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和多媒体时代的来临,书法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在文化多元的大背景下,书法发展出现审美的多元取向也是必然的。通过对传统书法的系统、理性、全面的梳理和思考,整个书法界对经典书作开始重新审视,审美角度和美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作理念、创作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创作理念的多元、审美倾向的转变、书法队伍的空前庞大,使当代书法创作呈现出多元繁荣的局面。

 多元化:关于当代书法创作的格局

 随着书法生态环境的变化,书法旧有的广泛日常实用性与对深邃文化人格品质体现的成分在“泛化”中减缩,而更多地表现为对书法作为艺术的本体特性的自觉追求。理论界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多元化格局是有共识的。朱中原先生在其《当代书法运动的民间化倾向》一文中说:“多元化文化思潮为书法的多元化运动提供了文化上的参考。多元化打破了传统的主流与中心性地位,使得书法及文化活动有了广阔的民间活动空间。中国当代书法的民间化运动在文化学上体现了三个层面的意义和指向:一是多元化、多层次化的文化语境与文化形态的诞生;二是艺术与文化审美的非主流性、非中心性与后现代性;三是对传统审美意识形态的消解与重构、对人文精神的重新阐释。促使当今中国书法运动的民间化倾向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勃兴,二是书法家主体的变化(书法家主体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书法家身份的多元化与多极化),三是现代传媒的勃兴。”

 流派化:关于当代书法创作模式的分类

 关于对书法流派的创作模式的归类可谓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但大多表现为零散的阐述,缺乏客观、系统、深入的整理与探索。在九届国展论坛上,薛帅杰先生在其《书法创新视角分类及其特征分析———兼及当代书法创作批评》的论文中,以新的视角提出书法创新的三种模式———经典提取强化式、民间雅化原创式、解构分割放大式,并分别对这三类书法流派创新模式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

探索派书法

 经典提取强化式是较为传统的书法创新方法。这类方法的普遍运用不仅成就了许多书法大家,而且也是中国古代书法风格演变的重要方法。这类书法家秉持“取法乎上,仅得于中;取法其中,仅得于下”的书法信条,并坚信经典书法作品的不可逾越地位。他们以经典为圭臬,认真研习,期望从经典中提取与自己审美理想相契合的某一元素或某些元素,将其强化,使之成为自身书法风格的灵魂。

 民间雅化原创式也是较为传统的书法创新模式之一。它与经典提取强化式不同。这类创作者避开已经确认的经典书作,而对非经典书迹(民间书法)情有独钟。这类创作者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倾注于民间书法的整理与提炼。尽管,这样的探索之路可能荆棘丛生、曲折蜿蜒,但他们毫不退缩;尽管,他们的实验书作可能得不到当下人的认可,但他们义无反顾。当然,所谓探索,必然有两种结果:一是被人认可,一是被人否定。一旦成功,这类书家的作品将为后来的书法学习者开辟一片处女地。这类书法创新模式的总体特征是以民间书法为取法对象,以雅化民间书迹为变革途径,以再创经典作为自我风格定位的终极目标。

探索派书法

 解构分割放大式是现代的书法创新方法。具体来说,这类创新方法以解构书法本质为前提,以分割、整合书法本质中的某一或某些重要元素为创新途径,以无限放大所分割的书法元素为创作归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书法在现代思潮波及下花样繁多、流派纷呈,书法的外延也相应地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展,对应的书法创新模式也变得更为丰富。刘宗超先生在其《试析当代书法创变模式》一文中,将当代书法流派的创作模式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他认为,关于书法艺术现代化转型的探索模式,无不集中表现在对书法与汉字关系的理解上。他将其分为两种不同方式:“传统式”与“现代式”。“传统式”将汉字作为书法的本体,认为它是书法的最基本“身份”;“现代式”将构成汉字的最基本元素———线条作为书法创变的本体,乃至将书法的一切形式和观念也当做书法的本体。由此,可以看到关于“本体”的两个基本立场和问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内容与形式;二是来自西方“图视文化”背景下的内容与形式。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说,人只有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实践,才会产生艺术表达的欲望,而这个“欲望”对艺术品的形成来说,是功利性和非审美的因素。

探索派书法

 视觉化:关于当代书法创作形式取向分析

 视觉化取向在创作中的表现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些书家把内容弱化,而突出和强化形式,追求“形式第一”、“视觉冲击第一”,讲究运用最强烈的刺激效果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随着形式观念的强化,他们在创作中讲究线条的块面化和密集型处理。行气的断与连、行与行之间的空白不是被均匀地安排,而是被重新处理。他们在章法上特别强调“第一视觉效果”;而书写的内容是否高雅、是否庸俗,在他们看来已无关紧要。

 当代邱振中、沃兴华、邵岩等人的创作强调从视觉形式出发来认识书法,把书法转换成一门视觉艺术来看待。

 邱振中在汉字空间处理上主张“粉碎对单字结构(这也是一种空间结构)的感受,而以被分割的最小空间为基础,重新建立对作品的空间感受;与此同时,把对字内空间的关注扩展到作品中所有的空间”(《书法的形态与阐释》)。沃兴华对形式的视觉化取向说得更为彻底:“加强作品的张力,获得最大的视觉效果。”(《论张力》)他认为,作品中对比越丰富,对比反差越悬殊,作品的视觉效果就越强烈。他进一步阐释说:“书法艺术的对比关系主要有:用笔的轻重快慢,点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正侧大小,章法的疏密浓淡等等。把这一组组的对比关系挖掘出来,给以充分表现,并加以和谐组合,就能加强作品的视觉效果。”(《论书法艺术的现代转型》)沃兴华的那种逼边溢出画面的写法,其本意就是让观赏者感觉到一种视觉的张力。邵岩的现代书法作品强调在视觉上体现现代构成的块面意识。他的创作力求将内在与外在的视觉张力推向极致。为了突出视觉上的冲击力,他尽力弱化文字内涵,将线条明显地块面化,同时又借助线条的表现力,让人感觉到书法线质的存在。

 视觉化取向主要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是形式上的制作化倾向。为了强化视觉上的冲击力,一些作者在书法作品的形式制作手法上更是花样翻新,或纸上打蜡,或茶水浸渍,或砂纸打磨,或泼洒盐水……可谓不择手段。其次是笔法上的弱化倾向。形式上的视觉化倾向,使传统书法的笔法核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重形式、重表现的影响下,被古人视为核心的笔法,已在书家的创作观念中开始淡化和萎缩。最后是书法“雅”气的丧失。“雅“是书法作品中流露出的高雅、清逸的气息,是书家通过读书而透悟、流露在书法中的意理和情境,是书法艺术传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叶鹏飞先生认为,“雅”气丧失,“匠”气作品就必然增多。

 关于当代书法创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文化缺失的问题。

 吴振锋先生在其《文化断裂中的文人书写》中总结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是‘文’与‘艺’的双生子。如果我们只重视形态(艺的表现)而忽视内在品格的修为,显然会失却另一大精神支撑———文化内蕴,书法会沦落到只重形式的表象阶段。相反,如果我们只有‘词’的美而无‘翰’的美,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书法也只能是一种简单的重复的书写活动而已。失去了‘艺’的技术诉求,同样‘文’的诉求也成为无根之木了。中国人历来讲‘技道两进’、‘技进乎道’,这是书法进入哲学层面的本质要求。”当代书家极少对《四书》、《五经》等古典著作有所涉猎,对古诗词的创作能力更是差之又差。当代书家的史学素养和古典哲学积淀也相对薄弱,在创作实践中仅限于背诵几首古诗,或识一些繁体字而已。而且,“多数书家对传统的书学理论的修养也较贫乏,出现了理论与创作的脱节。

作为当代书家必须要有雄厚的理论作支撑,才能产生艺术上的感悟力,焕发出巨大的能量,因为理论素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书家的文化审美观念与见识”(吕金光《对当代书法与人文精神的思考》)。

 其次,探索派书法创作亟待解决的有三个问题。

 作为当代中国书法思潮下诞生的一种书法流派,探索派书法在中国书法由古典向当代转型过程中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和尝试。即便探索是失败的,它也为中国书法的转型奉献了借鉴的方法,从而使当代的书法创作更具开放性的艺术视野。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探索派书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我们认真解决。

 第一个是“少数”与“多数”的问题。探索派书法的创作群、欣赏群与主流书法相比,自然属于少数。只有赢得更多欣赏者和创作的追随者,它才会产生生机、活力,才会有更大的影响。探索派书法如果将自己划定在一个小圈子里,便时刻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

 第二个是形式感与可识性的问题。探索派书法强调视觉上的冲击力,而淡化和忽视了文字的可识性,给观赏者造成了辨识上的障碍。形式决定了一切,但形式也消解了书法灵魂所蕴涵的内容。这种只注重视形式结果而不关注传统风神的提炼、盲目移植模仿西方现代抽象主义和日本前卫派书法的作品,必然会使欣赏者无法卒读,无法使欣赏者获得审美上的愉悦之感,更无法让欣赏者的思想产生震撼。

 第三个是探索派书法在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上存在着盲目化、随意化、雷同化的问题。探索派书法的探索意义在于给主流书法以观念上的启示。思想深度决定了探索派书法实践的意义大小。冲动的创作、即兴的发挥不能成为探索派书法创作的唯一。他们的创作更需要有深刻的思考、对古今神韵差异的分析比较以及吸取传统的营养、蜕变成“我”的勇气。书法探索,思想先行。探索派书法的意义在于它思想上的先锋性。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持,它的先锋意义如何体现?

 综上所述,时代在变迁,审美转型是客观事实。多元的生活决定了多元的书法形态。当代的书法创作是在文化多元化、书法创作多元化的背景下展开的,但它永远不能脱离本体的规定性。因此,在加强书法形式的视觉冲击力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书法的文化种性和艺术本质。坚持书法的民族立场与吸收西方艺术形式构成的有益成分,这两者要有主次之分、体用之别。

 当代书法创作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审美价值体系正在逐渐崩毁,另一方面是因为新的审美观和创作观还没有建立起来,于是书家在传统与时风之间摇摆不定,书家在审美观念上出现迷茫。因此,如何对传统的书法创作资源进行现代性的转换、整合,如何完成书法体系的构建,是当代每一个书法家和书法研究者所面临的迫切课题。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