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斧成曾自刻七绝曰:“雕虫小技也风流,游刃恢恢任所求。自像自镌还自笑,笑颜相对不知愁。”从此诗可见他安贫乐道、热衷印艺的精神面貌。

大道非常道/宁斧成篆刻

 宁斧成(1897—1966),原名辅成,字宗侯,别署腐成、老腐、腐公、老斧、老宁、宁二、半文盲,所居曰宁静庐、淡墨斋、半瓶斋、二百五石印斋。辽宁海城人。少受家庭影响,喜爱书画篆刻。自沈阳师范学校毕业后,从1928年起,先后于沈阳、天津铁路局供职文书,历时逾三十载,日与笔砚为伍,公余广涉碑版,不懈研求,于书艺致力尤深。居辽宁时,又曾随画家邱子佩、袁子春两先生习绘事。上世纪50年代初,辞去公职,移居北京,住于宝钞胡同,专事书画篆刻创作。

五百丁香斋/宁斧成篆刻

 下面,我们来解析一下宁斧成的几方印作。

 “大道非常道”一印(见图一),印面气势磅礴,具有强烈的现代感。作者通过对形式构成的某些特征加以夸张来营造其个人风格。此印将形式构成从篆刻整体中抽离出来,以书法的形式来表现书写性,既有秦诏版的恣肆,又有宁氏篆刻的独特审美特征。由篆法的化圆为方、章法的顺势布排,可见其篆刻是以线条为生命和灵魂的体现;线条的交接组合,构成了其篆刻艺术丰富多彩的方寸世界。

威者/宁斧成篆刻

 “五百丁香斋”一印(见图二)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方寸空间的自由自在,有一种空灵之气。“五”字的横卧、“百”字的笔断意连、“丁”字的椭圆点,均透露出古玺印式的天趣。此印淡化文字的独立含义,使我们将视觉转向空间的处理和线条的变化。它没有一些流派印的矫揉造作和算子般的整齐排列,而是将方与圆、虚与实、有序与变化、统一与对比、和谐与张力等诸多艺术元素进行了合理的调配。宁斧成在其印款中说:“治印必须浑厚,主要在腕力,大刀阔斧,以奔马势游刃以成之。若打边框,修饰形容,乃与前者相反,欲求古雅何得!”由此可见其审美追求。

宁二金石长年/宁斧成篆刻

 “威者”一印(见图三)有古印与封泥的味道。宁斧成的篆刻曾师法陈师曾,得其纵横挺拔的韵致,并参合吴昌硕齐白石两家之法。吴昌硕、齐白石都是拟封泥的高手,且各自有自己不同的领悟,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篆刻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吴子复在《篆刻艺术》中说:“如篆刻缺乏作者之思想感情、个性、人格,纵使刻得如何工巧,只不过是一种技术,而不可能成为艺术品。”这一观点是很有见地的。“威者”一印的线条由“威”字的由上往下伸展,与“者”字的由下往上延伸,构成了两头紧、中间疏的布局。它以静制动,自足而完满。其线形、线质表现出浑厚与古拙之美。这种拙中寓巧的构造是一种大境界。孟子云:“大匠能与人规矩,而不能与人以巧。”这说明,艺术中的“法”往往是可传的,而“智”与“巧”则是不可传的。凡大匠者,必得超越“法”与“巧”。

拟封泥而不以封泥的形式出之,而是拟其骨、拟其神,这正是宁斧成的善学之处。

 “宁二金石长年”一印(见图四)取吉金文字,参黄牧甫之味,具有光洁、挺拔、妍美的格调。印文笔画在穿插腾挪中,使印面益见空灵;线条的质感在“净洁”之外又注入了许多值得玩味的因素;线条横与竖的有机碰接盘活了全印的气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张力之美。对汉印的认识,一般认为斑驳、古朴、雄浑的印风为其正宗。但黄牧甫指出:“汉印剥蚀,年深使然。西子之颦,即其病也,奈何捧心而效之?”宁氏此印不故作古朴、斑驳的姿态,保留线条的扎实与光洁,不正是对汉印“原始美”的一种回归吗?

 雕虫小技也风流———宁斧成,一个令人敬佩的艺术家!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