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绘画题材多为人们常见的生活情景,具有普遍的人情世故的反映与动人的情趣。绘画以言简意赅、雍和恬静为特色。往往寥寥几笔,就能勾画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可谓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人们摆脱了战乱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丰子恺《家家扶得醉人归》作品为纸本设色,纵36厘米,横29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画家创作的《家家扶得醉人归》(见右图),如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和精神状态。作品为纸本设色,纵36厘米,横29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此画通过对一去一来的两对人物情态的描写,揭示了“家家扶得醉人归”的主题。画中人物、景致都与现实生活极为贴切,描绘直白简括、隽永流畅,简笔勾勒,浅淡涂染,造境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充满谐趣与深意。尽管运笔疾如飘风,但笔笔稳重沉着,象箭头钉入坚石一般。这大概得益于画家在木刻和书法上的功底。

画面上的两对人物:一对妻搀夫,迎面走来;一对相扶,走向屋舍。前者,男人一手臂搭在妻子肩上,一手下垂,步伐蹒跚,神态迷离,而妻子身姿微俯,正精心地搀扶着;男人看上去酒意正酣、兴致尤浓;妻子看着丈夫憨笑的神情,心里的美意漾在脸上,二者无比亲密的样子,显示着一番美好。远处的二人,虽不见神态,却可从其醉悠悠的背影里想到此幸福的满足感。

纯厚的酒香伴着和煦的春风飘散出去,摇曳的杨柳、欢畅的小燕,都与他们一同陶醉在这“春暖花开”氛围中。画面通幅贯穿着一个“醉”字,又以春天为背景,喻示着新生命的融融生机和新社会的温暖。以“醉”意入手,但“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过对“醉”意的精心营造,从更高的精神层面上反衬出老百姓那无忧无虑的生活,歌颂了新中国给人民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可谓语义双关。极其家常的描述,再普通不过的取材,这些场景曾从我们身边掠过,我们也曾注意过,可转眼就忘记了;有些想法我们也曾产生过,可一会就丢开,不再去揣摩了。

而丰子恺先生却善于抓住瞬间的感觉,经过艺术的提炼与深化,把它永远保留在画幅上,让观者在平淡中带来点点触动,丝丝体味,感受生活中那朴拙的乐趣。

作者曾言,创作时要追求“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意境,此时画中的“余音”已经超越了神似和形似的鉴赏,达到画家与观者之间相与会心的共鸣了。

丰子恺(1898—1975),为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为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

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其代表作有《游春人在画中行》、《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生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东洋与西洋》、《一肩担尽古今愁》等,主要收录在《子恺画全集》中。其文学著作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