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碑南帖不能互立营垒,因为二者各有所长,正如刘熙 载《书概》中说:“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然北自有北 之韵,南自有南之骨也。”

沈延毅 行书

他认为“如赵之谦以帖学入于碑 法,方正大气;或如何绍基援碑入帖,奇古拙朴”(《哲成 书法集序》)。沈延毅在《论书语录》中说得更明确:“余 尚北碑,然不拗于碑学。碑帖各有所长,当兼收并蓄,取长 补短。”又说:“扬帖抑碑者,易趋于甜媚圆润,而失古拙 沉着之姿;尊碑抑帖者,易囿于拘谨板滞,而无生动活泼之 态。

固当从卷帙浩繁之碑帖及古人墨迹中旁征博引,取精用 宏,独辟蹊径,而自然臻于新巧。”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打破了碑帖畛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是有了全新的认 识,他才要以帖学之韵养化北碑之气,追求一种化丑为妍的 审美效果。 我们仔细端详沈延毅的魏体行书,奇崛老辣,有姜桂之 气,显然是魏碑的底子。

沈延毅 行书 孟浩然《过故人庄》

同时他的字又不板,飘逸、萧散、 抒情性强,这明显又是帖学盖面。也就是说,沈延毅真正做 到了碑帖融合,正如他《赠日本当代古典书派名家柳田泰 云》(1983年)中所说:“法书苍劲碑兼帖,大气淋漓气挟 神。我忆扶桑怀好友,耋年同道证同心。”柳田泰云(1902 年—1990年),日本杰出书法家,30岁曾访问中国,柳田泰 云碑帖相兼,沈延毅也是如此。 沈延毅传诗不多,论书法,尤其是论北碑的诗更少。我将其论述碑派书法的诗篇勾勒如上,这些诗虽然不能详尽表 述他的碑学主张,但也窥见其对碑学的看法,一鳞半爪也值 得珍视。沈延毅没留下多少书论,这是很遗憾的事,所以他 的这些论书诗就显得尤其珍贵了。 

沈延毅 行书 1992年

(作者:杨宝林,历史学博士,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 特殊津贴专家。原沈阳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研究生导 师。沈阳文史馆研究馆员。现为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中文 系特聘教授)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