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别号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孙,王揆之子。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终年74岁。王原祁工诗文,善画山水,著有《雨窗漫笔》、《麓台题画稿》行世。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吴历、恽寿平合为“清初六大家”,为清代正统画派代表画家之一,对后世画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关于王原祁的书画辨伪,我想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王原祁书画的笔法及构图

 王原祁的山水画,早年受其祖父王时敏的影响,“余自幼禀家训,耳濡目染,略有一知半解……”(见王原祁《仿黄公望山水图》上自题)故其早年画风与王时敏接近,但又有不同处。正如清代画家盛大士所云:“西庐刻意追摹,一渲一染,皆不妄设,应手之作,实欲肖真。麓台壮岁,参以己意,干墨重笔皴擦,以博浑苍气象。尝自夸笔端有金刚杵。其苍苍莽莽,长于用拙,是此老过人处。”以后他又临摹了黄公望等诸多宋元名家的作品,即“藉古人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他的笔法稚拙、严谨,所作之画,笔墨较湿,水分多,传统的成分也多,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如他32岁作《秋山图扇》(见《王原祁的书画艺术》图版壹),款为“仿赵承旨笔,呈□翁老先生教正,王原祁”。其画运笔严守法度,稚嫩谨严。

 约50岁至65岁,除继续学习王时敏、董其昌的画格外,主要师法黄公望、王蒙以及董源、巨然,对黄公望的学习尤为得力。正如他自己所云:“所学者大痴也,所传者大痴也。”(见《麓台题画稿》)“余从大痴入门,渐有进步,欲竟其学,公余辄究心董、巨。”(同上)他又说:“画中有董、巨,犹吾儒之有孔、颜也。余少侍先奉常并淑思翁,近始略得津、涯”(同上),从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笔法苍润、淡雅,“垒石成山”。此时他喜用干墨重笔,散锋干擦,弧形的圆笔特多,重势与重拙同时出现,所画房屋,均不用界尺,随意点画,造型均不准确,但笔趣横生。如他52岁作《仿大痴富春山图》轴(见图一),款“癸酉清和雨窗余作观大痴富春长卷□,适伦叙年兄以素纸索画,遂写其意,请正,王原祁”。上诗堂还有陈元龙、孙岳须、胡会恩三家题诗,图画秋山白云,疏林涧泉,干笔重墨,苍中带秀,为中年画代表杰作。又如他作于60岁《仿王蒙山水图》(见图二),款“康熙辛巳仲冬麓台祁”,画苍松峻岭,清溪水榭,山中殿阁隐现,繁皴密点,虽自题仿王蒙,却是苍秀、朴拙的自家风格,不愧为王原祁中年画精作。此外,63岁作《仿宋元古山水屏》(上海博物馆藏),64岁作《仿梅道山水图》(北京故宫藏),既有各家的面貌,又有自家特色,说明王原祁的画,开始具有独自的风格。北京故宫藏王原祁《仿古山水六段卷》,其中年苍劲秀润的特色尤为明显。

 约65岁以后,融合王时敏、黄公望及董源、巨然等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苍浑、“笔端金刚杵”的风格。此时笔墨越来越苍劲,“运笔之拙,一望可知”,其干枯辛辣、矾石越来越多,弧形的圆笔越来越少。如作于69岁的《仿古山水册》(北京故宫藏),此册共十开,墨笔、设色均有,分别题为仿荆、关墨法,《仿范宽秋山图》,《仿范华原终南山图》,《仿董、巨山水图》,《仿巨然赚兰亭图》,《仿松雪积翠图》,《仿叔明山水图》,《仿梅道人溪秋霁图》,《仿梅道人山水图》,《仿巨然雪景图》,分别署有“丁亥”、“戊子”、“庚寅”年款,即作于1707年、1708年和1710年。其山石,树木的画法,运笔有粗有细,有浓有淡,有干有湿,虽自题仿宋元各家,却是自己主张作画要“毛”、刚劲、浑苍的艺术风格,为王原祁晚年山水画杰作。

 对王原祁的山水画,历代名家评价极高。清代著名画家王时敏说:“元季四家,首推子久,得其神者,惟董思白,得其形者,予不敢让。若神形俱似,吾孙其庶乎。”张庚《国朝画征录》曰:“熟而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秦祖永《桐阴论画》云:“秉承家学,气味深醇,盖得力古者深也。中年秀润,晚年苍浑。凡作一‘图’,沉雄骀宕,元气淋漓,笔端金刚杵,语不虚也。”方薰《山静居论画》云:“麓台少工临摹,壮岁参以己意,悉用干墨重笔皴擦,以博痴翁浑苍之气象。”“形神俱似”、“熟而不甜”、“笔端金刚杵”,正是王原祁绘画的特点所在。

 谈到王原祁山水画构图,确实与其他画家有所不同。他比较讲究山水画的形式美,注重气势、开合和起伏的运用。画面处处是“垒石成山”,即画面由许许多多的大小不等的小石堆组成(或曰小山),堆与堆之间,用干笔重墨勾点出阴阳向背和凹凸,从而达到黑中求白、实里求虚的动势效果。从全画讲,多为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可游可居的全景式构图,画面壅塞,使人感到有点喘不过气来。(上)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