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宽博舒展

隶书字形多见扁方,但不能整齐划一。具体到某一碑帖甚至某个字,笔画多少和字形有很大差异。状如算子,必定失去艺术魅力。很多时候所总结出的一些规律原本是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但因为抽象了所有的差异而往往会造成偏激之见。有鉴于此,在理解掌握了某种规律之后,我们可以回过头来寻找一些不合“规范”的字例,做到举一反三,即所谓“原则之中有例外,例外之中有原则”。

《西狭颂》字形多为正方,宽高比例不大。但若为求得正方而不惜让笔画紧收短促,一味收敛无放,难免削足适履。《西狭颂》中的结体处理从不给人局促感。很多时候,左右结构字形的结体处理能够做到任其舒展,毫不避让,有时甚至故意营造左右冲突的情况,而后巧妙化解,妙笔生花。这一特点在魏碑作品中也极为明显。隋唐楷书因为精熟程度提高,技巧不断成熟巩固,出现很多法则,典型的如“三十六法”“七十二法”。这些法则也许存在利于入门的一面,但限制性很大。这就好比古诗翻译,看起来易于传播,实质上贻害无穷。将古诗丰富的意蕴变成标准答案,扼杀人的想象力,只能接受现成的“压缩饼干”。

“测”“抑”“徼”“职”(见图一)为左中右结构,“阻”“陈”“瑾”“烧”(见图二)为左右结构,大小任意,自然疏朗。这是《西狭颂》的特点之一,不讲避让,没有特别的技巧,然而却能够在安详平稳中出彩,其实是一种更为高超的技巧。就好像天生丽质和浓妆艳抹、搔首弄姿的区别,能够把最本质的美展现出来。

“古”(见图三)、“若”(见图四)二字的横画书写为标准的“蚕头燕尾”之势,因为字形笔画较少,故而显得特别跳跃,可能是作者有意如此处理。《西狭颂》中有时也会有意运用一些特殊的技巧,如“稹”字(见图五)“禾”部撇画,既不斜出也不粘连,左右两部分平行并列安排,团成一气,这让我们不能不惊叹作者的匠心,无意于佳而成就的一种特殊风格。“嘉”字(见图六)中的横画等长,有些笔画稍加简省,字形成方正,字形下方“口”部稳定整个字形,左下侧的“力”部笔画斜伸出,动静相宜,亦庄亦谐,整个字形变得活泼起来。相比之下,上下结构的字形中一些理应处理成纵长形的却处理成近似正方,如“集”字(见图七)中的多笔平行横画并没有细化而是更加紧凑,占据字形大半空间;像原本该舒展瘦长的“膺”字(见图八)“月”部即使略显局促也在所不惜,使得字形重心居中偏下,古朴端庄。这样的处理可谓别具一格。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