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芥子园画传》原刻、翻刻之拙见

书画艺术网书画收藏2025-10-07 10:39980
古籍收藏版本甄别之 ——《芥子园画传》原刻、翻刻之拙见古籍收藏中,同一书籍不同版本 的收藏价值可以说天差地别,在版本 甄别参考中,国家图书馆馆藏善本是 重要参考标志。而国家图书馆馆藏善 本(索书号;16738)《芥子园画传》著 录为清康熙十八年(1679)李渔刻套 印本(原刻本)是基于本套书的原收 藏家、古籍研究泰斗郑振铎先生对众 多版本进...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古籍收藏版本甄别之 ——《芥子园画传》原刻、翻刻之拙见

古籍收藏中,同一书籍不同版本 的收藏价值可以说天差地别,在版本 甄别参考中,国家图书馆馆藏善本是 重要参考标志。而国家图书馆馆藏善 本(索书号;16738)《芥子园画传》著 录为清康熙十八年(1679)李渔刻套 印本(原刻本)是基于本套书的原收 藏家、古籍研究泰斗郑振铎先生对众 多版本进行对比甄别和收入国家图书 馆时众多专家学者审议的综合结果。 

《芥子园画传》原刻、翻刻之拙见 《芥子园画传》 古籍收藏 第1张

图1 国图同版本版权页与陶湘旧藏本版权页对比图

但是,近些年却不断有观点对其原刻 本地位进行怀疑和颠覆,所以,有必 要对其版本问题进行探讨和确认。 《芥子园画传》是中国美术史 和中国印刷史上的重要丰碑,一经 面世,洛阳纸贵,翻刻版本更是层出 不穷,目前代表版本有国家图书馆版 本、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日本藏陶 湘旧藏本、上海图书馆顾本。其中, 国图藏本和哈佛藏本为同一版本(以 下简称国图版本)、日本藏陶湘旧藏 本和上海图书馆顾本为同一版本体系 (以下简称陶湘本)。 国图藏本初入国图时,对其原刻 本版本的定性大家都是没有异议的。 但是,近些年来,这两套版本围绕原 刻、翻刻本之争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 多有论述,大家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其中,日本学者古原宏伸在《<芥子园画传初集>解题》一文中认 为:扉页上印有“姑苏书业堂赵氏发 兑”的纳尔逊博物馆藏本是乾隆年间 各书商买了版权后的印行本。其特征 是卷一李渔序言第7页版框高度仅22 厘米,且序尾钤印处留有空白。现藏 哈佛大学的藏本(伦敦渥尔纳旧藏) 李渔序尾、卷五钱陆灿的跋后各有二 朱印,不是木刻而成,当是嘉庆刻本, 因此以上两版都不是初刻。

国图本又 恰与哈佛大学藏本版本特征相符,这 等于古原宏伸间接否定了国图本的 初刻性质。古原宏伸称,其所见中山 善次和相见香雨旧藏本扉页正上方有 “文昌星”朱文圆印、左下方钤“本衙 藏板”朱文方印,缺此二印者就不是 初版。而有此二印者,据其所知,仅此 两部。 如果不存在盲目信仰,只要是稍 有版本常识的人看到上面的结论和 依据可能都会对古原宏伸的这番话 感到震惊,盖有两方朱文印就是原 刻,而且这两套原刻都在日本。这样 的逻辑真的不敢苟同。 单是就古原宏伸的结论而言,个 人认为还是随性和草率了些。此论断 都是基于一般性和惯性思维,想当然 认为翻刻一定不如原刻的刻板印象 和瞎子摸象的片面观点。

真实情况是在特定的人事和环境下,原刻的不如 翻刻的精细完全是存在的。 《芥子园画传》的成书时间和 当时李渔境况十分特殊。李渔在《芥 子园画传》序中说:“因伯又出一帙, 笑谓予曰:“向居金陵芥子园时(这 句话证明此时沈心友也随李渔回到 杭州,南京的芥子园可能已经出手转 让),已嘱王子安节增辑编次久矣。 

《芥子园画传》原刻、翻刻之拙见 《芥子园画传》 古籍收藏 第2张

图2 国图版本与陶湘旧藏本《芥子园画传》第五卷四大标题对比图

迄今三易寒暑,始获竣事。(注意此 时李渔手中是完成的稿件,而不是 刻成的书)。予急把玩,不禁击节, 有观止之叹!计此图原帙凡四十三 页……急命付梓”,序到这里交代的 都很明白,李渔写序之时才是《芥子 园画传》开始准备刻版之时,序的落 款时间为:康熙十有八年(1679)岁次 己未长至后三日。

也就是康熙十八年 (1679)冬至后三天,农历十一月底, 马上过年了,按照一般习惯就算要着 手刊刻也要到农历新年过完,可惜 的是,李渔在来年的正月十三就去世 了,按照一般情况,基本上大概率直 到李渔去世都还没有开始刊刻。 李渔在去世前的康熙十六年 (1677),一方面可能是生活难以为 继,另一方面为了便于儿子回原籍应 试,六十七岁的李渔迁回杭州。

在当 地官员的资助下(证明李渔没有什么钱),李渔买下了吴山东北麓张侍卫 的旧宅,开始营建“层园”。由于搬 家的劳累,一次失足从楼梯上滚下, 伤了筋骨,从此李渔贫病交加,甚至 正在修订的《笠翁一家言》也因为穷 困难以继续,他为此向京师老友写 了一封公开信《上都门故人述旧状 书》,要求援助(古代文人一向注重 气节,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何以 出此公开求助)。

许是这封公开信起 了作用,李渔在朋友、官员们的资助 下,次年层园修成。可是由于长期奔 波的劳累,李渔再次病倒。康熙十九 年(1680)农历正月十三,李渔与世长 辞,享年七十岁。此时,距离他写《芥 子园画传》序的时间才过去一个半月 左右。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芥子园画传》的刊刻是在李渔以及其上门女 婿(甥馆:古代上门女婿的别称)沈 心友离开金陵两年之后,并且处于病 贫之中的环境下开始着手刊刻,更大 概率是还没有刊刻李渔就在病贫之 中去世了。一家之主溘然长逝,对于 这个家庭在经济和环境的打击上是 巨大的。在这种环境和前提之下,刊 刻这样的巨著,我们可以想想,虽然 尽心尽力、寄予厚望,何奈“一文钱难 死英雄汉”,哪怕是心有千钧,终归 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结果是完全可 能的。

《芥子园画传》原刻、翻刻之拙见 《芥子园画传》 古籍收藏 第3张

图3 国图版本与王泽弘版本序后印章页对比图

以上诸多条件之下,初刻出来的 《芥子园画传》不那么近如人意也是 意料中事吧!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部 刊刻不尽如人意的巨著一经印出发 行,就因为其内容新颖、题材合乎广大初学者的学习和入门,从而火遍了 大江南北、一书难求。 更何况,《芥子园画传》两套版 本(国图版本和日本藏陶湘旧藏本) 还是有一些不可反驳的原刻和翻刻 特征的,只是前期所有的专家学者都 没有关注到此基本特点。

此书的版权 页“芥子园画传”字样是明显的手写 上版,从两个版本的对比图即可看出 (图1)。 从以上版权页的“芥子园画传” 字迹比对,能明显看出,国图版本的 是初刻,而日本藏陶湘旧藏本明显的 仿刻国图版本。 同样的特点在《芥子园画传》第 五卷的几个大标题中可以看见,国图 版本的手写痕迹更加明显(图2)。 

以上所列举的翻刻、原刻特点对于古籍研究者来说属于一眼明的 特点,这些明显的手写体原刻翻刻特 点足以证明,原刻就是原刻,原刻纵 有万般失误和缺点,但是原刻还是原 刻,这是无可辩驳的。这一点也提醒我 们,在古籍研究中一个版本是不是原 刻,绝对不是单纯从印刷质量、校勘 精细度来分析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 要结合此古籍的印刷时间,对当时的 人、事、生活场景等进行综合性分析, 才能让版本确定的精准度更高更准。 

另外,笔者在查询资料的时候更 是发现了存世的《芥子园画传》有国 图版本的后印本在序言的落款空白 处钤印为王泽弘的版本(图3)。通过 对比可以看出,钤印为王泽宏的版本 和国图版本为同一版本,国图版本比王泽弘版本先印,也就是说王泽宏钤 印本为国图版本的后刷本。 

王泽弘本人曾经为《芥子园画 传三集》写序。王泽弘康熙三十九年 (1700)官至礼部尚书,康熙四十年 (1701)以老致仕,居于金陵大功坊。 其写《芥子园画传三集》序的时间就 是致仕的当年。就其序的内容可见他 与《芥子园画传》的编撰者王概兄弟 熟识,并且王概兄弟把其序放在首位 也是对其敬仰有加,在这样的关系和 背景之下,王泽弘出资刷印《芥子园 画传》的初集完全是可能的,而在李 渔序的后面空白位置钤其个人印鉴则 是出资扬名之举,此举虽名不正但情 理合。

从常理来说,王泽弘刷印《芥 子园画传》初集所用的版片肯定是原版,因为以其地位和声望以及和王概 兄弟们的关系来说,他根本没有任何 盗版的必要和动机,这个发现也从侧 面进一步证实了国图版本为李渔初 印本。 

综合以上数据和信息,个人认 为,哈佛和国图的版本应该是原刻 本,而以日本藏陶湘旧藏本为代表的 版本应该是后期翻刻本,只是翻刻者 在翻刻时为了更加让人相信他们才是 “原刻本”,在审稿和版刻细节和刻 工上更加用心,并且纠正了原刻版本 里面的谬误之处,导致在版本认定上 有不少人以为陶湘旧藏版本体系是原 刻本也就不足为奇了。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JieZiYuanHuaChuanYuanKeFanKeZhiZhuoJian.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