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厚甜 号净堂,1963年生于四川什邡。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美术院副院 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洪厚甜书法艺术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报》学术顾 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特聘教授,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专职副院长兼秘书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正书专业委员会主任。第十二届四川省政协委员。任全国第八、九、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三届扇面书法大 展等全国大展的评委。1992年获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最高奖“全国奖”;1995年获四川省第二届“巴蜀文艺奖”一等 奖;1999年获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最高奖“全国奖”;2002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2007 年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2007年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之一;2009年 获“翁同龢书法大奖”;201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2012年受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邀请作《洪厚甜楷书教学》八十讲系列讲 座;2013年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名工程”;2016年被评为中国书法“风云榜”创作实力人物。
我的楷书学习与创作
在我的学书过程中,楷书一 直是一个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当 然,最初对楷书的学习,是源于传 统的学习书法的基本模式,即从唐 楷入手,然后再学其它的东西并生 发开来。因为我的老师是沿袭了过 去老一辈那种传帮带的方法,所 以,将楷书作为一个入门的门径。
而到最后,将楷书作为自己在艺术 上的主动追求和选择,应该是经历 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是在学习 过程中不断地对自己的认识进行超 越的过程,也是不断地吸收其它各 方面的营养加深对这门艺术形式 的从表象到深层次了解的过程。所 以,现在回头来看这个过程,对它 进行一个总结,应该是非常有意义 的。我的楷书学习可以归纳为三个 阶段,也是三个阶段的创作形式。 (一)对颜真卿的《多宝 塔》《东方朔画赞》和褚遂良的 《大字阴苻经》这三个碑贴范本的 学习。 这一阶段的学习大概是从 1980年到1986年,将近5年的时 间。
洪厚甜 行书 《大宝光塔铭文》 36cm×69cm 2019年
这样的学习当然最初就是对 点画的学习,通过楷书点画的书 写来认识唐楷的基本笔法。这个阶 段,严格说来,谈不上什么创作。 也就是说我的书法的最初的基础训 练就是立足于唐楷来进行的,当时 对《多宝塔》的背临可以说完全是 达到了很深的层面。
洪厚甜 行书 王文治《家蓬心太守画》 96cm×45cm 2018年
这一个时期的 学习,我选择的是从中楷入手,然 后拓展到大楷。《东方朔画赞》就 是大楷,应该说,现在来看,也是 走了一个从外在的形的描绘到线质 的内涵的深入这么一个过程。写 《多宝塔》是局限于比较小的视 野,就是对它的形的描摹,点画的 形态和结字的形态的描摹,然后到 《东方朔画赞》对线质的、厚的线 质的、堆积感的线质的追求,最后 再到《大字阴苻经》,实际上又是 从大到小。也就是说最初是从书写 外在形态到追求凝重质厚的线质, 然后再到褚遂良的《大字阴苻经》 的书写性。
因为《大字阴苻经》是 非常细腻的书体,对它的局部技巧的关注,对它的书写性及 点画的描摹又是在写《多宝 塔》基础上的一次升华,由 小到大,由书写性到线质的 追求,然后又到了对书写性 的追求。现在回头来看,当 时是无意识的,但它实际上 完成了一个三段式的学习过 程。所以,它对我的书写能 力实起到了奠基作用。 (二)以魏碑为主展 开的学习。 这个时期先是学习 《龙门二十品》,然后是 《爨宝子碑》《爨龙颜碑》 的学习,最后是《张猛龙 碑》《张黑女碑》。当时是 基于这样的考虑,从唐楷上 溯北魏,也是一个传统的学 书思路,所谓穷源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