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作品。 李苦禅很早就探讨将“青绿山水”画的技法融入大写意画之中,但他不是为创新而创新的纯形式主义式的探索。他认为“形式理应为创作的表现内容服务”。此幅的“浅绛法”(又称“小青绿”)山顶表现的是祖国锦绣河山之一隅,而朱砂色的烟云正是那抗击日寇犯我神州中华的连天烽火!从而更加烘托出了我神圣中华之化身——雄鹰的凛凛英姿了苍鹭迎风举步的气氛。石头和远山则稳定了构图,拉开了空间。

写意作品:荒渚水禽

1954年作品。李苦禅最爱把大自然中大体型的禽鸟移入大写意画中,认为有气魄。苍鹭即是其中之一。他笔下的水禽不抄摹古人,况且古人在此题材方面也罕有范本可袭,他乃是通过速写方式捕捉了大量禽鸟之生动形象,而后创造了自家的写意造型,故自然气息充溢画面。其影响所及,时人多有仿而变通为用者。

鹰作品:霜叶委地、群禽栖之 

1964年作品。李苦禅较早地突破了写意画长条幅之成规,大量采用了1:1的“斗方”构图与2:1.33的短幅构图,对时人影响颇广。他认为“斗方”最宜借鉴汉画砖与石刻之构图“摆上长长短短不同角度、不同粗细、不同份量的线、条、块、令疏密得当,古朴憨拙。”此图的章法即是这种“形式感”意识的最佳表现之一。

双鹰作品:双栖图

1973年作品。自二十年代初期,李苦禅将渔鹰首创引进写意画之后,一生常写之,至老年而乐此不疲。此幅一对渔鹰相对栖息,浓重的用墨和合适的留白,表现出渔鹰那特有的密羽光泽,又将其足“改造”为鸭足且加夸张,更显得舒展稳定,全然是他亲自饲养与速写渔鹰的当然成果。再配景形成了稳固的“L”构图。

  文革”后的最新作品:初霁

1977年作品。此题即“雨过天晴”之意,亦系作者历“文化革命”浩劫完结后之心境写照。双鹭安立塘石之上,宁伫理羽。参天芭蕉与墨竹湿重下垂,若天赐荫泽。花青远竹并落落萍点则托出雨后濛濛之气氛。数丛如箭指天的水草,则透发着勃勃的生机。墨鹭通身皆以大笔触自然写就,全无一点造作之气而浑若天成。

双鹰图:远瞩

1978年作品。作者一生擅画鹰,是爱其雄壮气质使然。此图以巨石、松冠与濛濛远峰置于雄鹰栖踞之典型环境,气势已然宏大。双鹰相偎而踞,浑如一座金字塔——近乎等边三角形——乃最稳重“形式感”之造型。双鹰两头合一,瞵瞵双目并视远方,浩然之气沛乎六合!全然作者人格风骨之化身。是作者老年画鹰之代表作品。

大写意巨作:远瞻山河壮 

 1979年作品, 此图为189×300公分。苦禅大师平生爱以丈二巨幅写松崖群鹰。遂将大写意花鸟画拓向浩然宏伟之新境界,一扫孤傲、凄寒之旧习,扑面而至的乃是壮美、博大之新气象。题之“远瞻山河壮”全然是以已身同祖国壮丽山河融为一体的寄托。作者纵横挥洒的浓墨,将大鹏——中华刚毅精神之化身的雄鹰突现于山巅之上,不愧为新时代的中国大写意巨作。  

渔鹰代表作:鱼鹰图

  1979年作品。 此系作者渔鹰题材之代表力作。此姿态前人笔下未有,乃作者早年速写渔鹰之稿所成。他说“远侧翅膀透视形状最难画好,非靠写生不成”。此幅将其复杂造型尽以轻松简捷之笔墨浑然一体一气哈成,图中巨石奇诡之形,简炼之迹,不亚朱耷。近处四笔焦墨水草与远处水墨萍点自将平阔水域展开。实为一生笔下无数渔鹰作品之结晶!

花鸟典范作品:白鹭 

 70年代作品。 此幅小品谈雅明快。作者认为写意“白描”写禽较“泼墨”写禽更难,严谨则易拘紧,潇洒则易疏散。作者最崇八大山人“白描”之线,认为它“棉里藏针刚柔相济”。此幅以如是之线率意勾出白鹭,以花青萍点配合焦墨腿、目、嘴,衬得鹭身无比洁白。大面积萍点的疏密错落更似平阔水域的波光,殊感清爽。亦系作者将西画光色调子之感觉与大写意笔墨有机融合的典范之作。

   鹰作品:松石双鹫图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