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书法艺术思潮的多元化,给书法创作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求变、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成为时代的潮流,但个性的张扬必须是建立在对传统书法艺术深刻理解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一位书家最可贵的是,既能继承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有时代风尚,又有个性张扬。彭传清就是这样的书家。他对于书法的发展规律有许多个人理解,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不同的收获。

彭传清的书法作品

 彭传清祖籍皖西金寨,生于淝水之滨。他幼沐家风,熏染书香。从军数十载,旅迹金陵。他结缘翰墨,入刘浚川先生门下习艺。按照彭传清的自述是:“余幼时受家父彭瑞彬的影响,喜爱涂鸦。九岁随父亲战友周仲凯先生学习书法,先从颜鲁公入手,后临欧阳询赵孟頫诸家法帖。上世纪末拜金陵名宿刘浚川先生为师,浸渍于《张猛龙》、《郑文公》、‘二爨’等碑版。吾学书过程中,无论是跟随家父走南闯北,还是下乡插队、走进军营,从未放弃对书法的挚爱与追求。”刘浚川先生乃江南名宿,书风清朗高峻,名重于世。彭传清登堂入室,豁然开朗,殷勤求教,朝夕不辍。他矢志于北碑的研习,旁及三代鼎铭、两汉碑版、魏晋风度,穷其变化,书貌渐具。其大篆尚《毛公鼎》,行楷则师北碑一脉,神采皆峻厚清朗。

 彭传清卸下戎装之后,于宦游之际,勤勉政务而能淡泊自守,案牍之余仍寄情书翰。他穷年积岁,笃学不倦,延书法为修身之道,数十年坚持于此,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书法作品入选全国及省级展览,并多次在专业报刊上发表。

彭传清的书法作品

 书法创作并非只关乎性灵,但性灵是其命脉。芸芸众生,心为形役,意逐物移,人的心灵受到很多约束。而艺术需要的是自由。倘若没有彻底觉悟,蠢蠢为书,陷于一技而溺于一法,虽与创作相关,却终归流于表层,经不起推敲。彭传清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信息的交流和留存将进入一个无笔墨的时代,文字书写可能被键盘输入所替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要想把书法艺术真正高质量地传承下去,就要端正现有的认识。他觉得,勤于临帖是掌握书法技巧的最基本方法,是用不着多谈的基本常识;但仅仅多临多练,是培养不出书法家的,真正的书法也不是练字练出来的。他强调,书法是一种体现作者文化素养、知识面貌和情感世界的综合艺术,缺乏情感的书法会导致某些学养肤浅的人“就字论字”,这对书法这一文化形式的传承是极其不利的。

 激情、活力、创造力是现代艺术精神的魅力。书法通过变化无穷的笔墨,展现作者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并把它们变成有灵魂和情绪的文字。这种情感的艺术创造来自于中国文化的长期熏陶。所以,彭传清在训练书写技巧的同时,努力感悟和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内涵,使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得到升华。

 清代顾炎武有“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之说,即所谓学无止境。为艺之道,功力、才情、学识缺一不可。笔墨的锤炼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看学识修养。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但使胸中有丘壑,下笔自不凡。有了学问与品性的修养,书卷之气沉浸于胸,下笔自然不俗矣。一个承载历史责任和创造未来思潮的书家,必须是集传统之大成而后自成面目者,而不能凭一己之好恶,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彭传清以理性的思辨、感性的书写,与书法深深结缘。书法家刘廷龙这样评价彭传清:“书者心画,本性之迹也。本性者谓之真,真者无欺,故而乐也。观传清书迹,其笔实敦厚、气满情注、意境爰生。线条充盈,无枯率之相;结字坦实,无戚戚之态;气息疏旷,无挂碍之虑;通篇融合,无虚妄之争。处处以真自适,怡然息烟火之焰,忘名利之心。或与之交,其品藻亦真显不昧。其心静,其身安,其意诚,其神定,其志笃,其言蔼如。若非洞明心性,超然穷达,不能犹抱此道不昭彰于外也。由此亦知其为学者也。”(右图及下图均为彭传清的书法作品)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