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论书诗看其碑学思想的生成轨迹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4-12-07 17:168540
沈延毅长子沈尔瞻回忆说:父亲写何绍基,也揉进了 颜体的味道,而不同的是他要 探索把南帖飘逸的神韵也揉进 去,要标新立异,创立以北碑 为底蕴,体现出北碑苍劲、古 拙的力度和气质;又把南帖的 鲜活、生动、飘逸、隽美附着 进去的富有独特艺术创作力的 书法风貌。他的这种创作理念 在其四十六七岁以后的书法创 作实践中完成了质的飞跃,其根本原因是父亲...

沈延毅长子沈尔瞻回忆说:

父亲写何绍基,也揉进了 颜体的味道,而不同的是他要 探索把南帖飘逸的神韵也揉进 去,要标新立异,创立以北碑 为底蕴,体现出北碑苍劲、古 拙的力度和气质;又把南帖的 鲜活、生动、飘逸、隽美附着 进去的富有独特艺术创作力的 书法风貌。他的这种创作理念 在其四十六七岁以后的书法创 作实践中完成了质的飞跃,其根本原因是父亲勇于探索和艺 术创作潜力的发挥。

论书诗看其碑学思想的生成轨迹 沈延毅 碑学思想 沈延毅书法 第1张

沈延毅 行书对联 1983年

沈尔瞻说其父四十六七 岁学魏碑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的,但是还没有自我面貌。据 冯永谦回忆说,当时辽宁省博 物馆的说明文字都是沈延毅书 写的,都是平正的魏碑体,并 没有苍劲、老辣的风格。因 此,这时的沈延毅只能属于魏 派书法的探索期。

三、沈延毅碑学思想的成熟期 

从沈延毅现存书迹来看, 他在60多岁以后才形成了独特 的魏体行书面貌。这是沈延毅 对碑学的理想充分吃透之后, 才形成的一种新的范式,即 “新理异态”。沈延毅赞美北 碑的诗作也较多,如《论书 诗》: 

举世千年赞墨皇, 临池反复细端相。 龙蛇入笔苞元气, 毕竟南王逊北王。

论书诗看其碑学思想的生成轨迹 沈延毅 碑学思想 沈延毅书法 第2张

沈延毅 行书 张文姬《溪口云》 1984年          沈延毅 行书 王之涣《登鹳雀楼》 1990年

此乃沈延毅论书诗名篇, 作于1982年。“墨皇”犹言书 圣;“龙蛇入笔”,指笔法高 妙,笔走龙蛇;“元气”,指 书家的精神气质;“南王”指 王羲之,“北王”指王远。王 远,《石门铭》书丹者,北 魏人,宣武帝永平二年(509 年)时为太原典签,书《泰山 羊祉开复石门铭》。《石门 铭》苍茫圆浑,的确是北碑中 的上品,清代以来评价尤高。 毕沅《关中金石记》说:“远 无书名,而《石门铭》字超逸 可爱。”康有为《广艺舟双 楫》卷四《体系第十三》: “《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 疏岩,翩翩欲仙,源出《石门 颂》《孔庙》等碑,皆夏、殷 旧国,亦与中郎分疆者,非元 常所能牢笼也。”(《历代书 法论文选》) “南王”逊“北王”是沈 延毅的碑学宣言,是相沿乃师 所做的快口语。沈延毅的《读北碑有感》,仍是热情讴歌北碑,诗云: 

摩崖双魏两石门,鬼斧神工见笔痕。 题壁作书开奥妙,千秋万岁称独尊。

论书诗看其碑学思想的生成轨迹 沈延毅 碑学思想 沈延毅书法 第3张

沈延毅 行书对联

这是将汉魏两《石门》并咏,重点还在说《石门铭》。 《石门颂》是汉碑,隶书,而有篆书笔意,是东汉建和二年 (148年)由王戎刻写的摩崖石刻,笔画刚劲挺拔,而又十分 飘逸。《石门铭》受其影响。沈延毅认为,《石门颂》《石 门铭》刻工精美,如鬼斧神工,“见笔痕”是透过刀锋见笔 锋之意。“千秋万岁称独尊”是至高无上的评价。其实诗人 是将《石门颂》做陪衬,歌颂的是北魏《石门铭》。康有为 也十分钟情《石门铭》,反复临摹,并赋诗道:“餐霞神采 绝人烟,古今谁可称书仙?石门崖下摹遗碣,跨鹤骖鸾欲上天。”(《论书绝句·石门铭》) 沈延毅尊碑的同时,在实践上他要走出一条碑帖融合之 路。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LunShuShiKanQiBeiXueSiXiangDeShengChengGuiJi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