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谈李传真的主题性美术创作

书画艺术网书画天地2025-01-05 11:3813900
该作品以 独特的艺术视角,生动地讲述了1970年代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歌颂了中非深厚友谊。 作品采用三联画结构,每一联画面都通过特定的构图方 式展现不同的叙事重点。左联以俯瞰视角描绘了铁路建设初 期中非工人辛勤劳作的场景。黄褐色的土地与工人们的服饰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劳动的艰辛。巧妙的透视处理,在有 限的画面中,既深入刻画了...

该作品以 独特的艺术视角,生动地讲述了1970年代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歌颂了中非深厚友谊。 作品采用三联画结构,每一联画面都通过特定的构图方 式展现不同的叙事重点。左联以俯瞰视角描绘了铁路建设初 期中非工人辛勤劳作的场景。黄褐色的土地与工人们的服饰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劳动的艰辛。巧妙的透视处理,在有 限的画面中,既深入刻画了每个工人的形象,又概括了整个 建设场景的宏大。右联描绘了铁路通车后欣欣向荣的景象, 车站熙熙攘攘,充满生机与活力。

通过严格的近大远小的单 点透视方式,将画面视线拉向远方,展现出铁路带来的繁荣 景象。中间联采用平视视角,将观者带入铁路落成典礼的欢 庆现场。中非工人簇拥在崭新的绿色火车头周围,他们的喜 悦和自豪溢于言表。火车头上的红色绸带,不仅烘托出喜庆 的氛围,更象征着连接中非两国人民的友好纽带,点明了中 非深厚友谊的主题。作品整体以黄、绿、棕等暖色调为主, 营造出一种热烈、欢快、充满希望的氛围,不仅与非洲的自 然环境和文化特色相呼应,也象征着中非友谊的热情和活 力,以及对未来共同发展的希望。 

谈李传真的主题性美术创作 李传真 主题性美术创作 纸本工笔 第1张

李传真 门巴情歌 纸本工笔 350×250cm 2020年

最初阶段的三张主题性创作中,能看出李传真在人物刻 画整体维持着较为写实风格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在设色与构 图层面追求更为主观的表达。这无疑能看出她对历史性或现 实性主题进行艺术化演绎的一种初步尝试,这种尝试充满风 险,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与能力。李传真并未停滞,甚至在接 下来的主题性创作中进一步强化了艺术表现性。 从2019年至2022年,李传真相继创作了《门巴情歌》 (2019年,“中华家园”美术创作项目)、《黄河节拍》 (2021年,“长河大道——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 《夸父逐日》(2022年,“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 作工程”)三张主题性绘画作品。这一阶段能明显地看到李传 真开始主动选择更能凸显艺术表现力的主题——西藏门巴族民 歌与陕北安塞腰鼓的民族风情,以及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

她 巧妙地选取能够彰显艺术表现力的题材视角,以浪漫主义的情 怀使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加丰沛饱满。 在《门巴情歌》的画面里,仿佛听到了悠扬的旋律回 荡在山谷间。李传真以浪漫的语言全景式地呈现了门巴族诗 情画意的生活图景,以优美韵律的构图营造出节日般的欢快 氛围。近景人物衣着鲜艳,笑容灿烂,是全画的焦点所在。 中景劳作放牧的俏皮身影,与远处静谧的白塔、山丘交相辉 映,共同谱写出一曲诗情画意的民族生活之歌。画面虽然人 物众多,场景繁复,但在李传真细致入微的经营下,各个局 部之间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她巧妙地将重彩的厚重质感与 细密画的平面装饰性融为一体,以艺术化的视角将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交织呈现,抒发了对少数民族生活的由衷赞美。 与门巴族的天真烂漫不同,《黄河节拍》则以火热激昂 的色彩和简练凝练的形体刻画,渲染出红色旋风般的节奏感 和律动感,唱响了中华儿女昂扬向上的时代最强音。李传真 巧妙捕捉鼓手腾空跃起的瞬间,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定格在 画面上。她运用重复和排列的构图方式,整齐划一的队形变 化和劲势毕露的动作神态,强化了鼓点节奏的视觉呈现,昭 示着众志成城的集体力量。

激情飞扬的红绸与矫健有力的肢 体动作交相呼应,宛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照出民族精 神的炽热与壮美,爆发出令人热血沸腾的视觉张力。鼓手们 昂首阔步,宛如一个个跃动的音符,在艳红画面上激荡出澎 湃的力量。李传真以凝练概括的形体刻画,火热激昂的色彩 晕染,将集体的律动感、节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仅 是对安塞腰鼓的描绘,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性表达, 展现了阳刚、豪放、进取的民族气概。 《夸父逐日》则像一首荡气回肠的史诗,再现了一个 浪漫壮丽的神话。

谈李传真的主题性美术创作 李传真 主题性美术创作 纸本工笔 第2张

李传真 黄河节拍 纸本工笔 240cm×200cm 2021年

面对画面,首先我们会被其中澎湃激越的 生命力量所震撼:夸父高大的身躯挺立画面中央,粗犷有力 的线条勾勒出他矫健的肌肉,仿佛画笔如刻刀般,在他如磐 石般坚硬的躯体上雕琢出坚定执着的面容。夸父魁梧壮硕、 坚毅执着的形象,象征着人类与自然抗争的勇气,以及为 造福后人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画面采用连环画式的三联 构图,以叙事性的情节设置,鲜活地展现了夸父追逐太阳的 过程:从左边的山林奔跑,中间的正面特写,再到右边的渴 饮,最后到画面上端的身死弃杖化桃林。夸父的故事以回环 的视觉配置进行叙述,强化了英雄为理想献身的宿命感,使 这个极富浪漫色彩的神话故事获得史诗般的视觉呈现。

这三幅作品虽然在视觉风格上各具特色,却都体现了李 传真在艺术表现力上的进一步探索——力求在写实的基础上 寻求更多的艺术性表达,在传达时代精神的同时竭力彰显民 族特色。然而,从2023年创作完成《全民健身》(“中国国 家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陈美术创作工程”)开始,则意味着李 传真的主题性绘画创作再次进行了风格上的调整。

这次调整 并不是对过往探索的决裂或否定,而是一种对创作主题深入 思考后的回归——再次将作品的内核转向“现实”。 《全民健身》以俯瞰视角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 健身公园全景,其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艺术家李传真对日常 生活中小区、公园的观察和体验。她试图通过这幅作品,描 绘出一个公园里充满活力与秩序的健身场景,表达“全民健 身”这一倡导人人健康生活方式、共同创造健康活力社会生 态的时代主题。画面以细腻传神的笔触,刻画了当代中国社 会全民健身的多元景象。

不同年龄层和职业的人们共同参与 适合自己的运动:孩子们骑着滑板车、玩着轮滑,充满童真 与活力;年轻人打着羽毛球、乒乓球,挥洒汗水;老年人则 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享受着悠闲的时光;一位职业女性 穿着干练的套装,在工作之余进行着简单的拉伸;一位全职 妈妈则陪伴着孩子玩耍,享受着亲子时光。

这种全景式的构 图和细节的刻画,不仅展现了全民健身的普及程度,也体现 了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使画面更具生活气息,也更 能引发观者的共鸣。值得注意的是,《全民健身》中格外强 调了带有太阳能板的“智慧”健身器材,表达了科技发展对 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理念。这些细 节的巧妙融入,使作品更具现实意义和前瞻性,也反映了李 传真对当代社会变迁的敏锐洞察。

《全民健身》是李传真艺术风格转变的集中体现。她以 平等、朴实的目光观察和描绘普通百姓的生活,亮丽的绿色背 景衬托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弱化了过往偏向主观烘托视 觉氛围的做法,而是以真诚细腻的笔触刻画人民生活的点点 滴滴。这种创作态度体现了艺术家由个性张扬转向自我克制, 由追求视觉冲击转向积淀人文情怀的价值取向。

同时,俯瞰式 的全景构图、极具设计感的画面布局、错落有致的黑白灰色调 等,又显示出她对之前艺术探索的继承和发展。 《全民健身》以现实主义的艺术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 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时代风貌。李传真将个人的艺术理想与人 民的美好生活理想结合起来,以自我克制的姿态倾听人民心 声,以谦逊之心观照百姓日常,最终实现了艺术创作向“人 民性”的升华,这正是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正是 在这种艺术追求的引领下,李传真又推出了表现新时代产 业工人生活的巨制《暖》,并最终斩获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铜 奖,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认可。 

纵观李传真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历程,从早期对工笔重彩 语言的探索,到近年来对题材表达的深入思考,她的艺术风 格虽然在不断变化,但有一点始终如一:那就是画面中永远 闪耀着温暖而明亮的光。这束光或浓墨重彩、或轻盈灵动, 时而是夕阳般的橙红,时而是春日般的明媚,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呈现,都始终温暖着画中的人物,照亮着她所描绘的世 界。

这正是李传真以画笔传递的人文关怀之光,更是她以独 特的艺术视角,为我们点亮蕴藏在人民生活中的现实之光。 她用工笔重彩勾勒出的不仅是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更是一条 不断逐光而行的艺术探索之路,在这条路上,艺术的光辉与 人民的生活交相辉映,共同谱写着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作者:李泽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2). 

[2]李永强.中国古代主题性绘画的叙事表达[J].美术,2019(11): 111. 

[3]陆军.历史的使命——“21世纪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研讨会”发言 纪要[J].美术,1999(11):18. 

[4]于洋.新世纪中国主题性美术的创作生态与时代课题[J].中国艺 术,2017(10):26. 

[5]李泽卿.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笔重彩人物画概念的生成与实践[J].美 术,2022(11):141. 

[6]李传真.我眼中的农民工形象——《民工》系列创作随感[J].美术向 导,2012(03).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TanLiChuanZhenDeZhuTiXingMeiShuChuangZuo_5.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