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衡主要从谢稚 柳如何在张旭《古诗四 帖》上有过一番大功 夫,以及根据自己追随 谢先生学艺所得到的如 何锤炼功力和积淀学养 的启发。韩华主要从谢 稚柳早期书风形成、中 期书风形成以及晚期书 法风格的创变、谢稚柳 书学思想中的“书卷气”等方面进行论述。 通过对“谢稚柳书法”作为关键词的研究现状分析, 不难看出,当下对谢稚柳书画综合性研究、谢稚柳绘画艺术 专题性研究的成果远超过对谢稚柳书法艺术的专题研究。在 对谢稚柳书法艺术的专题研究中,主要仍是以谢稚柳书法艺 术的继承与创新、书法风格的嬗变,以及书学理念的渗发为 主要研究视角。

谢稚柳 草书 自作七绝《内蒙古游诗》 137cm×65cm 豆庐藏 释文:可有 明妃怨旷歌,画图省浅事如何。不须辛苦辨疑冢,留与游人□□多

对谢稚柳书法艺术的考证、谢稚柳书法艺术 的传播、谢稚柳在海派书法发展史上的影响、谢稚柳在近现 代书法发展史上的地位、谢稚柳书法年表的整理、艺术社会 学视域下的谢稚柳书法研究等方面,未及研究,或是说,未 做深入研究。目前谢稚柳书法研究成果,毫无疑问为谢稚柳 书法下一步研究升华奠定了很好基础。谢稚柳先生是江苏常 州武进人。身为其同乡的当代著名书学理论家叶鹏飞先生, 在对谢稚柳书法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作为以徐建 融、韩天衡、郑重等为代表的谢稚柳后学,为当今海上书画 篆刻以及书画艺术史论创作与研究的卓越大家,他们在对谢 稚柳书画艺术资料搜集以及谢稚柳书法艺术研究等方面,以 其身临其境的角度对谢稚柳书法艺术做了阐释。这为下一步 谢稚柳书法艺术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承上所述,无论是对谢稚柳书法艺术风格嬗变研究、 书画同体下的谢稚柳书法、谢稚柳书法的继承与创新以及谢 稚柳书学思想的渗发等研究,都是围绕谢稚柳书法本体进行 的研究。其实,审视一个艺术家或是书法家在其艺术发展历 程、艺术风格嬗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维视角来研究这个 艺术家,这样有助于立体呈现这个艺术家一方面所取得的艺 术成就以及其艺术成就所凸显的艺术探索与发展的轨迹,另 一方面也将该艺术家置身整体文化与社会视域下将该艺术家 及其艺术成就进行阐发,通过对艺术探索历程的彰显与艺术 成就的阐发与研究,间接折射该艺术与艺术家反映的具体社会现象,同时联动艺术家、艺术成就、艺术观念与该社会与 时代背景的内在发展理路与关系脉络。

正如丹纳在《艺术哲 学》中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 都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格概况。这是艺 术品的最后阐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1] 由此及彼,谢稚柳的书法风格与谢稚柳个人的胸襟与才 学,与他人生之路上的艺术游历,谢稚柳书法与他所处时代 的因缘,将是我们研究谢稚柳书法的视角。 

二、谢稚柳书法风格形成的内因

一个艺术家独立艺术风格的形成,既有外因,也有内 因。外因与内因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一个艺术家艺术风 格的形成。所谓一个艺术家艺术风格不是简单人的表达。其 实,我们通常将一个艺术家艺术风格概括为一个人的性情的 彰显,影响和形成艺术家艺术性情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或是 说,一个艺术家艺术性情的因素和内涵是多维的,影响艺术 家艺术性情发展的各个方面,最终凝结为艺术风格,是外因 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此,风格也是一个人艺术性情 的立体呈现。

谢稚柳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内因有如下三个方 面: 

(一)谢稚柳独立文人风骨与书法独树一帜 民国时期在上海书法环境影响下,谢稚柳与海上书法 圈文人的交往密切,但是他们都各自有着独立的艺术思想和 文人风骨。当代学者论述谢稚柳书法的自出机杼:“民国时 期,虽然谢稚柳在上海是以画鸣世的,他师法唐宋的绘画, 由陈洪绶上溯源头,走出新路,独立于上海画坛。而书法 也与沈尹墨、潘伯鹰、马公愚、白蕉等帖学书风面目不一。 在当时的画家中,张大千的书法、吴湖帆的书法、冯超然的 书法也都是各自有着独立的面目的。

谢稚柳 行书 自作诗 135cm×67cm 1980年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藏 释文: 卧腹浑如北苑山,障眸雾似锁雄关。日摇风腕婆娑笔,凹砚无时聚墨干

陈洪绶的书法古拙、殊态,也深深地浸染在谢稚柳书 法之中。虽然,他受沈尹墨、 潘伯鹰的影响,却仍然保持着 陈洪绶式明清调的特色,这也 成为他立足于上海有着独树一 帜的鲜明形象。”[2]56-57谢稚 柳当时所处的文人艺术圈中, 张大千、谢无量、沈尹默、潘 伯鹰、于右任等,都是风靡海 上、名誉全国的大书法家,都 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谢 稚柳在其中,是以其书法家和 学者的全局眼光,审视他们的 艺术成就,不拘泥于对他们书 法技法的简单模仿,而是学习 他们深邃的艺术思想和精神。 

他们虽然在艺术思想上 彼此互相学习与交流,但是, 他们是在互相借鉴对方基于艺 术创作、学术研究方面的思 想,是借鉴和学习对方对艺术 认知的观念和方法,而不是亦 步亦趋的学习对方的艺术创作 面貌。这其实也主要是源于他 们深厚的学养,宽广的视野, 让他们能够面对艺术时,在认 知与理解上既有着“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的自信与眼 界,同时在此基础上以坚守自 己艺术理想和精神为核心,广 吸博取,自标一格。民国时期 文人艺术家所彰显的这种于书 法、绘画方面体现出的独立艺 术思想,他们自身高尚的文人 操守与风骨是一方面。另一方 面,民国时期追求自由的思想 以及中西文化交融的大文化背 景,为当时文人艺术家独创新 意、自立艺术品格,提供了文 化环境。 

(二)书画相通与谢稚柳 书法创新 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徐 建融先生说:“谢稚柳是融会 贯通地集文博、收藏、鉴定、 史论、诗文、词曲、书法、绘 画诸多传统文化领域的突出成 就于一身的宗师,……。”[3] 同为画家与书法家的谢稚柳, 绘画的笔墨意趣、创新图式,启发他在书法上的创新意 识,以其书画兼擅的艺术 视野,以绘画的构图、笔 墨的经营理念,启发了书 法艺术风格的创新。这虽 然不能说是一个至论,但 对于谢稚柳而言,或是对 于像谢稚柳这样既擅书又 擅画的双重艺术气质的艺 术家,书法风格的独树一 帜,不能不说与画学与画 法有着很大程度关系。这 也是谢稚柳书法创新性很 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和谢稚柳一样,既是 画家,又是书法家,且与 谢稚柳同时代或是年龄相 仿、稍长的这些书画家, 没有一个不是具有鲜明个 性与风格。

谢稚柳 草书 《致韩天衡信札》 20.5cm×22.5cm×2 豆庐藏 

释文:天衡印人:近来尊恙何如,至以为念。吾友叶建生雅好篆刻,而不得其门。 素仰法镌,心迓日久,兹特为绍介,乞惠予教益,无任感□。有一骨科老医师与叶君熟,尊恙试由叶君偕往一诊,何如?专此即上。天衡印人

除了前面所举 的张大千、吴湖帆、冯超 然,还有像黄宾虹、潘天 寿、徐悲鸿、陆维钊、陆 俨少、李可染齐白石、 林散之等。他们以绘画的 笔墨效果来启发自己书 法章法的生成,以书法的 线条变化来驾驭绘画的书 写意趣。另外,梳理海派 书画艺术家的艺术成就, 凡是书画兼修的书画家, 他们在书法艺术上都凸显 着鲜明个性。我们不能说 书画兼修是书法创新的必 然因素,但是,可以说, 书画兼修的全面素质,是 影响一个书画艺术家在书 法方面个性创新的重要源 泉。 

值得一提的海派大家 吴昌硕,在诗、书、画、 印方面无所不能,其书法 也是以其毕生致力于《石 鼓文》的研习为根基,并 以其大写意绘画的审美元 素,创新出了自己的艺术 风格。吴昌硕书法线条中 的金石气,影响着他大写 意绘画的审美品格,同 时,他大写意绘画中奇正相生的构图,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他书法的意趣和造 型。吴昌硕基于书法成就之创新,影响了他在绘画上的成 就。其实,在古代书法史上,这种例子也不是偶然现象。文 人画在经过了宋代滥觞,元代的发展与兴盛,到了明清,又 迎来了一个新潮和高峰。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