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洁白的宣纸,一支饱蘸墨汁的毛笔,天津书法家张少文笔走龙蛇,在黑白之间纵横驰骋出了一片新天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道路。他用错落有致的方块字,演绎着行云流水般的奔放和舒展。那一根根线条、一笔笔撇捺,令人回味无穷。

张少文书法

 说实话,写魏碑进去容易出来难。有许多书法家在研究魏碑,下了很大工夫,但笔下还是缺少碑的“骨气”。但张少文成功了,因为他有一位好老师———孙伯翔。上个世纪70年代末,18岁的张少文拜著名书法家孙伯翔为师学习书法,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笔墨人生。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比较单一。张少文与同时代的人一样,想法也比较简单。爱上书法后的张少文,心里只装着宣纸和毛笔。工作之余,在宣纸上写字成了他的最大乐趣。他用写字度过了青春时代。到老师家学习时,他总是拿着一摞写好的字。耐心的孙老师认真指导他哪个字写得好,哪一画写得不准确,应该如何去写。为了完成孙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总是废寝忘食。寒来暑往,这样的坚持已经30年,他懂得了孙老师常说的“写天写地写平生”的真谛。

 在孙伯翔老师的指导下,张少文临习了《张猛龙碑》、《张玄墓志》、《司马悦墓志》、《李璧墓志》、《始平公造像》、《云峰山刻石》及《嵩高灵庙碑》等名碑,仅临习《始平公造像》,他不知使用了多少宣纸。我亲眼见过他临习《始平公造像》,一米大的字,他写得非常迅速且结构非常准确,可见他下了多大苦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张少文用自己的行动,再次验证了这句名言。

张少文书法

 在魏碑经典之中,张少文最喜欢《张猛龙碑》和《张玄墓志》,长时间的学习使他对两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认为《张猛龙碑》和《张玄墓志》风格截然不同,《张猛龙碑》雄强、下笔纵横,有横扫千军的大气;《张玄墓志》风貌优雅,气质滋润雍容,点画含蓄。张少文继承了老师孙伯翔大胆侧锋起笔、绞锋行笔的方笔魏碑特点,同时注意圆浑。

▲ 【元】赵孟頫 《飞白石墨竹》/ 张少文

他力求笔法、结构、墨色、章法的变化,用笔中、侧兼施,使线条圆润率直、结体欹正相生,通篇呈现出浓郁雄浑的大意境。

张少文书法

 进入魏碑的创作阶段后,张少文开始思考继承与创新的问题。魏碑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过渡时期产生的书法。张少文认为,魏碑创作要有突破,就必须在同一时代背景下的碑刻中寻个性、找差距,取长补短,作品写得越古越好。他开始学习、借鉴汉碑中的《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名碑,从中寻找斑驳的线条和隶、篆的意味。在借鉴隶书的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帖本的锤炼。孙伯翔老师曾说:“只单一习碑,没有帖学方面的功底,是写不好碑的,因为碑和帖就像一对孪生姐妹,中间的传承关系是千丝万缕、相辅相成、互为滋养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张少文就在帖学方面下起了苦功。他研习“二王”的行草书,以及米芾黄庭坚等古代名家的作品,博采众长。

近年来,张少文对小墓志、小造像及砖铭等颇为喜爱,书风慢慢从刻意追求外在美走向了古朴、浑穆、清雅、灵动,追求简淡平和的内在美。孙伯翔老师这样评价张少文的书法作品:“师法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平中寓奇,似静亦动。”

 张少文做人真诚、宽厚、善良、谦虚。“与人为善,诚恳待人,忠厚处事”是他信守的格言。他常讲,为艺要先学会做人,孙伯翔老师就是很好的例子。张少文对待老师、师母如同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2003年,孙伯翔老师在天津宝坻住院,张少文来到病床前,一直陪护在老师身边。三十年的师生情,使张少文已经离不开老师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少文的勤奋使他收获颇丰,其作品先后入选全国首届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等国家级书法展览。孔子云:“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张少文已近知天命之年。我真诚希望他在今后的书法创作之路上,步履坚实地迈向书法艺术的巅峰。(上图及左图均为张少文的书法作品)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