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逸多姿笔力扛鼎

———王蒙的《春山读书图》

元季四大家之一的倪瓒曾在王蒙《岩居高士图》上题跋曰:“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亦载:“王叔明画,从赵文敏风韵中得来……凡泛滥唐宋诸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宗,故其纵逸多姿,又往

往出文敏规格之外。”这些推崇之语,在我们欣赏了王蒙的佳作《春山读书图》(见图)后,就知并非是过誉之词。

王蒙 《春山读书图》为纸本设色,纵132.4厘米,横55.4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春山读书图》为纸本设色,纵132.4厘米,横55.4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图为王蒙典型的长松高岭格局。图下方,土冈及屋后共种着五棵巨松:枝干屈曲,鳞皴龟裂,用笔古朴灵活;树身略施淡赭色,极为雅致;松针以细笔由下向上勾剔,层层叠叠,形如卷云。松荫下、青溪畔隐约可见茅屋数间,背靠着青山。最前面的茅屋中有一人正端坐读书。冈阜右边的近水处有一个亭子。亭边有一人临溪倚栏远眺,似观赏这迷人的春光之景。主人端坐于亭中,小童在其后侍候。远处的山谷间有一间房屋,内有一人似在劳作。图的上方是两座矗立的山峰。山头的形状是王蒙画中常见的拳头状。山石以解索皴皴出,形象地展现了南方土质山的构成。山头及坡顶布满苔点,以点带皴,干湿笔交融,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整幅画以水墨为底,仅在树干、茅草、木质窗棂、栏杆及人物的皮肤等处设以赭石色,别致而优雅,尽显“万株松下一闲身”的超然之境。

王蒙《春山读书图》

“元四家”中,在布景、造型和技法方面,王蒙称得上是功力最为深厚、手法最为丰富的画家。《春山读书图》的构图是王蒙从北宋“全景式”山水构图中变化而来的:前后冈阜、山峦衔接紧密,通过折搭转换、层层延展等方式,使其气脉通畅。山石的形体在取法董源、巨然画的基础上,又增强了弯曲运动之态,有“纵逸多姿”之妙;前后的树石不以云水间隔,仅以墨色的浓淡、虚实就巧妙地分出了层次、推移了空间,可见画家布局和造型能力的高超。王蒙此画一变宋法,化森严为纵逸,变雄旷为灵秀,尽显元人放逸的审美思想。在笔法上,他用自己创造的交叉而屈曲的解索皴以及苍老、蓬松的干笔勾皴,很好地表现出被植被蒙盖的土山;在墨法上,用淡墨、干墨、浓墨、焦墨层层勾皴点染,使山石益显华滋厚实;点苔则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给人以苍茫深秀之感;在设色上,只用赭石色,这是浅绛山水画的古制。我们现在似乎已经习惯用赭石、花青来作为浅绛山水的基本色了。

其实,“绛”者,红色也。赭石为土红色,浅绛山水就是指以赭石色为主的浅设色山水画。通常来说,色彩越丰富,水墨越易失去韵味。如果想更多地保留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情趣,那么这种仅在局部设赭石色的方法会使画面别具古雅之美。元代山水画家在宋代水墨山水的基础上探索着色的新路,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青绿山水的发展。然而,青绿山水的艳丽无疑会冲淡水墨画的清雅。于是,黄公望、王蒙等画家便尝试用赭石和花青上淡彩,后人称之为“浅绛山水”。

《春山读书图》未题年款,但从左上方画家自题的两首七律诗后的署款“黄鹤峰下樵叟王子蒙画诗书”

可知,此图当为王蒙隐居黄鹤山之后的作品。再看其连皴带擦、苍茫华滋的老成笔墨和意超象外、直入化境的创作风格,亦可知当是王蒙后期的精品力作。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