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画 集》二集出版。沈尹默为 题签,潘伯鹰题诗……。 此集收图十二幅:《梅 梢试粉》、……《峨嵋金 顶》、……。”[9]巴蜀山 水不仅给予了他创作灵 感,也反映在他的画作 中,他用画作,来表达对 巴蜀之峨眉、青城等山水 的钟爱,为巴蜀山水造像 抒怀。 除了两次举办画展, 以巴蜀山水题材作画以及 巴蜀山水给予他的灵感 外,我们还从他的诗集中 见得,有很多首歌咏巴蜀 山水的诗歌和文句。这些 诗歌,主要是以描写青城 山、峨眉山、都江堰等自 然风光为主。在这些诗词 中,反映出谢稚柳不止一 次到过青城山、峨眉山、 都江堰等。在他诗歌描写 中,反映出他内心对充满 着浓厚巴蜀历史文化底蕴 的佳山名水为代表的青城、峨眉、都江堰的钟爱,同时也彰显了这些巴蜀山水所渗 透着的文脉与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绘画创作和审美精神。
比如:《八月一日夜坐作,时在兰州,行将还蜀》: “身是孤蓬心是筝,十年痴绝冷虚名。巴山苦恋云兼雨,何 似人生雾里行。”[10]18《乙酉九月游华山,将还重庆,过成 都复作峨眉之游,夜宿眉州作》:“东坡久客江南老,已 断顾塘桥水流。可惜黄昏灯火冷,无人与说过眉州。”[10]18 《峨眉古楠花》:“秋风吹雪峨眉顶,犹有高枝发素馨。惆 怅寒葩依旧谢,几时重见蜀山青。”[10]18《己巳五月七日重 过成都,忆余来此并游峨眉已是四十四年前事,不觉做此一 诗》:“草堂重忆少陵诗,又入森森古柏祠。
自古七旬堪曰 老,人生八十倘为稀。峨眉金顶浮光渺,玉垒青城旧迹非。 胜有薰风吹皓首,更无王舄许相期。”[10]35又《五月十四日重 过灌口,青城山在云雾中。曩余登此山,年三十,时故人张 大千住上清宫,此来不克登攀,回忆当年曾共游处,惘然久 之》:“都江堰上观水流,灭没青城云气浮。不见当年长髯 翁,回首匆匆五十秋。”[10]35 从其诗歌中可以看出,他对青城山的幽深与静谧,峨眉 山的灵秀与峥嵘,都表达出异常的热爱。青城山是中国四大 道教名山之一,峨眉山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与其说 他对青城山、峨眉山的钟爱,不如说是他对道家佛教思想精 神的深谙于心。他对道、佛思想的深谙于心的凸显,自然会 影响到他的人生观,影响到他对自然与万千世界的认知,影 响到他的学术与艺术,影响到他的书法与绘画。《自题山水 画》:“少时耽卧游,登临情亦热。荡胸起山岳,历历王乔 舄。杂彩媚峦容,落墨壮形色。曾披青城云,曾拥峨眉雪。 秉此云雪心,堂堂驹过隙。”[10]37青城云、峨眉雪的精神与他 惺惺相惜,休戚与共。
四、结语
通过对谢稚柳研究现状的评析,折射出关于谢稚柳在书 法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学术空间,对他书法专题研究成 果的形成,还没有完全实现。比如,在当下谢稚柳研究基础 上,关于谢稚柳书法专著成果的形成,需要学界共同努力。 同时,本文在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挖掘谢稚柳书法风 格形成的内因与外因,尤其是谢稚柳对于四川巴蜀山水的 游历,以巴蜀山水的思想文化精神渗透并启发的他的审美认 知,这是在之前关于谢稚柳书法艺术研究中关于风格形成原 因的探析中,未被关注到的。将谢稚柳置于艺术社会学和海 派文化艺术史、近现代中国文艺史的发展视角研究,更能立 体呈现谢稚柳在近现代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 (作者:何丽,美术学博士,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副研究员)
注释:
[1]丹纳.艺术哲学[M].天津: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7:11.
[2]叶鹏飞.谢稚柳的书法艺术[J].书法,2019(12).
[3]徐建融.传统之树长青——谢稚柳陈佩秋艺术的启示[J].收藏 家,2000(9):28.
[4]郑重.谢稚柳系年录六[J].上海文博论丛,2011(1).
[5]郑重.谢稚柳系年录四[J].上海文博论丛,2010(2).
[6]薛永年.画中恍见不传心——谢稚柳诗画选集序[M]//谢稚 柳诗画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9
[7]郑重.谢稚柳系年录一[J].上海文博论丛,2009(3):101.
[8]郑重.谢稚柳系年录五[J].上海文博论丛,2010(3).
[9]郑重.谢稚柳系年录七[J].上海文博论丛,2011(4):86.
[10]甘学军.谢稚柳诗画选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谢稚柳:《敦煌艺术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月。
(2)谢稚柳:《鉴余杂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
(3)徐建融:《谢稚柳学术艺术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6年10月。
(4)甘学军:《谢稚柳诗画选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11月。
(5)谢定伟:《谢稚柳书信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12月。
(6)郑重著:《江南画派第一人——谢稚柳传》,上海文汇出版 社,2017年4月。
(7)尉欣:《谢稚柳的〈秋岭飞泉〉艺术研究》,西南大学硕士 毕业论文,2021年6月。
(8)叶早蕾:《“劲柳舞沙”——记谢稚柳短暂的敦煌学术生 涯》,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2月。
(9)徐健峰:《知行合一:谢稚柳书画作品研究》,西南民族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1月。
(10)叶鹏飞:《谢稚柳的书法艺术》,载《书法》2019年第12 期,2019年12月。
(11)叶鹏飞:《谢稚柳书风演变轨迹探究》,载《中国书法》 2018年第18期,2018年9月。
(12)叶鹏飞:《论谢稚柳的书法艺术》,载《书画艺术》2006年 第2期,2006年4月。
(13)刘一闻:《谢稚柳先生的书法艺术》,载《收藏界》2009年 第10期,2009年10月。
(14)刘一闻:《谢稚柳与书法》,载《上海文博论丛》2009年第 3期,2009年9月。
(15)韩天衡:《一字堪为师 书字贵书神—〈谢稚柳书集〉 序》,载《中国书法》1998年第1期,1998年2月。
(16)韩华:《谢稚柳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载《艺术评 鉴》2020年第11期,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