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家喜爱表现静、寒之境。寒江静雪、古木枯槎、深山萧寺、秋霁烟岚等这些画题在表现时皆要于宁静中透着幽冷之意。然而,就是这静与冷反映出画家一种独特的心境,寄寓着画家远离尘俗的思想。元代赵雍的《澄江寒月图》(见右下图)表现的便是这样一番情景。

  《澄江寒月图》为扇页,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24.8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所绘的“澄江”位于云南省中部,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云烟之乡”的美誉。明代杨升庵曾这样赞誉:“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由此可见澄江景色之美。该图描绘的是澄江冬夜,寒月当空的景象。满幅的江水浩渺无际,在淡黄色月光的辉映下,一直延伸至远方,与夜幕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放眼望去,远处飘忽、朦胧,似水似天,不可明辨。唯有一带远山,在朦胧的夜色中隐约可见。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清冷的月光下,澄江一览无余,让人豁然开朗。画家在近景处绘有几

几块坡石。石面凹凸不平,形态突兀。其凹陷处,杂草丛生。近石与远山隔水相望,一实一虚遥相呼应,为画面构成了连贯的气脉。坡石的夹缝间生长着两株古木,在料峭的寒风中挺立着。树木的叶子皆已落尽,只剩下空枝。枯槎的枝干突出了冬夜的荒寒,烘托出江上寒冷、萧然的氛围。江水寂寂,寒夜凄凄,真可谓“夜静寒籁发”。江边建有一个小亭。亭中有一人,似在欣赏清澈的江水和朦胧的月色。这个人物为幽冷的环境增添了些许闲适之意。幽夜之逸光照人心扉,使人感到通体透凉。此画所绘物象虽不多,但所有物象都衬托出这寒冷的画境。尤其是那轮凉月,可谓点睛之笔。

  欣赏至此,我忽然想起清代画家戴熙在《赐砚斋题画偶录》中所说的“宵分人静,风起云涌,长林萧萧,如作人语。聆之者,唯一丸凉月而已。荒寒幽杳之中,大有生趣在”。在《澄江寒月图》中,“凉月”洒下的清晖弥漫着这个幽冷、宁静的世界。画家正是借这丸凉月、这片静寒,来暗示自己对终日应酬、荣辱功利的世俗生活的厌倦,并抒发自己回归自然、回归人生本性的愿望。这幅充满诗意的画面不仅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而且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正所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澄江寒月图》水气淋漓,具有典型的元画特征。在构图上,画中景物疏朗、简洁,笔墨不多,意境深远。画中物象虽少,但赵雍以虚充实,用晕染法让画充盈起来,营造了开阔的视觉效果。在技法表现上,他用笔灵活、工写结合,造型坚实而又洒脱,用墨浓淡相宜、变化丰富,着色温雅、清淡。坡石的轮廓及结构转折处以浓墨密点;坡石的内部,墨点趋向疏松,在意象上如同丛生的杂草。树枝的画法明显取法李唐、郭熙,但更趋于简率。画家以起伏有致的淡淡墨线细勾出水纹,只是上下两笔,墨线渐渐减淡,直至消失于水天之际。他用湿笔破墨点写、晕染寒月,巧妙地表现出朦胧雾气中月色隐现的特点。远山略用赭色轻轻晕出,与以较浓的墨皴染的近石形成了对比,拉开了画面的空间层次。总之,画家用有限的笔墨为画面赋予了无限的内容,通过诸多技法,营构了这如诗般的画境。

  赵雍(1289—约1360)字仲穆,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次子。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晚年隐居在家,时往来于湖、杭之间。善书画,精鉴赏,多才多艺。绘画继承家学,人物、山水、界画、花鸟、鞍马无所不能。山水画宗父法,参学董源、巨然、李成、郭熙,萧散清远,笔力劲健,有个人面貌。兰竹师管道昇,腴润洒脱,又创以胭脂色点厾梅花法,花密枝繁,别具一格。人物、鞍马法唐人,得曹霸之神髓。书善正、行、草,亦长篆书,体势清劲。善以花乳石做印材刻印。

  赵氏一门中,三代人出了多位大画家(如赵孟頫、管道昇夫妇,及其子赵雍,孙赵麟、赵风,外孙王蒙等),这在历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赵雍继承家学,书、画俱精。虽后人评价他未能超越雷池,但可以说,他无愧为担当重任者。元代书画家张羽曾题其画曰:“古来名画传父子,唐有二李蜀两黄。吴兴公子冠当代,雍也继之早擅场。”传说赵孟頫晚年为幻住庵写《金刚经》,未半,遽逝。赵雍为之补全,其接续处竟无人能辨。

  赵雍的传世作品颇多,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采菱图》、《挟弹游骑图》、《松溪钓艇图》、《沙苑图》,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着色兰竹图》、《青影红心图》、《长松系马图》、《清溪垂钓图》,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的《溪山渔隐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骏马图》,以及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人马图》等。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