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恢宏之气:文博机构与书法珍藏 

广州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的城市,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从古代的南海郡到现代的国 际大都市,广州的历史文化是其发展的重要基 石。书法发展与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多 元的关系。书法不仅反映了岭南的文化水平和 审美趣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和推动力 量。广州凭借着千年积累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实 力,无论是文化还是人才,都为书法收藏、展 览、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广州艺博院具有美术馆和博物馆双重性 质,是全国唯一兼有“国家重点美术馆”和 “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的文博机构。

恽寿平 行书 琪华谣诗 29.3cm×96.5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岭南鉴 藏之风,至清代嘉道年间开始兴盛。之后,收 藏家群体日渐壮大,容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人物,在艺博院珍藏精品中,最重要的一批精 品来自容庚的捐赠。容庚是著名文字学家、 考古学家、金石学家、诗人、书法家。从1956 年开始,多次向国家捐赠珍贵文物,主要受 捐机构有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山大学、广州 博物馆等,其中书画藏品主要捐赠给了广州 美术馆(即今艺博院)。1977年、1978年,广 州美术馆先后接收了容庚捐赠的书画藏品997 件(套),连同1956年和1979年的捐赠,广州 美术馆共接收容庚书画藏品约1083件(套)。 1979年、2016年,广州美术馆(艺博院)先后 举办“容庚捐赠书画展览”。容庚捐赠藏品时 曾说:“聚实不易,散则何难?与其身后任其 散失,不如完整地献给国家,让更多的人在前 人的基础上做出更好的成绩来。倘能如此,自 己数十年心血也算没有白费了。”[4]这体现了 容庚宽博的胸怀气度,更体现出岭南文化守护 者的拳拳之心。 个人藏品化私为公,既是保护和传播, 又是文化发展的见证,更是一种精神的资源。 

朱耷 行草 五言联 152.5cm×31.2cm×2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释文:采药逢三岛,寻真遇九仙

国家民族如此,岭南的发展也然。物质有多重 不同的意义,一种是因其物理因素而被运用的 材料或制作的器物,即生活或生产工具,包括 建筑等等;另一种起作用的原因不在于其物 质价值,而是其他精神的因素。[5]书法即是如 此。艺博院的书法精品,发挥作用的方式,是 通过对它们的观赏,同特定的历史人物或故事 相联系,同它们所表达传递出的艺术气息相联 系,从而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意。尽 管这些书法作品的内容和背后意义是多样的, 有文化的、军事的、政治的,还有宗教的,其 影响所及既是岭南的,也是国家民族的。

何绍基 行草 七言联 172cm×32.5cm×2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只要 相关故事与传统建立有条理的联系,就能激发 人们情感上的向心力。因此,通过对书法经典 作品的欣赏、书法风格的分析、书法人物的研 究,就不只是知识的增补,而是加强文化自信 的表现。家国情怀,便从这些被保护的、在展览中展出的精品得到体现。 艺博院新馆开馆后,展览场所更加 宽敞,展品收藏更加丰富,展览手法更加 多样。随着中华文化国际化的推进,书法 成为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 手段。广州艺博院作为广州打造世界文化 名城的一张新名片,作为一个集收藏、展 览、研究、教育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 国际化、数字化艺术门户平台,﹝《广 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简史陈列 (1957—2023)》前言﹞通过多角度将院 藏书法举办展览,既是一场高雅的视觉盛 宴,更为岭南文化的传承创新锦上添花, 必将引领新时代艺术风潮。只要找准时 机,运用合适的传播方式,突破区域与文 化的限制,走向国际的艺博院珍藏书法精 品,就一定能成为中国风格、中国元素、 中国气派最集中的代表。这一恢宏之气必 定能更加巩固艺博院岭南最重要书法收藏 机构的位置。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