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秉仁先生是我的长辈,他与我的父亲相识也有20年之久了。我喜欢搞点儿文学创作,而他在工作之余钟爱书法艺术。茶余饭后,我曾经有幸在他的书访品读到他的新作,聆听他对书法艺术的见解和思考,也能经常欣赏一下他那丰富的书画收藏世界,诸如于右任、谢无量、沈延毅等大师的作品等等。这一方面让我开阔了眼界,另一方面从文学的角度上看也颇有收益。这一方面让我开阔了眼界,另一方面从文学的角度上也颇有收益。况且,邵秉仁先生独立的书法艺术思想也时常在感染和熏陶着我。

邵秉仁书法

邵秉仁先生曾任中共锦州市委书记、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的副主任,现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副主席。他在工作之余,长期临习历代名帖,上追“二王”,下法宋、元,近年又借鉴于右任、谢无量等笔法,又得欧阳中石、大康、沈延毅等大家指教,并与一批中青年的书家为友。他擅行草书,飘逸俊秀,结体凝练。我不擅书法,但经常耳濡目染,故对邵秉仁先生的书法有深刻印象。他平易谦虚,为人大度,喜欢让别人对他的作品品头论足。他好话坏话都能听得进去,愿意听取一些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样才有可能对提高作品的水平有好处,谓是“海纳百川”。

邵秉仁书法

从文学的视角看,文字应当愉悦于大众,只有人民群众看得懂、看得惯,并从中得到领悟和启发,甚至是体会到一种精神力量,得到了鼓舞和动力,或者说至少有了新的认识上的提高,才能显示出文学的力量。我以为书法也如此。倘若写出的书法让人看不懂,不离奇之嫌,不能说书法不好,也或许是欣赏者眼力不够,但至少是书法作品离广大观众远了点儿,影响力和感染力也会削弱。邵秉仁先生深悟此理,他选择了雅俗共赏这一路。应当说从古到今,相当众多杰出的书法家,在追寻探索雅谷共赏的艺术魅力。邵秉仁先生也试图在纯雅逸与纯通谷之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道路。他重视在传统的积累上不断增厚、拓宽,在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格方向上确立自己的面目。从他近期一系列作品中,特别是他前不久出版的作品集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他对魏晋书风的吸收接纳。

邵秉仁书法

他不断地在用笔、结字及其章法上大胆探索,反复体味晋人韵致、文人气息,从而打下了坚实且又取法高古的深厚基础。在继承“二王”书风脉络的基础上,他又沿着历史的轨迹,顺势而下,对唐、宋、元、明、清历代帖学大家的作品逐一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例如他对宋代苏、黄、米的探索,其作就了书卷气息;对元人赵孟頫的临习,使作品有了平和简静的基调;对明代董其昌的涉猎,使作品增添了萧散简远;对清代诸家的研究,其作品增加了大气、豪情、起伏和跌宕。雅俗共赏,难在一个“共”字。邵秉仁先生的书法作品既有着深厚广博的传统渊源,而且还比较接近群众的审美需求,使观者易识、易辨、易读、将近于理解领悟。书法家们认为,既达雅之极致,又需人民群众能看看懂易识别的作品才是上乘之作。

邵秉仁书法

邵秉仁先生的书法,二者都具备着。他的这类雅俗共赏的审美指向,完全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与文学一样,它符合文学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作品能给人以清新,给人以豪情,给人以力量,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倘若众多的群众不识不解,所谓功力再深、个性再突出的作品,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邵秉仁先生的书法之所以有书卷气、文人风,具有雅俗共赏的境界,除了他对古典范本的长期临和理性的创作外,他厚实的学识和长期从政经验的积累也至关重要。所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在他的身上,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启示和印证。

邵秉仁先生爱好广泛,博学多才,对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等无不倾注心力,可以说他心中积累了一部尤如百科全书般的文化财富。至于他的书法,则是这些财富中一颗闪光的珍珠。纵观古今,凡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无不是学富五车,文贯中西。仅当今书坛而言,赵朴初、林散之、沙孟海、启功沈尹默等无不如此。

笔墨当随时代,作为优秀的书法家,应当懂得如何适应和提高这“雅”和“俗”的审美层面,不断寻找最佳的契合点,并且从中体现出作者与众不同的视觉和魅力。

邵秉仁先生正是沿着“雅俗共赏”这一审美的主线不断地进行着创作,实现着艺术创造性思想和最广大群众的接近,并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以更高的艺术境界彪炳于当代书坛。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