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赵无极《夜之颤抖》

书画艺术网书画市场2025-10-06 11:23930
创作于 1956 年的《夜之颤抖》很好地诠释了赵无极人生及艺术生涯双重转折的一年。夜同样是作为黑暗 与光明、幽冷与华丽、落魄与希望的双重存在。第一次目睹赵无极的绘画《银河》 时,大师的大尺幅绘画给笔者带来的 视觉冲击力以及精神启发,使笔者对 赵无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崇敬之心。 由此,笔者展开了自己对于抽象表现 主义的尝试,同时,也从各处搜集资...

创作于 1956 年的《夜之颤抖》很好地诠释了赵无极人生及艺术生涯双重转折的一年。夜同样是作为黑暗 与光明、幽冷与华丽、落魄与希望的双重存在。

第一次目睹赵无极的绘画《银河》 时,大师的大尺幅绘画给笔者带来的 视觉冲击力以及精神启发,使笔者对 赵无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崇敬之心。 由此,笔者展开了自己对于抽象表现 主义的尝试,同时,也从各处搜集资 料进一步学习、了解赵无极的艺术旅 程。其中,《芝加哥博物馆藏画精选集》 中的《夜之颤抖》让笔者有机会一窥 赵无极的创作历程。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赵无极《夜之颤抖》 赵无极 《夜之颤抖》 第1张

赵无极《夜之颤抖》画布油画193×130cm 1956年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2017 年, 美 国 耶 鲁 大 学 出 版 社出版了由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 长 Rondeau 编 选, 多 位 策 展 人、 艺术史家和教育专家撰稿的新版馆 藏 画 集 ——《 芝 加 哥 博 物 馆 藏 画 精 选 集 》(《Paintings at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Highlights of the Collection》)。这本藏画集从位列美 国第二的一座“百科全书”式博物馆 的 30 多万件绘画馆藏中挑出 162 件绘 画,其时间的跨度长达 4000 年:最老 的一件作品创作于距今 4000 年前的埃 及中王国早期,工匠用色粉和蛋清在石 灰石上绘制了浮雕壁画来纪念法老阿美 奈姆特和他的妻子赫美特;而最新的一 件作品距画册出版只有 2 年,是由美国 艺术家威廉·珀伯(William Pope)于 2015 年创作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 

这本画册以视觉的方式展现了生 生不息的人类文明和梦想,涵盖了全 球 4000 年间先后出现的 20 多种文明 在平面空间中所创造的视觉艺术。其 中,由中华文明所孕育诞生的作品共 6 件,其中中国古代的作品有 2 件,分 别为元代杨璞的水墨设色纸本手卷《移居图卷》和明代姚绶的纸本水墨设色 手卷《花鸟》;中国 20 世纪的作品有 3 件, 分 别 为 黄 宾 虹 1940—1950 年 代创作的纸本水墨《山水》、赵无极 1956 年创作的布面油画《夜之颤抖》、 张伟 1984 年创作的布面油画《抽象》; 中国 21 世纪的作品有 1 件,是泰祥洲 2014 年创作的绢本水墨《天象》。 

在上述 6 位艺术家中,赵无极是 一个特殊的例子:中国人认为他是一 位不折不扣的中国艺术家的同时,法 国人则认为他是一位法国艺术家。赵 无极 1921 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48 年,他 27 岁时离开中国前往法国巴黎, 直到 2011 年 90 岁时才从巴黎迁往瑞 士居住,最后于 2013 年在瑞士去世, 赵无极一生中有 63 年的时光在巴黎度 过。

从赵无极的自述中可以看出,西 方文化对他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国文化 对他的影响,在他刚刚抵达法国的那 些年里,他有意避免使用中国绘画的 技巧和材料,并尽可能消除中国传统 绘画对他的影响。 与赵无极本人的身份和经历同样特 殊的是《夜之颤抖》这幅画的创作时间 1956 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从情感生活来说,1956 年对于赵 无极来说是极其动荡的一年:与他结 婚 16 年的妻子谢景兰离开了他。赵无极曾说他一个人过着分居的生活就像 蒙受一种屈辱,为此深感痛苦,而绘 画不仅是他唯一谈知心话儿的对象, 也是他身边唯一能够帮助他跨越极多 愁思与愤怒的“人”。在感情生活崩 溃之下,赵无极并没有停止作画。这些绘画有的表达着安详,有的展现出 愤怒,或者爆裂,而这激烈的碰撞后 又隐隐透出新的宁静。

这就像赵无极 在自传中所说,要成为一个画家,就 得忍受狂躁与抑郁纠缠的生活。 从个人绘画史来说,1956 年也是 他关键的时间点。赵无极这一年的作 品极少是因为他从 1956 年的下半年开 始了一段长达一年半的漫长旅程。在 1957 年旅行结束时,赵无极才确定自 己完全不想要叙述故事,而是要开创 一个不可逆转的阶段,要画那些看不 见的东西,生命的气息、风、运动、 形的生命、色的孳生及其聚变,并全 力以赴,使之产生生命力。赵无极在自 传中描述了这一段心理上的和绘画上的 历程:“在不知不觉之中,我被诱入光 明,就是那样自然洋溢着信仰的伟大。 同时我也感觉到祖国的古艺术,敦煌艺 术,以至唐宋艺术中共通的情趣。

这样 大约在 1955 年末,终于脱离了危机, 自己想说的话沸沸腾涌,已经能够把握 着表现了。新的空间变为己有,在那里 面自己能够自由的呼吸。” 赵无极初抵法国时曾极力脱离“中 国风味”,但在接触了保罗·克利作 品以后,他又借由保罗·克利重新回 顾自身的文化根源。“他(克利)对 中国绘画的了解和喜爱是很明显的, 从这绘在多重空间的小小符号中,诞 生了一个世界,令我目为之眩。”

赵无极说,“我受中国古典艺术的影响 也很大。人们常说我的绘画的质感是 出自于青铜器的质地,的确我很喜好 商朝青铜器的造型,上面类似符号的铭文、造型、色彩都令我深深感动, 这些正是中国的精粹,没有外国的影 响……唐宋绘画之超逸使我深受感动, 说我的画是东方的,承受着祖国的传 统,也许远在这时候就种下根柢。” 

赵无极画面中最早出现的青铜器上的 金文便是仿照克利的风格,在画布上 臆造了许多古老的文字,时而厚密, 时而中断,乌黑凝重的画面加重了赵 无极本想赋予的悲剧性特质。赵无极 在自传中表示,他和他的精神导师米 肖在电话里长时间聊天时谈论的不是 绘画,而是中国。米肖以无限的兴奋 和热情追念着中国人民,赵无极在他 的早期作品中通过这种方式将对故土、 故人的思念变为画布上的纪念碑。 

创作于 1956 年的《夜之颤抖》很 好地诠释了赵无极人生及艺术生涯双 重转折的一年。夜同样是作为黑暗与 光明、幽冷与华丽、落魄与希望的双 重存在。 同年,赵无极赴美访问苏拉吉夫 妇,一并结识克莱因、罗斯科以及纽 曼,并亲眼看到波洛克的作品。与抽 象表现主义的短暂接触对其影响很大, 尤感于肆意挥洒中饱含狂暴与平静两 重性。

赵在日记中写道:“这种将材 料泼溅到画布上的纯物理性行为,好 似完全不受历史与传统的羁绊。”对 其日后结合西方抽象与中国传统美学 的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赵 无 极 曾 说:“1953 年 至 1954 年间,我开始转向无叙事性因素的绘 画,我的画变为一种想象的和不可读 的书写。”从此直至 1958 年,赵无极 开启了他后来广为人知的“甲骨文时 期”。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源于 商代巫师煅烧龟甲兽骨预测占卜后产 生的裂痕。它是天人沟通的符号,是 商人对于天地万物衍生变化的理解与 阐释。汉字原属于线条构成的图形符 号,是来自上古先民对天文星象与山 川林木等世间万物的一种抽象概括和 描述。但赵无极并非临摹书写甲骨文 字,而是自创已然脱离语言范畴的文 字符号图式,这种图式脱离了意义,经过抽象化,这些“文字”的线条、 造型、平衡与对称成为新的创造,是 艺术家个人经验与情感的符号化。 1954 年,在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 上,赵无极终于找到了开启东方精神 性的钥匙——他创新地将上古文字符 号结构重组,融入画中,神秘的字符 如铁画银钩、游云惊龙,气象万千, 开启了赵无极绘画的自由之门。 

《夜之颤抖》不仅是赵无极甲骨 文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画作,也是尺幅 第二大的作品,仅次于收藏在日本京 都国立近代美术馆的《黎明——不早 不晚》(200×300cm)。《夜之颤抖》 比真人略高的巨大尺幅使观者仿佛置 身于其中,因而能在心理投射的作用 下感受到无限的空间深度。赵无极不仅以抽象符号传达情绪力量,更通过 山水布局丰富了抽象内涵。

除了零星 几件晚期作品之外,赵无极仅在 1958 年以前为作品取名,通过作品的名字 《夜之颤抖》,我们得以一窥艺术家 当时的创作理念与思考:文字的形态 交错纵横,在巨大的画布上起承转合, 浮游于未成形的大地之上,揭示混沌 初开的宇宙初始面貌。黑色的符号贯 通天地,如同黑夜在颤抖中裂开的缝 隙。这也让我们联想到赵无极最为钟 爱的中国诗人——杜甫在诗中所描绘 的景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aoWuJiYeZhiChanDou.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