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可谓是明清以来中国绘画史上才人辈出、各领风骚 的一方宝地。从吴门画派、松江画派、扬州画派、金陵画派 一脉而下,20世纪20年代,又有吕凤子、徐悲鸿、张大千等 画坛名流云集南京,浓厚的艺术氛围经久不衰,包容万象。 也正因如此,新中国成立后筹建地方画院时,江苏紧随北 京、上海,以当仁不让之势迅速组建起了省国画院。
张晋 黄山写生 1961年
其后,随着1960年画院13位画家的两万三千里壮游写生 及“山河新貌”写生作品展的在京举办,这一画家群体逐步 在现代中国画坛树起了“新金陵画派”的旗帜,当中尤以傅 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为代表。而作为江苏 省国画院吸收的第一批画家,游历写生祖国河山的参与者, “新金陵画派九老”之一的张晋(1906年-1988年),被掩于上述诸位名家的光芒之下,所受到的社会关注和理论界研 究甚微。 张晋是苏州人,读小学时,便表现出了较高的绘画天 赋,当时学校聘请的美术老师苏州山水画家樊少云(1885 年-1962年),是清末民初吴门名家陆恢(1851年-1920 年)的弟子,画法承袭“四王”,兼学恽寿平、石涛等, 因而为张晋提供了较为正统的山水画启蒙。1924年,樊师引 其入顾仲华门下,进一步开拓和精进技法。顾仲华于山水、 花鸟、人物画无所不精,在吴门书画界颇有名望,并在当地 创办有“顾氏国画学社”,广纳人才。
张晋 毛主席词意图 82cm×49cm 1964年
张晋跟随他学画山水 的同时,在花鸟和人物方面也有所长进,尤其是摹古的仕女 画,得唐寅、仇英、费丹旭遗风。后又经顾仲华推荐,考入 苏州美专,进行科班训练,主修国画,旁习素描、水彩。 1932年,考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便长期在中小 学校美术教员的工作岗位上,兼事教学与创作。
张晋 淮阴船闸 58cm×100cm 1960-1970年代 江苏省国画院藏
诚然,张晋在新金陵画派中论学识、论才情、论气魄皆 算不上一流,但倘若论画技之全面、论画风之多样,他恐是 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因而,要把握新金陵画派的整体面貌, 张晋亦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他对中国画传统,尤其是北宗 传统的承袭;对中国与西方画理、精工与写意画法的融合; 在新时代山水画反映现实的要求下进行的创新尝试,都有其 独特的价值和贡献。故本文将从其技法的全面性、笔墨的现 代性,以及其绘画的局限性三个方面展开对张晋山水画的粗 浅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