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在绘画艺术方面呈现出超乎寻常的兴旺之势,其中“宫廷仕女画” 的发展成果尤为突出。本文从背景、构成、技法与价值四个层面出发,由点及面地对张萱《捣练图》中的艺术特征 与审美趣味进行深度剖析。立足当代,探寻盛唐重彩工笔人物画的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
关键词:盛世繁华;唐代;张萱;捣练图
《捣练图》由唐代著名宫廷画家张萱 所作,真迹在 1860 年流失海外后再无音 讯,现可考证的北宋摹本藏于美国波士顿 美术馆内。此幅横卷长 145.3 厘米,宽 37 厘米,描绘了唐代宫廷仕女捣练缝补的劳 动场景。张萱(生卒年不详),唐开元年 间长安人士。尤擅仕女、鞍马、屏帷、宫 苑等题材。其仕女形象具有“绮罗人物” 的造型特点,曲眉圆颊、体态丰腴。作为 中国绘画史早期举足轻重的人物画家,张 萱有着不可比拟的时代地位。《捣练图》 是其首屈一指的惊世之作,不论是在历史 文化层面还是艺术审美层面都有不容小觑 的研究价值。
一、创作背景
纵观华夏千年文明,唐朝可以称得上 封建社会制度下最为辉煌的时代。稳定的 社会环境与优良的政治制度促使其经济与 文化的飞速进步。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治理 下,唐朝逐步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 之治”。“诗圣”杜甫曾在《忆昔》一诗 中对其这样评价:“忆昔开元全盛日,小 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 廪俱丰实。”描绘了一派昌隆祥和之景。
北宋 赵佶摹《张萱〈捣练图〉》37×145.3cm 波士顿美术馆藏
在繁荣和谐的时代背景之下,宫廷贵族对 于艺术审美的需求度逐渐攀升,这也促使 了绘画艺术的空前发展。从题材与观念层 面看来,唐朝绘画开始摒弃对封建礼制与 教条思想的执着,取而代之的是对现实生 活的趣味性表达。画家们开始着眼于挖掘 世俗生活中的精神层面,通过绘画的方式 将更具人性光辉的艺术语言进行传播。
张 萱身处社会上层,深知盛世兴旺之景。作为宫廷画家,他将贵族妇女作为自己的表 现对象,通过积极愉悦的女性面貌传达出 唐朝社会的包容性与开放性特点。《捣练 图》正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下进行创作的。
二、画面构成
品画的过程对观者来说是一次文化积 淀与审美素质的综合考量。当面对这幅历 经千年的旷世佳作时,磅礴豪迈的盛唐气 象扑面而来,真正的古今“对话”才刚刚 开始。一件完整的绘画作品通常包含明确 的主体物与辅称背景两大要素。《捣练图》 中的主体毋庸置疑是错落排列于画面中的 12 位女性。对于她们的实际身份,目前说 法不一。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是“贵 族妇女”说、“宫中妇女劳作”说、“唐 代城市妇女”说以及“宫廷缝作宫女”说 这四类。首先从“贵族”角度看来,捣练 缝补是日常生活中极为艰苦的制衣劳作活 动,贵族亲自参与其中显然不符合正常逻 辑。其次从“城市”“宫中”两个层面进 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虽说划定了较小的 活动范围,但人物身份的涵盖面依然极为 宽泛。
例如“城市妇女”包含当时整个长 安城中的家庭女性,而“宫中妇女”也包 括后宫的妃嫔公主等,由此可见此类推测 缺乏严谨性。综上所述前三类学说皆不可 取,唯有“宫廷缝作宫女”这一身份既符 合社会实际,又与画中人物华丽明艳的日 常服饰相呼应。笔者认为,这 12 位女性 的实际身份可暂定为唐朝宫廷中负责捣练 制衣的针工仕女。分析完主体人物,再把 我们的目光位移至辅称背景之上。
张萱并 未给予主体人物特定的工作场景,仕女身后以仿古纯色作底,风韵典雅。人物与人 物之间通过捣练工具相衔接,无形中锻造 出了一条隐形的工序锁链,在点明画面主 旨的同时又赋予了作品一道贯通的气势。 《捣练图》共可分为三个故事单元, 分别是左侧 6 人一组的熨烫单元,中间两 人一组的缝织单元,以及右侧 4 人一组的 捶捣单元。先说左侧第一单元,4 名仕女 环绕展开的绢布而立,左右与背对观众的 三人身体后仰努力拉扯展平,正对观众的 仕女手持熨斗仔细熨烫。布匹下有一小童 游窜嬉戏,她衣着艳丽,形体舒展。憨态 可掬的面貌为画面增添了不少灵动气息。
最右侧蹲坐着一位引炉的女性,她手持团 扇,脸向右侧微微转动,似在避开炭火掀 起的热浪。此组画面人物构成疏密有致, 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再说中间的第二 单元,这组画面由两位中年女性组成。左 侧女性坐于椅上,她右手握绢,左手持针 高举。神态凝重专注,正在细密缝补。
右 侧仕女则是盘坐于地毯之上,她手捻细线 呈向右拉扯之势。二人一送一让间形成了 一种极为和谐的动势节奏,在场景的衔接 上起到了一定的关联作用。最后是右侧的 第三单元,这一场景包含 4 位女性,她们 人手一把木质长杵,面前是一块置于木臼 中的白色绢布。最左侧的红衣女性显然有 些疲惫,正依着木杵略作休息,另外 3 位 则是相互配合,交替捶捣。
《捣练图》中 的各色人物形象鲜明,造型饱满。扯、熨、 藏、坐、拉、捣等动态为画面构成注入了 充足的节奏感,本就枯燥的日常劳动也在 孩童的带动下增添了一丝轻松愉悦的生活 氛围。相较于前人刻板严肃的人物形象, 《捣练图》似乎更具时代感与真实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TangDaiZhangDaoLianTu.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