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对鸟虫篆印创作的思考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17-05-18 17:1725020
仁者寿放意山水乐万年(附边款)夺得千峰翠色来(附边款)得乐刀丛墨海(附边款) 鸟虫篆印源于战国,盛于两汉,复兴于明清。在以实用印章为主的秦汉时期,鸟虫篆印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开始被人们重视,其双重功能开始被确立。汉代以后,篆书一度受到冷落,从实用文字中逐渐淡出,成为艺术性较强的文字;而印章从人们日常的应用到更高层次的艺术欣赏,一路延续...

 对鸟虫篆印创作的思考 鸟虫篆 汪关 邓尔雅 赵叔孺 吴朴堂 王福庵 方介堪 第1张

仁者寿

 对鸟虫篆印创作的思考 鸟虫篆 汪关 邓尔雅 赵叔孺 吴朴堂 王福庵 方介堪 第2张

放意山水乐万年(附边款)

 对鸟虫篆印创作的思考 鸟虫篆 汪关 邓尔雅 赵叔孺 吴朴堂 王福庵 方介堪 第3张

夺得千峰翠色来(附边款)

 对鸟虫篆印创作的思考 鸟虫篆 汪关 邓尔雅 赵叔孺 吴朴堂 王福庵 方介堪 第4张

得乐刀丛墨海(附边款)

     鸟虫篆印源于战国,盛于两汉,复兴于明清。在以实用印章为主的秦汉时期,鸟虫篆印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开始被人们重视,其双重功能开始被确立。汉代以后,篆书一度受到冷落,从实用文字中逐渐淡出,成为艺术性较强的文字;而印章从人们日常的应用到更高层次的艺术欣赏,一路延续下来,借印章形式而存在的鸟虫篆也一直发展并留传下来。鸟虫篆中所表现出的工艺性是书法艺术所不容的,而此恰恰又是印章艺术发展所需要的。于是,鸟虫篆作为古代篆刻艺术字体的活体标本一直留传至今,并得到了新的发展。

  鸟虫篆印的纹饰是鸟虫篆印独特的创作语言。它造型简练而生动,线条婉丽而流畅,章法停匀而和谐,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显现出格高韵古、风味醇厚的动人魅力。

  在中国篆刻史上,汪关、邓尔雅、赵叔孺、吴朴堂、王福庵、方介堪等都是鸟虫篆印的高手。他们在继承先贤鸟虫篆印的基础上均有自己的突破,创作了众多的鸟虫篆印精品。

  鸟虫篆印的创作,其难度是相当大的。首先在技法上要求很高,其次是对篆书功底的要求也很高,再有就是对字体鸟虫化的特殊要求。在创作中,一方面要保持鸟虫篆印特有的精致妍美,另一方面又需表现出文人的笔墨情趣。

  创作白文鸟虫篆印,以劲挺流转的冲刀为主,线条在流动中复见沉着,粗线条不见其平板、细线条不见其薄弱,用刀应稳、准、狠、健。刀痕的光、毛、留、断以及崩裂残损,均须纤毫毕现。除此之外,腕下指端又须有微妙的节奏变化,这样才能使印面的线条翩翩舞动,体现出审美的丰富性。鸟虫篆印上品,在挺拔光洁、装饰感较强的基调下又有润泽、高雅、古朴的气息。在用刀上,最好借鉴汉玉印的清刚与敦厚,以展现朗润、清丽、从容之态。这样,在文雅纤巧的印面中,既有空灵之美,又见激情的绽露。

  朱文鸟虫篆印的创作,应根据文字特点,使其变异搭配,或追求宽博劲爽,或追求奇肆古拙,或追求质朴天趣,从而释放出自我的灿烂光辉。刀法要流畅、圆转、锐利。即便是细若游丝的线条,也要有强烈的立体效果。要冲、切结合,披、削兼施。结篆不可拘泥于表面的平衡,而要追求一种内在的呼应关系,既不求平正,也不刻意追求险绝,自然传神便好。

  吴冠中先生说过:“艺术创作就是要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地把你内心深处和别人不同的艺术感受挖掘出来,用视觉的形式表达出来。不择手段就是择一切手段。”同样,鸟虫篆印的创作靠的也是创作者自己的学识、才华,以及对文字作鸟虫篆变形处理的变通能力等等。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丰富广泛的学识以及对人生、社会、自然的体验与认识,都会对创作有一定的帮助,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感受愈真切,艺术发现愈深入,创作欲望就愈强烈,创作上也就愈能得心应手。

  随着当代印坛对篆刻艺术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古代文字资料的进一步增多,鸟虫篆印必将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呈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采。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dui-niao-chong-zhuan-yin-chuang-zuo-de-si-kao.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