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谈李传真的主题性美术创作

书画艺术网书画天地2025-01-05 11:3813910
在以文人画为中心的话语体系下,“重写意、轻工笔”成为 主导性观念,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上半叶。 然而,工笔重彩人物画在20世纪50年代终于迎来了重 新回归美术界视野中心的历史机遇,而这正是得益于当时兴 起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热潮。对于这一时期主题性美术蓬勃发 展的原因,靳尚谊有精辟的阐释:“主题性美术绘画是建国 以来一直倡导的,……共和国成立之...

在以文人画为中心的话语体系下,“重写意、轻工笔”成为 主导性观念,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上半叶。 然而,工笔重彩人物画在20世纪50年代终于迎来了重 新回归美术界视野中心的历史机遇,而这正是得益于当时兴 起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热潮。对于这一时期主题性美术蓬勃发 展的原因,靳尚谊有精辟的阐释:“主题性美术绘画是建国 以来一直倡导的,……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十几年,很多博物 馆建起来了,像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等,需要一批这 类反映历史和现实的绘画,去表现社会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变 革。

谈李传真的主题性美术创作 李传真 主题性美术创作 纸本工笔 第1张

李传真 吴筱蘅 张震 罗荟 李响 全民健身 纸本工笔 276cm×280cm 2023年

因此,在50到60年代,这种绘画发展得比较快,也比较 好。”[3]这一时期的主题性绘画“多以革命历史为背景,以 及表现劳苦大众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情景和对社会主义的向 往,画面大多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人物形象与情节叙事”[4]。 在当时“国画改造”和“新年画运动”的社会文化语境下, 工笔重彩人物画以其在叙事性、民族性、大众性等方面的独 特优势,成为承载主题性表达的理想选择。正是凭借与时代 主题的紧密结合,这一传统绘画样式才得以在现代语境中焕 发出新的生命力,重新确立自身的文化地位和审美价值。 

谈李传真的主题性美术创作 李传真 主题性美术创作 纸本工笔 第2张

李传真 民工图 纸本工笔 190cm×200cm 2007年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大量反映 时代精神的优秀工笔重彩人物画作品。如林岗的《群英会上 的赵桂兰》(1951年)、姜燕的《考考妈妈》(1953年)、 叶浅予的《中华民族大团结》(1953年)、潘絜兹的《石窟 艺术的创造者》(1954年)、许勇的《郑成功收复台湾》 (1958年)、刘凌沧的《赤眉军无盐大捷》(1959年)、任 率英的《送戏到村》(1960年)、陈白一的《共产主义战士 欧阳海》(1964年)等,都以精湛的技艺、生动的形象塑造 和动人的故事叙事,生动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伟大历史 时刻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 

与此同时,以潘絜兹、刘凌沧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还 从理论和历史的维度,对“工笔重彩人物画”这一概念进行 了深入阐释和系统梳理。在他们的努力下,“工笔重彩人物 画”作为一个具体画种,以独特的名称和完整的理论体系进 入到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建设进程中,标志着这一传统绘画样 式获得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和美学定位。 更值得注意的是,工笔重彩人物画在这一时期还与新年 画、连环画、农民画等大众美术形式展开了积极互动,在美 术下乡、文艺下乡等文化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李传真的主题性美术创作 李传真 主题性美术创作 纸本工笔 第3张

这种互动不仅拓展了工笔重彩的传播渠道和受众基础,也使其在叙事 方式、视觉语言等方面吸收了更多鲜活的时代养分。正是在 与大众生活的密切结合中,工笔重彩人物画才最终发展成为 一种极具新中国特色的民族绘画样式,在中国美术现代化的 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5]。 

李传真作为当下主题性美术创作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其创作实践具有多重启发意义。她不仅保持着旺盛 的创作精力,每年都能产出高质量的巨制,更重要的是展现 出了极为难得的艺术探索精神。从历史叙事到现实观照,从 民族风情到神话传说,她对不同题材的成功演绎显示出深厚 的艺术功力,而在每次创作中对艺术语汇的持续更新,则体 现了她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这种将人民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的创作实践,为当代主题性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 值的范式。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TanLiChuanZhenDeZhuTiXingMeiShuChuangZuo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