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君的佳 作里,每每感受到这 一点。 范君的画是 “大”“写”且生 “意”的。“意” 者,非画者自以为是 的“惬意”,也非 浅表性的似有若无的 “有那么点意思”, 更非徒存外壳而其 失内涵的糊弄人之 “意”。大写意之 “意”,应是历来文 人画的深邃而又浓缩 后彰显的意趣、意 境、意象。是由形而 下的笔墨色,升华到 形而上的具备高妙艺 术哲思和美学高度之 “意”。 大写意要的是万 法归一的精粹提炼, 给读者以由一化万 的丰厚、醇郁的寓于 目而驻于心的悠长美 感。缺失下笔前的千 锤百炼,缺乏挥运中 的笔精墨妙,绝无真 正的大写意,其结局 难免“废画三千”。
大写意,别以为 可以忽略、摒弃“精 微”。精微始终是内在的灵魂。阔笔泼洒的画作理应是灵魂的外化。从另一层面 讲,大写意画往往可以精微的物事相衬托、呼应,于细枝末 梢处生矛盾、起波澜、见匠心。齐白石堪称是典范。 范君的佳作,不只是能让人读到笔挥墨泼的乐趣和妙 处。我注意到他深谙印学中“计白当黑”之道。着力用心 于空白处,苦诣经营。在无笔墨处生笔墨,布局大空间,留 神小空间,给人以空白也是精心“画”出来的感悟。可贵可 喜。区别于不少大写意画家对空白的漠然忽视,足见范君的 睿智。
艺术的本质迥别于科技。仅举一例:科技的革命注定 是目空古今否基因的,而艺术的创新务必讲基因,讲承继, “推陈出新”是千岁不败的论。范君重视传统而不泥于故 常,有取有舍有我,他的画吸吮过吴缶庐、齐白石的乳汁, 以笔墨色论之,较之缶翁,他避其老辣而取其秀遒,较之白 石,他避其生拙而取其爽润,孜孜探索,令自己的绘画蜕变 中与当代的审美合轨同辙、推波助澜。 高妙的大写意画风,其受众不为时空、地域所囿,然好 尚自多差别,大致北人好拙朴雄豪,南人好温润静雅,外人 好奇谲丽色。
范君有广阔而独立的文化思考,诗心文胆、放 魄守魂,狂其貌、练其质、妙施彩、静其性。 ——韩天衡(上海中国画院顾问、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 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 近日又有机会观赏范存刚书画新作,感觉又迈上新台 阶,越发苍辣爽快挥运自如了。展卷阅读,最直觉的感受 是存雄行健,至大至刚。无论书法还是绘画,扑面而来的是 开阔宏大浑厚沉雄的气势,满纸真力弥满,意韵生动,以流 畅豪健的笔调,行之以浑灏奔放的气势,写出苍茫雄壮的意 境。观其书法近作,楷书如切金削玉,苍劲有力;行书则凌 厉超迈,一气呵成。赏其绘画近作,梅、兰、竹、菊之铮铮 铁骨之气,翠柏苍松之挺立傲雪之神和秋荷之凌波吐红之 姿,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其书画,因笔力矫劲,气势沉 雄,直可以纵横于天地之间。其境象,正如孟子所说:“其 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书画同修并习是范存刚的一贯状态。
多年来,他按照其 师吴悦石先生的教导,持书画双楫,勤奋研习书画之关系, 研究书法这门中国独特艺术的用笔、结体、章法之规律。他 了悟黄宾虹所强调的画画“当如作字法,笔笔宜分明”的道 理,以书法为根基,以书入画。固所写之物象能骨力洞达, 雄强有力,且有民族审美之意韵。观其写意花鸟,一枝一叶 一鸟,均以书为基,笔法之抑扬顿挫与物象曲直错落融为一 体,其以书入画、书画互渗的特点,也正是与许多同代画家 的不同之处。 ——李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 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范存刚是一位重视在作品中表现诗意的画家,他的作品含蓄,内敛,耐人寻味,蕴含的诗意是“绿艳闲且静,红 衣浅复深”,是“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是 “无主荷花处处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流失在很大程 度上是诗性的流失,在商品拜物教盛行的社会中诗的精神价 值一再贬值,这也就从内里抽空了中国画传统文脉的底蕴。 在这种情境下,范存刚作为诗画写意的才情更显难能可贵。 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说,现在社会,现代人愈来愈被物化,诗 意渐行渐远,不再用哲理的眼光审视自己、观察事物和对待 生活。
因此,如何在享有物质生活的同时,现代人能够在精 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这也是应该提倡的一种态度。 清唐岱认为“气韵由笔墨而生”,明陈继儒则在《盛 京故宫书画录》说:“文人之画,不在蹊径,而在笔墨。” 郑板桥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 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谈的都是绘画中的形质关系。 范存刚的花鸟画散淡放松,没有任何刻意造作,略带悠然见 南山的气息,这些浅淡、空灵的大写意花鸟,真可谓“淡墨 写出无声诗”。
他的作品,不是那种铺天盖地的巨幅,而是 恰到好处的尺寸,亦体现了他一种观察和品味生活的方法和 态度。在他的画作前,迎面扑来的是一种清新柔和色调,一 种生动而和谐的大自然气息,引人进入本身便具有诗意美的 紫藤、水仙、牡丹、芭蕉、荷花、丝瓜、梅花、八哥等等, 这些都是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生灵,又有一种意味深长的内 涵。想象一下“江边聊一醉”的情景,看看丝瓜晃悠的“三 思图”,还有装在篓里的“紫袍加身”的茄子,笔法率意自 由,气象散淡、平和,微妙体现了自然世界与人的精神世界 的有机联系,又含蓄地表示了禅机处处有的意味。所以,他 描绘出的一花一鸟,浓淡隐显,红艳绿翠,都具有形散神不 散的意境之美。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 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 存刚从余游十余载,敏学笃行,颖悟圆通,遂成今日 之境界。
存刚重书法之研修,追寻本原,书写个性,用笔 如切金断玉,迅疾清劲,凌厉超迈。点画提按,雍容果决, 法脉自张,故其书自有气象。存刚纯以自书入画,书画合 一,天然惟妙,其山水、花鸟、人物遂一涉笔,莫不精绝, 此乃所谓气贯神随者也。凡画家状物,都有情理机趣之论, 都有气韵骨法之说,唯知之深,方能不泥之。挥手之时,应 势而出,似不经意,而天趣已得,如此之论,存刚已得之 矣。据此可知,鉴赏之功亦大有益于书画,凡考据者鉴画乃 学者也,而书画家纯以目鉴为主,展卷之时已知真伪,真才 实学,不能有半点虚假。
存刚历二十余年历练之根,探伪寻 真,百折不回,故有此目力,此亦书画成功之本也。中国书 画成人不易,百年一瞬,数人而已,其中原委,亦如所论。 ——吴悦石(著名书画家) 他学习的范围很广,近期大体上是承继吴昌硕、齐白石 一路,于吴得其苍润,于齐得其质朴,又加上其业师吴悦石 先生的生辣,他就融会贯通成了自己的面貌。拒绝制作,拒 绝小巧,拒绝俗艳,拒绝一切与写意精神不符合的东西,所以他的大写意花鸟,出于传统,异于今人,于造意、用笔、 用墨、构图方面力争上游,粗枝阔叶,线条生辣老到,一气 拓下,而饶有余味。
我对范存刚的用笔十分喜欢,充满力度又高度概括,去 掉了不合于书法用笔的纤细怯懦,甚至也有意省略了物象的一些细枝末节,纯化为中锋用笔的线,以一当十,笔迹以碑 味的硬朗融入帖味的流畅,既藏头护尾,也收放有致,复因 他所使用的纸张多半生不熟,毛笔与纸面的摩擦每每出现黄 宾虹所说的毛、涩、重、拙,品质自然超拔。
画中贵有“我”在,但又忌“求脱太早”,范存刚在传统与时代之间,很好地把握了传统中活的因素与时代的视觉 习惯之间的张力,这一方面使他没有成为传统的奴隶,一方 面又避免了时代的浮薄。笔墨的纯净、肯定和直接,剔除了 一切不属于“写意”的干扰,让观者的心灵通过画面那极具 个性的点线、节奏、韵律直抵深处。
太史公曰:“其志洁,故其称物芳。”这句话正可以 形容范存刚的艺术心灵,而这样的艺术心灵所朗照的笔墨境 象,自然会具备一种迥异常人的格调与意境。 ——刘墨(独立学者、自由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