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书法、绘画和篆刻三者有机结合。早在元代,赵孟頫、王冕等大书画家就亲自操刀就石,并将印章充分运用到书画作品中。而山东青岛书法家高岩则是将绘画、篆刻糅入书法,开创了一个新的风貌。最近翻看高岩的新作,总的感觉就是让人耳目一新、怦然心动!其作品妙处即在于此。

 高岩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他喜习唐楷、汉隶以及简帛书,对汉隶尤多着力,书风雅逸朴茂。他作书过程如同用“快进”的手法让观者亲历春、夏、秋、冬的四季荣枯和风、霜、雨、雪的不同变化;所作秀逸中见苍劲,流丽中见朴茂,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他写隶书并不在意点画的谨饬工细,而是放笔纵横,自然连贯地书写,并不刻意雕琢,而是充分展示柔软笔锋在果断运行中的流宕与苍莽。他极见功底的隶书功夫植根于汉碑,深得汉人运笔流动与爽健之三昧。

 综观高岩的书法,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笔墨紧随时代。书法无疑是一个人气质、修养、品德、风神与笔墨技巧的融合,所谓“字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书写是书家艺术个性在笔墨上的直接流露,这个“个性”应该作为书家毕生的至高追求。高岩紧紧围绕“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理念,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沿着“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尚质”的书风演变历程,广采博取,并努力使自己的书法打上时代的烙印。二是秀美和壮美的结合。高岩的行草书,是他从事书法学习和研究中耗时最多、用功最勤、研究最深的书体。

为了追求晋韵,他对王羲之、王献之的主要法帖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等极具晋韵的典范法帖都通临数十遍。特别是对米芾《蜀素帖》坚持多年精研不懈,深得其精髓。他的行草书,笔画坚而浑,体势奇而稳,章法变而贯;峭劲似率更,遒古如鲁公,飘逸似襄阳。从整体面貌看,他的行草书有着魏晋文人的飘逸潇洒、明清士子的跌宕恣肆、简牍帛书的率意天真、墓志造像的拙朴真淳。虽然书法已有小成,但追求个性的他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继续向新的高峰攀登。他避开唐人、宋人的缠绕而跃向更远古的北魏诸碑,遥取有益的启示,广泛涉猎碑碣、墓志、摩崖、造像、塔铭、浮图等,并以六朝碑版入行,使他的书法出现了过去少有的奇逸和拙朴。对中国传统书法,他不是去生搬硬套,而是揭开传统的面纱,进行独特的情感体验,使传统生命状态下的书法艺术在他的笔下“复活”。

这种“复活”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书法技法层面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是作者首先要走进物我合一、宠辱皆忘的人生境界,才可以用书法特有的线条在黑白分割中挥洒出自己的才情。他在书法艺术特有的审美结构和艺术个性中,展现其得心应手和挥洒自如的功力。他表现的是秀美和壮美的结合,即有意用秀美的平衡和壮美的失衡构成艺术上和谐与对抗的矛盾统一体。三是以画入书。明董其昌论画,以为“以境界之奇怪论,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山水绝不如画”。而高岩的书法却将画意糅入书中,不拘泥于物象的华美或称“外美”。

对于物象的描绘,他“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无论楷书、隶书还是行草,都是一片柔美、祥和的景象。然而,通过笔墨轻重、疾徐、枯湿、浓淡、聚散的组合,尤其通过枯涩的焦墨线条与渗晕的淡墨厾染所形成的强烈对比,作品又呈现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美。

如果说,水墨山水赋予观者的是一种沉着凝练的心灵震撼,那么高岩书法赋予观者的则是一种磊落飞扬的精神感召。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