积极的一名艺术家。 山水、花鸟作品以外,陈树人还有人物画、书法、合 作画,同时写下大量诗作。
他的这些作品,大多表达讲究 家风、专情专爱、热爱自然、关怀社会家国等的思想情感, 如诗集《自然美讴歌集》歌颂自然之美,《专爱集》表达伉 俪情深,《战尘集》记录抗战心史等。而人物画以现代人入 画,创新之余又注意赞扬底层民众的勤劳品质,如《庐山轿 夫》《峨山牧媪》《峨眉揹子》等。 陈树人提倡“人格艺术论”,经常与陈曙风探讨“依仁 游艺”的主张,1940年有诗“依仁游艺从今始,倘得长同万 物春”。1943年、1944年寓居重庆期间,又与丁衍庸频繁来 往论画,同样讨论对“依仁游艺”的追求,1944年写下诗句“除却依仁游艺外,我侪前路更安 之”。
陈树人 翠竹幽禽 纸本设色 137cm×40.5cm 1932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陈树人 白门杨柳 纸本设色 124.2cm×46.5cm 1938年 陈树人家属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从其作品题句“金坚玉洁见精 神”“清风亮节自千春”等,亦可见 其所追求的道德情操。陈树人晚年以 诗总结自己大半生,“艺运中兴责敢 宽,卌年驰骋上文坛。谁知此老心雄 甚,今日犹能一据鞍”。综上可知, 陈树人是一位拥有独具一格艺术面 貌、高节清风人格魅力以及充满诗情 画意的艺术家。观其一生,可谓将其 提倡的“人格艺术论”贯穿始终。 (作者:黎丽娜,广州艺术博 物院副院长,副研究馆员)
陈树人 天门石 纸本设色 67.8cm×45.3cm 20世纪40年代 陈树人家属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参考文献:
[1]陈真魂.陈树人先生年谱[M].广州:岭南 美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