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书法艺术追求主体情趣的表现

欧阳修算不上一个书法理论家,但是他随意记下的学书体会,却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并对宋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用。欧阳修在文学上和韩愈一样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开山领袖。在文学上,欧阳修尊崇和效法韩愈的“古文运动”思想及其在创作上的表现手法。但时代的不同,又使他走出了一条与韩愈不同的路子。按钱钟书的说法,唐诗激昂,宋诗沉潜。韩愈的文章也不免有个性张扬、奇崛雄肆的特征,而欧阳修及其同时诸贤的文章则在主体情趣上表现得较为疏淡、细腻、理智、平和、恬适。唐、宋书法审美特征的流变与文学也有着相通、相似之处,笔者曾著文《由激昂到沉潜——唐宋书法审美特征的流变》,对这个问题做过探讨,在此不再赘言。本文想阐述的是欧阳修在书法上尊崇韩愈思想,不斤斤于法的雕琢,而追求主体情趣的表现,并由韩愈的“不平则鸣”转而为表现文人儒雅情怀的日常生活化倾向。这些思想主要表现在欧阳修的“学书为乐”、“学书消日”、“学书作故事”等随笔书论中。

让我们先看他的“学书为乐”之论: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为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余。(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

其关于“学书为乐”的论点,还散见于其他随笔中: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欧阳修《试笔·学真草书》)

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欧阳修《试笔·学书工拙》)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试笔·作字要熟》)

欧阳修的“以书为乐”观将书法行为变成一种适意的放松状态,与唐时孜孜钻研点画笔法迥然不同。欧阳修晚年的这一顿悟,使其书法豁然回到自由自在、随意恬适的生活中,书法变成生活中的一种自然的、自在的行为。因之,又有了其“学书消日”、“学书作故事”的书法观:

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渐已废去,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试笔·学书消日》)

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日便成故事。(《试笔·学书作故事》)

欧阳修爱好、迷恋书法。自其中年以后,书法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其于《试笔·学真草书》随笔中云:“自此以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可见其当时习书已无间日。为了使书法活动更趋生活化,他将专门练书的行为改为随意作日记的行为,并言平日所记,他日便成故事,岂不一举两得!

韩愈“不平则鸣”的书法表现思想主旨在于阐扬自我,且只适用于激荡亢奋的行草甚或大草;而欧阳修的书法生活化观念则更适合寄情于文人日常的行书案牍手札中。由于欧阳修的这种书法生活化观念的影响,宋代行书手札尺牍非常兴盛。纵使后来黄庭坚醉心于草书的研习,但其运笔及线条的意味已是一派从容优游的状态了。

欧阳修以其文坛领袖的身份,在文人士大夫中倡导书法生活化,着实影响了一时的书法风尚。苏东坡自道其习书体会云:“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无疑,这是欧阳修“学书为乐”思想的一种深度开掘。苏东坡提出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的观点,正是欧阳修所倡导的书法生活化的结果。黄庭坚亦尝自述其书云:“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米芾则说自己“一日不书,便觉思涩”,这其中也含有无日不书并以之为乐的意思。可见,宋代书法在欧阳修的影响下,已转向追求生活意趣上。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人们将书法与书家的知识修养和为人品格联系起来,进而形成了品评书法的一条重要标尺——“书卷气”。可以说,欧阳修的书法生活化观念,乃“文人书法”之滥觞也。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欧阳修勇于打破唐人孜孜于“法”的形式的拘束,并不是不重视“法”的锤炼而放弃对深厚功力的追求。在他的学书随笔中,也有谈论笔法成败得失的内容和“意欲求佳”的思想观念。他的书法生活化观点,是在“得法”和“用功”基础上对“法”与功利性求佳的一种超越。此绝非后世一味强调轻松闲适而不做功夫锤炼,以身份自居,实际却走向颓废衰落的所谓“文人书法”所可并论。(图为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局部)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