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官吏中不乏画家书法家,这是中国封建制度对官吏学养要求的导向所致,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沿袭使然。清末民初的吴大澂先生便是其代表人物之一。

 笔者藏有一幅吴大澂先生的纸本设色山水扇面(见图),娴熟的笔墨将云雾之中的群山、森林之中的山房茅舍、小桥之下的潺潺流水,以及山林之外、河流岸边的亭台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读画作可见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皴、点、攒、擢、剔等笔法运用得很老道。远处高山有凹凸起伏之形,树以横笔点叶,概括取象,冷眼看去似随心所欲草就而成,细看则章法兼备;近处老树杂木用细笔精勾,树叶、树干圈点分明,婆娑多姿,从中不难看出书法入画的痕迹。在墨色的使用上黑、白设色得当,给人以朦胧的层林尽染之感。纵观整幅画作,构图严谨、骨架分明,蕴藉含蓄,使人看到了元、明画家遗风,堪称吴大澂的精心之作。

 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又号客斋。江苏吴县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授编修。先后任陕甘学政、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史及广东、湖南巡抚等职。曾两次受命去吉林办理防务和会勘边界,对加强吉林边防,开发祖国边疆以及在收回沙俄蚕食的领土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光绪十二年(1886年)奉命与珲春副都统伊克唐阿,会同俄使巴拉诺夫勘察边界。勘界中,根据原约据理力争,收回珲春黑顶子被俄方侵占地方,勘界既竣,在边界立铜柱,自篆铭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使沙俄承认了我国在图门江上的航行出海权,这是清末清廷对外交涉中少有的一次胜利。此举足令对内强硬、对外妥协、无耻割土媚外的不肖后辈愧汗。吴大澂为表明自己捍卫祖国、寸土必争的决心和不可屈辱的民族气节,在与俄谈判期间,于珲春县凉水南山脚下选定一块天然古石,亲笔篆书“龙虎”二字。如龙目怒视,似虎口大张,使人很自然地从中体味到龙骧虎步的深刻寓意。他还在吉林创建了东北地区第一个近代军工产业———吉林机器局,不仅为吉、黑两省的边防军解决了急需的枪支弹药,而且成为东北三省近代工业的萌芽。

从这个意义上说,吴大澂先生是一位具有先进思想的儒臣。

 为官之余,吴大澂先生致力于古器物的研究,是著名的金石考古学家、文字学家,著有《愙斋集古录》、《说文古籀补》、《字说》、《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权衡度量实验考》等,亦攻篆刻和书法,其篆书将小篆、籀文结合,功力甚深。

 吴大澂先生的这幅山水扇面作于“丁酉”,为1897年,先生时年62岁,恰是其书画造诣巅峰时期。吴大澂先生的山水画可以归类于传统水墨型文人画,追随古代国画大家的“正统”,因袭模仿名人的画风,师法沈周、吴镇,又兼取文徵明古木远山之法,既从传统中国画中汲取营养,又力求在传统文化的文脉中得以再生,并注重笔墨表达及文人意趣。正如著名评论家、鉴定家徐恩存先生所评:“余夜读大澂先生山水扇面,惊异于其笔精墨妙,气息淡定,清新隽永,此乃真文人气脉也,非寻常人可得,我辈望其项背而不得,所谓中国文化之绝对精神即指此也。”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