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60年代与新金陵画派 诸位同道紧密交流,互相观摩,甚至吸收理念的过程中,他 的作品呈现出与他们接近、趋同的面貌,在许多写意画法的 写生作品中,画工气息被彻底掩盖,并且青绿工笔的基本功 成就了他出彩的个人特色。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他由于个 人身体原因,外出与画家同行们的交流机会骤减,曾自刻印 曰:“聊作闭门人”“七十老翁以书为伴”,画风也随即与 该画派其他成员拉开了差距。其技法水平仍在,但作品中的 高雅格调、精妙巧思却日渐丧失了。

张晋 梧竹幽居 68.5cm×45cm 1979年 江苏省国画院藏

当我们看他1981年的作 品《川橘丰收》,会感觉那双钩画叶、密不透风、青绿朱红 撞色的前景橘林,与赭石与墨色皴擦点染的写意远景大山, 都仍是熟悉的“配方”,但组合起来两个部分分居画面上 下,中断以一横带留白和淡赭渲染的水岸隔开,仿佛两种符 号语言的互不相干、强硬拼凑。着实令人遗憾——这一个人风格突出的画风并未在其晚年得到精进升华。 

张晋 香洲 1979年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他作为中学美术教员,长期居于 一地,视野受到一定的限制。傅抱石曾记录写生团成员情 况称:“我们的生活圈子大都非常狭窄,尤其我们五老(余 彤甫、钱松喦、丁士青、傅抱石、张晋),多数长期范围在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的江南,个别还是由于此行才第 一次渡过长江。”[3]从张晋的生平经历来看,学习工作辗转 于苏州、上海、南京等地,有记载的1960年之前的出游写生 活动,也仅有1951年参加“苏州市新国画研究会”,与谢孝 思、余彤甫、费新我、顾仲华等人去往江苏吴县一次,和 1956年前往安徽黄山一次,的确未曾渡江。董其昌说:“读 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 鄂。”

张晋 新茶山 64.5cm×41cm 1964年

没有饱览山川的眼界,则胸中内营的丘壑只能是前人 笔下的图示。在他自称“闭门人”的晚年,山水画的创作便 成了对既已成熟的技法、图示的融合嫁接游戏。

张晋 写生稿

总体而言,张晋作为职 业画家,在具备全面而成熟 的绘画技法的同时,能在中 国山水画现代转型的时代洪 流中,有紧跟时代、推陈出 新的追求,已经诚为可贵。 而与新金陵画派同道们在写 生壮游中产出的大批表现祖 国河山新貌的精品力作,也 足以令他名留画史。虽然由 于自身在学识、眼界上难以 消弭的局限性,他终未能跻 身为画派的一流代表,但仍 不失为一位画囊充盈、笔随 时代的优秀画家。 (作者:骆晓,中国美 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浙 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张晋 写生稿

注释: 

[1]袁成亮.青绿山水铸辉煌[J].书 画研究.2015(7):114-117. 

[2]刘毅.论张晋山水画艺术风格 及其意义[M]//周京新.江苏省国 画院名家系列·张晋卷.南京:江 苏文艺出版社,2017:86. 

[3]傅抱石.傅抱石论艺[M].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219. 

参考文献: 

(1)杨明义.近日楼散记[M].南 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123- 125. 袁江(1662年—1735年), 字文涛,号岫泉,江苏人,清代 职业画家,师法明代仇英,擅长 楼阁工整的界画。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