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大潮汹涌 古玩商何去何从 

    一边沿袭着千百年的传统经营方式,一边是如火如荼的现代交易。后者虽然生猛,也不可能把前者通吃,但前者也到了穷则思变的时候了。 

    陈  旭:北京古玩城古董商 

    郭浩杰:上海云峰画苑经理 

    张慧敏:易趣网收藏分类经理 

    姜  晖:记者 

    2004年,北京市文物拍卖市场的成交额近40亿元,其中嘉德、翰海等18家文物拍卖公司共举办拍卖会118场、拍卖文物7万多件套,平均成交率为65%,这三项数据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倍、一半、六成。而相比之下,传统的古玩藏市,不仅逊色于拍卖市场,就是与前些年相比,也表现得形势低迷。有业内人士形容这是“头重脚轻”。拍卖市场的火爆使文物艺术品价格飞涨,而凝聚着大量收藏群体的古玩藏市却逊色不少,使得其容纳的收藏品质和量都难以尽如人意。大多数收藏者感觉在藏市里买不到好东西,便转而追捧各路拍卖豪杰,拍市的火爆如日中天,古玩商的天下在哪里呢? 

    拍卖大潮席卷藏市 

    两个月前,2004北京翰海秋拍“油画雕塑专场”中,一批北京写实画派作品集体上拍,由姜国芳的《天子》以297万元高价成交引领,13位画派成员的画作纷纷以超出市场行情成交,最高者高出估价近3倍。2004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就是在这些某某画派、名家私藏、御用奇珍等题材的领涨下,整体形成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羊群效应”。台湾的一位艺术品投资经纪人认为,如果艺术品市场这样发展下去,拍卖价位会无限增长。 

    陈 旭:拍市挤压藏市。 

    在成熟的香港艺术品市场,我们知道那里既有佳士得、苏富比这样大的拍卖公司,同时古玩市场也很兴盛,没有出现古玩商经营大起大落的现象,古玩经营一直是稳中有升。我想这主要在于他们各自定位很清楚,拍卖公司每年都会有顶级的艺术品高价成交,而小的古玩店多经营着万元左右的古董,两者分处两个不同的市场,面对着各自不同的藏家群体。 

    国内艺术品市场却相反,不仅龙头老大是各大艺术品拍卖公司,一场秋拍一家拍卖公司就能成交三四个亿,拍品达万件以上,小至千元,大到千万元,无所不包。即使是一些蝇头小利,拍卖公司也绝不放弃,每个月初或月末、每个周末相继开办小型拍卖会。“小拍”的东西多是千元左右的古董,量非常大。比如翰海的小拍,每次的拍品数量都在上千件以上,去年一次最多的达到2000多件。相比于佳士得、苏富比高档的艺术品才上拍,国内的拍卖公司是大小通吃。 

    这对于古玩商来说是很大的冲击,使得民间流散的文物进一步分流,同时经常光顾藏市的收藏者也分流出很多。在北京,拍卖的火爆,使得古玩市场、画廊的市场越来越小。所以我说,拍市正在挤压着藏市。 

    张慧敏:网上艺术品拍卖,今年拍出了第一个天价,以后可能还会彻底改变传统的藏市。 

    易趣网艺术品交易的最高价产生于去年11月9日,一枚光绪23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银币样币,被一位美国买家以50万元从eBay易趣上拍走。这是网上拍卖市场形成以来,拍出的第一个天价。这个成绩来得并不容易,因为网上艺术品拍卖,是从价格便宜的小工艺品起步的,这一次50万元成交,说明收藏者对网上收藏品拍卖这种交易形式的认可。2002年的时候,易趣网上古玩交易每天不到1000件,现在是每天有近1.2万件。 

    你可以把网上的卖家看作是古玩商,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个小的拍卖公司,这全根据他们采用哪一种交易形式。但在网上还是“拍卖公司”居多,因为人们都希望自己的收藏品能卖出更高的价钱。虚拟的艺术品市场,其实就像是网络服务商打造的“某某古玩城”,但它不是传统的藏市,甚至能彻底改变传统的藏市,因为它可以让你足不出户,最终看的是买卖的结果,买卖的过程就不重要了。 

    古玩商夹缝中如何求生存 

    记者曾经在上海、杭州两地看到画廊的境遇:一些画廊兼做起了咖啡厅、酒吧、艺术书店和画框生产商;或与拍卖公司合作,推出百元画拍卖,无论画的何物、水平怎样,不计大小、名头,都是百元一幅。古玩藏市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去年国内最大规模的古玩交易活动中,北京古玩城的许多古玩商们抱怨:“好东西给不上价,生意难做。” 

    陈 旭:现在的古玩市场里有两种人能赚到钱,一是坑蒙拐骗的,二是眼力独到的。 

    有古玩商开玩笑说,现在的古玩市场里有两种人能赚钱,一是坑蒙拐骗的,二是眼力独到的。能骗的暂时可能会发财,但一定干不长久,这是必然。而只有眼力独到的古玩商,才能永远赚钱。 

    所谓眼力独到,不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而是你总能在众多的文物信息当中找到那些还没有成为热点的信息,并据此总能挖掘出藏品更深的价值,这样才能使你身边聚集一批收藏者,而他们将是你的铁杆顾客。当下艺术品拍卖市场与古玩藏市之间也在形成竞争,而古玩商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避开实力强大的拍市,生存得长久。 

    现在的古玩市场里,很多收藏门类如玉器、瓷器还有今年的书画市场,都比照拍卖市场的成交价,也将价格定在了一个历史高位。这对于古玩商来说,好处是可以使早年的收藏兑现回笼资金,坏处是即使能高价出手,但反过来能买到的好东西是越来越少。 

    所以,看清楚拍市与藏市的不同功能很重要。别看国内的艺术品拍市里,一些藏家一掷千万金。但大家都知道,这并不一定是艺术品就物有所值了,因为艺术品拍市里,可能还有送礼、避税、炒作等因素影响。如果以它为标准来定价,只能是高不成低不就、最终卖不掉。更何况如果藏市与拍市的价格贴近,收藏者会弃古玩商而选择拍卖,因为他们认为上拍的东西经过专家鉴定质量有保证,既然价格相差不大,何不选择质量更有保证的拍卖会。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市场的热点都集中在拍市,就连古玩商也是想办法把手里的东西送拍。所以,古玩商在定价时最好也给收藏者留下升值空间,拍卖市场的价格可以是参考,但不能让拍市牵着鼻子走。 

 郭浩杰:市场的热点变化非常快,你追着跑只能永远跟在后面被动地受其影响。 

    我倒是很赞成古玩商能够有自己的主张,能够另辟蹊径。比如我们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做画廊,当时国内还没有艺术品市场,我们先是在香港做,但在香港的竞争环境里,我们永远也比不过当地资金雄厚、资历久远的画廊。后来我们就把视线放在了国内。现在很多国内有名的画家当时还是各大美术院校的学生,但他们学生时代的创作就已经表现出功力不凡。当时他们的画能卖到几百元就已经是天价了,我们把他们的画卖到香港、国外,卖了几万元、十几万元。在买卖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找到了市场的需求所在。市场的热点变化是非常快的,你追着跑只能永远跟在后面被动地受其影响。 

    做收藏者的经纪人 

    古玩商自古就是收藏者的经纪人。但自从有了拍卖,拍卖公司可以请文物鉴定专家给拍品把关,整理出每一件文物的相关历史资料,甚至还有专业人士详细分析出热点拍品的收藏投资价值。这些都仿佛使收藏者本人原本个性化的工作成为一种规模化、标准化的运作,参加拍卖会,你只要手拿拍卖图录、钱袋里有足够多的钞票,买卖的过程也许几秒钟就能完成。 

    郭浩杰:拍卖与画廊走的是两条路线。 

    在上海,有些画廊与拍卖公司联合搞油画拍卖,一百元一张油画,说是为了使艺术品亲近大众,其实这是自已贬低了自己的能力、降低了画廊的信誉度、也打乱了艺术品市场经营的秩序和价格体系。那么,有了拍市,到底还需不需要画廊呢?我们一二十年前经营的画家,他们现在已经成为国内艺术院校的院长、知名教授,同时他们的作品也有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升值。早年经我们推荐的一批收藏家收藏了他们的画,也有了很好的回报。但在起初他们不知名的时候,很多藏家并不了解画家创作风格、艺术功力和市场潜力,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画家,他们的作品能进拍卖会吗?是画廊有这样的眼光和专业素养把他们发现出来,画廊所起的作用就是指导收藏家从零散收藏发展为专项收藏,在众多美术作品里挑选出好的作品,挑选出好的画家,挑选的过程也是培养收藏者鉴赏能力的过程。 

    另外,每个月我们都会推出一到两位年青画家的画展,也邀请一些藏家鉴赏。这不是很生动的美术教育吗?现在人们还没有参观画廊并寻找收藏品的习惯,画廊应该发挥出挖掘有潜力画家的作用,还有收藏一些书画精品以及培养稳定的收藏队伍,这些都是画廊能持续发展的保证。 

    陈 旭:古玩商的经验通常秘而不宣,收藏者主动挖掘才能获益。 

    一些收藏者对于市场的洞察力、适应能力要落后于市场的变化,他们对市场的认知大多还停留在前些年水平,所以他们总是把价压得很低,是用前些年他们买收藏品的价格水平来衡量。殊不知,如果古玩商以这个价位出手,那他再想买到同样的东西,恐怕要自已掏腰包了。

    其实价钱上谈不拢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买家看不懂,二是卖家看不准。这两方面归结为一点,就是收藏者与古玩商没有默契。拍卖市场不需要买卖双方有感情交流,也就谈不上默契。但藏市里,这种默契却是能影响到收藏者与文物的缘分。比如我知道我的藏家朋友想要什么,我会尽力为他找,从每天我过眼的众多文物里找,没准哪天就碰到了,看似机缘巧合,其实是因为我们彼此了解。古玩商其实就像一座宝藏,你对他了解的越深,沟通的越多,获得的信息就越多。古玩商的身边如果都是过路客,他迟早是要赔钱的。古玩商最了解物件来源,他掌握文物的市场流向和市场价位的起伏变化,但这些通常都是秘而不宣的,要通过收藏者与古董商的感情沟通。古玩店的灵魂是古玩商而不是文物。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